本書主要解決設計形態造型的方法論問題,書中設有大量設計造型思維方式的訓練內容,為讀者建立抽象思維方式和審美奠定基礎。本書共5章內容,第1章從觀察方式入手,將讀者從傳統的焦點透視中解放出來,建立全新的思維和審視角度,然后在具象和抽象之間的反復練習中建立抽象的形式美感。第2章,在對抽象的造型進行了一定的闡述之后,引導讀者對抽象的造型元素進行系統的掌握,即對點、線、面要有相對準確的認識,要掌握造型元素的概念和基本特點。第3、4章是對空間和時間的講解,其中從空間的深度和空間的平面布局入手對空間進行造型表現,對時間的表現是一個相對較難的課題,該書提出了幾種表現時間的方法。第5章通過對通感造型的講解、練習,為建立聯覺的審美表現打下基礎。
本書可作為藝術設計各個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也適用于設計工作從業人士參閱,并對設計愛好者、業余學習者的鉆研有較大幫助。
劉棟,福建農林大學,講師,1998~2002年,就讀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2年至今,工作于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
2009年,進修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13~2015年,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2002年起,長期從事基礎教育方面的教學,教授設計素描、設計色彩、速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基礎課程。
目前“設計形態造型”課題的研究已經列入福建省教育廳資助項目(編號:JAS150219)。
該書是對十幾年基礎造型教學的總結,系統地提出基礎造型的教學思路和理論體系,對當代的設計基礎教育存在的缺陷有著深刻認知,并且本課程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緒論
一、設計形態造型的含義 002
二、設計形態造型的基本特點 003
第一章 設計形態造型的方法
第一節 建立多角度多層面運動的觀察方式 006
一、按空間位置的變化進行觀察 006
二、按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觀察 008
三、按事物呈現的層次進行觀察 009
四、觀察方法的具體要求 010
課題研究 012
課后作業 012
第二節 從具象過渡到抽象 019
一、抽象藝術的誕生及含義 019
二、抽象藝術的特點 020
三、從具象到抽象的思維與方法 021
課題研究 023
課后作業 023
第三節 抽象元素多種形式的表達 029
一、抽象元素的多種形式 029
二、抽象形式的表達 032
課題研究 034
課后作業 034
第四節 掌握不同的抽象設計語言 042
一、不同的抽象語言 042
二、抽象語言的多元化應用 047
課題研究 049
課后作業 049
第五節 解構與重構 054
一、解構與重構的概念 054
二、解構與重構的方法 056
課題研究 057
課后作業 057
第六節 抽象元素的解析 062
一、抽象元素的基本形式 062
二、抽象元素的變形 063
課題研究 065
課后作業 065
第二章 抽象的基本造型元素
第一節 點造型 074
課題研究 077
課后作業 077
第二節 線造型 084
一、線的藝術特點 084
二、線的造型美感 086
三、線與線之間的關系語言 088
四、線與色彩之間的關系語言 089
課題研究 090
課后作業 090
第三節 面造型 096
一、面在空間里的造型關系 097
二、面的三原形 097
課題研究 099
課后作業 099
第三章 空間造型
第一節 空間造型的特點 106
第二節 空間造型的表現方法 107
一、空間深度的表現方法 107
二、空間布局的表現方法 109
課題研究 111
課后作業 111
第四章 時間造型
第一節 時間成為藝術的主題 120
第二節 時間造型的特點及其表現方法 122
一、時間造型的特點 122
二、時間造型的表現方法 125
課題研究 127
課后作業 127
第五章 通感造型
第一節 通感的概念及特點 136
一、通感的概念 136
二、通感的特點 137
第二節 通感造型的表現方法 137
一、將聽覺轉化成視覺 137
二、將觸覺轉化成視覺 138
課題研究 139
課后作業 13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