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產生的時代,是藤原道長執政下平安王朝貴族社會全盛時期。這個時期,平安京的上層貴族恣意享樂,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實際上卻充滿著極其復雜而尖銳的矛盾。《源氏物語》正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描寫了當時貴族社會的腐敗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面貌和特征。《源氏物語》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故事涉及三代,經歷七十余年,其中主要是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乃至宮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深入探索了不同人物的豐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曲折復雜的內心世界,描寫得細致入微,使其各具有鮮明個性,富有藝術感染力。《源氏物語》開辟了日本物語文學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
人文社首次精裝版本呈現
《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于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文學的高峰。作品的成書年代至今未有確切的說法,一般認為是在一○○一年至一○○八年間,因此可以說,《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詳。因其長兄任式部丞,故稱為藤式部,這是宮里女官中的一種時尚,她們往往以父兄的官銜為名,以示身份;后來她寫成《源氏物語》,書中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誦,遂又稱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也無法詳考,大約是生于九七八年,歿于一○一五年。紫式部出身中層貴族,是書香門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長都是有名的歌人,父親兼長漢詩、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究。作者自幼隨父學習漢詩,熟讀中國古代文獻,特別是對白居易的詩有較深的造詣。此外,她還十分熟悉音樂和佛經。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年長二十多歲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過著孤苦的孀居生活。后來應當時統治者藤原道長之召,入宮充當一條彰子皇后的女官,給彰子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的詩作,有機會直接接觸宮廷的生活,對婦女的不幸和宮廷的內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對貴族階級的沒落傾向也有所感受。這些都為她的創作提供了藝術構思的廣闊天地和堅實的生活基礎。
《源氏物語》產生的時代,是藤原道長執政下平安王朝貴族社會全盛時期。這個時期,平安京的上層貴族恣意享樂,表面上一派太平盛世,實際上卻充滿著極其復雜而尖銳的矛盾。藤原利用累代是皇室外戚,實行攝關政治即攝政關白。八八八年,宇多天皇即位時,對群臣說:“政事萬機,概關白于太政大臣。”關白之稱由此而來。以后凡幼君即位,由太政大臣攝政,都叫關白。直至幕府興起后,權移將軍,關白才失去作用。,由其一族壟斷了所有的高官顯職,擴大了自己的莊園,而且同族之間又展開權力之爭;皇室貴族則依靠大寺院,設置上皇“院政”,以對抗藤源氏的勢力;至于中下層貴族,雖有才能也得不到晉身之階,他們紛紛到地方去別尋出路,地方貴族勢力迅速抬頭;加上莊園百姓的反抗,使這些矛盾更加激化,甚至爆發了多次武裝叛亂。整個貴族社會危機四起,已經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時期。
紫式部,本姓藤原,原名不詳。因其長兄任式部丞,故稱為藤式部,這是宮里女官中的一種時尚,她們往往以父兄的官銜為名,以示身份;后來她寫成《源氏物語》,書中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誦,遂又稱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也無法詳考,大約是生于九七八年,歿于一○一五年。紫式部出身中層貴族,是書香門第的才女,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長都是有名的歌人,父親兼長漢詩、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究。作者自幼隨父學習漢詩,熟讀中國古代文獻,特別是對白居易的詩有較深的造詣。此外,她還十分熟悉音樂和佛經。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年長二十多歲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過著孤苦的孀居生活。后來應當時統治者藤原道長之召,入宮充當一條彰子皇后的女官,給彰子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的詩作,有機會直接接觸宮廷的生活,對婦女的不幸和宮廷的內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對貴族階級的沒落傾向也有所感受。這些都為她創作《源氏物語》提供了藝術構思的廣闊天地和堅實的生活基礎。
第一回桐壺
第二回帚木
第三回空蟬
第四回夕顏
第五回紫兒
第六回末摘花
第七回紅葉賀
第八回花宴
第九回葵姬
第十回楊桐
第十一回花散里
第十二回須磨
第十三回明石
第十四回航標
第十五回蓬生
第十六回關屋
第十七回賽畫
第十八回松風
第十九回薄云
第二十回槿姬
第二十一回少女
第二十二回玉矍
第二十三回早鶯
第二十四回蝴蝶
第二十五回螢
第二十六回常夏
第二十七回篝火
第二十八回朔風
第二十九回行幸
第三十回蘭草
第三十一回真木柱
第三十二回梅枝
第三十三回藤花末葉
第三十四回(上)新菜
第三十四回(下)新菜續
第三十五回柏木
第三十六回橫笛
第三十七回鈴蟲
第三十八回夕霧
第三十九回法事
第四十回魔法使
第四十一回云隱
第四十二回匂皇子
第四十三回紅梅
第四十四回竹河
第四十五回橋姬
第四十六回柯根
第四十七回總角
第四十八回早蕨
第四十九回寄生
第五十回東亭
第五十一回浮舟
第五十二回蜉蝣
第五十三回習字
第五十四回夢浮橋
譯后記
第一回桐壺
話說從前某一朝天皇時代,后宮妃嬪甚多,其中有一更衣,出身并不十分高貴,卻蒙皇上特別寵愛。有幾個出身高貴的妃子,一進宮就自命不凡,以為恩寵一定在我;如今看見這更衣走了紅運,便誹謗她,妒忌她。和她同等地位的、或者出身比她低微的更衣,自知無法競爭,更是怨恨滿腹。這更衣朝朝夜夜侍候皇上,別的妃子看了妒火中燒。大約是眾怨積集所致吧,這更衣生起病來,心情郁結,常回娘家休養。皇上越發舍不得她,越發憐愛她,竟不顧眾口非難,一味徇情,此等專寵,必將成為后世話柄。連朝中高官貴族,也都不以為然,大家側目而視,相與議論道:“這等專寵,真正教人吃驚!唐朝就為了有此等事,弄得天下大亂。”這消息漸漸傳遍全國,民間怨聲載道,認為此乃十分可憂之事,將來難免闖出楊貴妃那樣的滔天大禍來呢。更衣處此境遇,痛苦不堪,全賴主上深恩加被,戰戰兢兢地在宮中度日。
這更衣的父親官居大納言之位,早已去世。母夫人也是名門貴族出身,看見人家女兒雙親俱全,尊榮富厚,就巴望自己女兒不落人后,每逢參與慶吊等儀式,總是盡心竭力,百般調度,在人前裝體面。只可惜缺乏有力的保護者,萬一發生意外,勢必孤立無援,心中不免凄涼。
敢是宿世因緣吧,這更衣生下了一個容華如玉、蓋世無雙的皇子。皇上急欲看看這嬰兒,趕快教人抱進宮來。一看,果然是一個異常清秀可愛的小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