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導游基礎知識》根據考試的要求編寫了與教材配套的考試輔導書《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考點精講與全練》《導游實務考點精講與全練》《旅游政策法規考點精講與全練》《山東導游基礎知識考點精講與全練》,一方面根據考綱橫向、縱向梳理考試重點和難點,另一方面配套章節練習題,幫助考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學練結合的目的,有效幫助記憶。本教材還可作為旅行社培訓新導游的參考教材、學校的專業教學教材等使用,對廣大旅游愛好者了解導游工作也具有參考作用。
第一章 山東概況
第一節 行政區劃與人口民族
第二節 山東經濟
第三節 山東文化
第四節 山東教育
第五節 十七地市簡況
第二章 山東自然地理
第一節 優越的地理位置
第二節 依山傍海的地貌
第三節 山東氣候
第四節 水文資源
第五節 生物資源
第三章 山東歷史
第一節 山東歷史沿革
第二節 齊魯文化
第三節 山東的主要歷史人物
第四章 山東民俗風情
第一節 區域民俗
第二節 稱謂稱呼
第三節 禮儀酒席方言
第四節 魯菜與飲食
第五節 民間美術
第六節 民間樂舞曲藝
第五章 山東旅游與旅游業
第一節 山東旅游
第二節 好客山東系列品牌
第三節 山東十七市旅游業概況
第四節 世界遺產與優秀旅游城市
第五節 A級旅游景區
第六節 山東旅行社業
第七節 山東星級飯店與住宿業
第八節 山東旅游交通
第九節 山東旅游購物
第十節 山東旅游節慶
第十一節 山東紅色旅游
第十二節 山東鄉村旅游
第十三節 山東公共旅游服務
《山東導游基礎知識》:
二、山東名小吃
名吃是指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具有質地純正、味道濃厚、甜成分明、酥脆可口等特點,可以是宴席上的名菜和點綴,也可以是早點和夜宵。山東地理差異大,飲食風俗各不相同,形成了很多帶有濃厚地方色彩、歷史悠久、伴有動人傳說的名吃,由此反映出當地的文化、民情及風俗習慣。
面食小吃有餅、火燒類,有厚鍋餅、春餅、單餅、三頁餅、濱州鍋子餅、馬蹄燒餅、旋餅、烤排、杠子頭火燒、糖酥火燒、周村燒餅、濟南清油盤絲餅、油旋、媳婦餅、挎包火燒、油酥火燒、缸爐火燒、叉子火燒、麻汁酥餅、蟹殼黃、吊爐燒餅、酥肉餅;面條類,有福山大面、蓬萊小面、濟南爛鍋面、泰山豆腐面、濟南的汆子面、濰坊和樂面、豬耳朵面、炸醬面、油炸過的雞絲伊面、沿海特有的對蝦面、盛行膠東的蛋酥炒面、濱州蒲臺面、寧津大柳面、濟南涼面、聊城伊面、高唐空心面(又稱龍須面)、炒面等;包子類,有濟南草包、青島大包、即墨水煎包、駱駝毛包子、濟南鍋貼、聊城呱嗒、蟹黃包、青島的對蝦小籠包、惠民泰安等地的油煎包、濟寧的羊肉煎包、臨清燒賣與徐家煎包、黃縣煎肉盒、聊城孟家灌湯包、濟南什錦素包、五仁包等;餃子餛飩類,主要有燙面餃、四喜餃、小餃(又名狀元餃),菏澤砂鍋水餃、濟南扁食、膠東鲅魚水餃、石蛤蟆、雞絲餛飩;其他類,主要有濟南高樁饃饃、菜煎餅、泰山煎餅、濟南糖酥煎餅、沂蒙煎餅、魯南煎餅、濟南荷葉粥、甜沫、博山油粉、八批果子、馓子、豆腐腦、漿豆腐、托板豆腐、曲阜熏豆腐、油飯、蒸榆葉、蒸榆錢、蒸刺槐花、小豆腐、年糕、栗子面餅子、花生餅、黃米粽子、黃米切糕、江米夾沙糕、即墨麻片、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沾化藥雞、夏津布袋雞、禹城扒雞、濟南肴雞、龍口老賈燒雞、福山燒雞、聊城熏雞(又名魏家熏雞)、陽谷布袋雞(又名鸞鳳下蛋)、陽谷劉家燒雞、臨清八寶布袋雞、濟南玉記扒雞、微山湖南陽燒野鴨、保店驢肉、朝天鍋、博山酥鍋、萊蕪香腸、東明香腸、香肚、臺兒莊狗肉、紅燒兔頭、單縣羊肉湯、萊蕪羊湯、威海清湯、漂湯魚丸、濟南熏肉、濟南板肚、濟南南肚、寧陽狗肉(又稱高筐肉)、肥城大辛莊狗肉、臨清下凡肉、萊陽鹵驢肉、蓬萊肴驢肉、廣饒肴驢肉、肥城演馬莊牛肉、臨清王四輩牛肉、德州羊腸湯、聊城涮羊肉、臨清熱羊肚、糊餅子熬魚、拌海蜇、石花菜涼粉、糖拌白蓮藕。
三、魯菜
(一)魯菜產生的文化背景
中國古代文化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土壤有三大塊,即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在先秦時期,無論是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齊家文化遺址,還是夏、商、周的都城設立,都在黃河流域。其中,黃帝部落的阪泉、涿鹿之戰的勝利,使氏族部落最終融合成早期的中華民族群構,從而奠定了漢民族大一統的文化內涵。以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紛爭割據及諸子百家的探索爭鳴,直到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這段時期,從文化發展來看,正是大一統的民族文化圈急劇膨脹的時代。北方領土的擴大,黃河流域各諸侯國的興盛,文化的縱橫積淀,逐漸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骨架,體現出大一統的中原文化的豐富內涵:博大精深,坦蕩粗獷,古樸壯觀,敦厚溫和,老成持重,從陰陽、順四時、和五味而至“中和”。從文化背景上來看,魯菜所依附的文化背景是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的骨架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和”。因此,魯菜所表露出的文化色彩,正像雄渾的黃河,敦厚質樸,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鋒,有著禮儀之邦莊重大方的氣質,它承襲了宮廷、官府飲膳傳統的主要格調,所體現的正是中原儒家文化所追求的“正統”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