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雜文、評論集。收各類雜文、評論約250篇。本書堅持辯證唯物論的歷史觀和主流價值觀,有理有據地批評了對于五千年歷史及仁人志士的歷史虛無主義,批評了對于革命史及革命先烈的各種戲說,弘揚了一種文化自信。作者的作品很多,大都刊發于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主流媒體。
透過戲說的背面(代序)
建國65周年的金秋十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批評歷史虛無主義。共和國第一個全民公祭的法定烈士日剛剛過去,面對對于歷史的淡忘曲解特別是對于先烈的那種流蜚,我們應該有所警覺。
事情似乎是從戲說而始先是新編小說《沙家浜》出籠,阿慶嫂這個地下交通員,既同有槍就是草頭王的胡司令睡覺,又做了泰山頂上一青松的郭建光的情婦,浴血抗戰的新四軍,被解構成土匪流寇,共產黨人這個中流砥柱,被戲謔成草莽江湖。這樣的戲說,竟也讓人看出了暢銷的商機,于是便來播新編電視劇《楊子榮》,我們的偵察英雄,居然與土匪頭兒共用一個情人;又來上演新編話劇《紅巖》,那叛徒甫志高,竟當著千百觀眾的面,用極為下流的語言調戲褻瀆被捕的江姐某些小說和舞臺盡行戲說甚至胡說的同時,關于先烈的飛短流長,那些令人笑不出來的段子,在網上流轉,在坊間流傳,甚至還上了公開發行的媒體,比如劉胡蘭臨刑,說的不是俺就是共產黨員,而是俺舅是共產黨,又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那一刻,高呼的不是為了新中國,沖啊,而是什么再不要相信河南人,連黃繼光的撲碉堡、羅盛教的救人捐軀、邱少云的犧牲于烈火,都成了戲弄的對象。一片戲說之間,把灑滿鮮血的革命戰爭,化成了輕佻的笑談,將舍生就義的革命先烈,漫畫成可笑的角色。
當然更有并不戲說的,近年以來,似乎戲說還不過癮,便有進行所謂嚴肅的研究的比如說狼牙山五壯士本是散兵游勇,因為要吃要喝加打人,才激起了村民向日寇告密,于是才有了圍剿。又說英勇跳崖而犧牲的其中三人,其實早已被打死,只是日寇將其尸體丟下懸崖而已!這樣的考證,據說只是依了一個再也找不到的老先生的描述,而當地尚存的老人尤其是幸存的壯士之一葛振林的親歷親睹,卻故意不聞不問。此類誹謗和詆毀,理所當然被告上了法庭,這就不是一場兒戲了。又比如說劉胡蘭的死因,在她犧牲70年后的今天,居然有的博客石破天驚,說劉胡蘭并非死于敵手,竟是被顫抖的鄉親們鍘死的。這樣的謊言,其實一看就是杜撰的,然而為什么還能在網上你轉我貼呢?卻更值得我們深思之。
虛無主義并不是一概虛無。戲說也好,胡說也罷,據說都只是一種解構,然而卻更有重構的,就是在把先烈們拉下神壇踩在腳下的同時,一些反派人物,卻又被捧到了天上比如一個汪精衛,因為要重新審視,于是便來分析汪的心路,有著獨特的曲徑,更有自毀性格,就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吧!所以不惜獨自扛上漢奸罪名,執意要闖虎穴。汪之少年,不是行刺過清攝政王么?所以甘為釜山柴薪,燃燒犧牲,造就革命勝利焰光,竟成了汪的心理特質,而且一脈相承心路之盡頭,是汪精衛的自我犧牲決心,是他何等關心敵占區人民的疾苦,認為淪陷區的民眾沒有一個與日本人溝通協調的中國人政府怎么行,所以他來擔當。你看拿一個汪某人,真分析出一點犧牲精神,幾乎可以還他清白了!
當然遠不止一個汪精衛。劉文彩成了善人,只講他辦過學,賑過災,全然不講他的剝削尤其是這個中將清鄉司令手中包括共產黨人蕭汝霖在內的九條人命;馬步芳成了圣人,只講他搞過綠化、建過公路,一筆勾銷這個殺人如麻的惡魔曾一次將西路軍6000將士盡行活埋,還拿毛毯裹著尸體空運去南京領賞的罪行;張靈甫更成了戰神兼情種,只講他作為一名下級軍官曾上過抗日戰場,盡行隱去他將抗日的新四軍將領砸棺懸尸的惡行,只講他柔情似水,矢口不提他的殺妻之暴,甚至連他在孟良崮明明被斃,也一定要說成成仁的自盡;至于周作人的投日事敵,更被說成是為了保護北大校產,甚至無中生有捏造北平地下黨派去的臥底,竟有了一點地下工作者的派頭……而將瞿秋白烈士就義時的慷慨浩然連同此處甚好的視死如歸,硬安在伏法的漢奸陳公博頭上,就更是不擇手段了。
在對待先烈的問題上,看來真不僅是一個戲說而已不是已經有一句話,叫做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嗎?我們面對著林林總總的云遮霧罩,頭腦也不宜簡單化,只有分析好這種種怪狀的深刻成因和醉翁之意,才能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和一雙清晰的慧眼呵!
(2014.10)
透過戲說的背面(代序) /001
看不懂也要兩面看 /001
寫在舊聞的背后 /003
記者問題 /005
一條新聞看背后 /007
照片風波外的聯想 /009
另一種示眾 /011
13%的辯證法 /013
拜錯了菩薩 /015
也說洗腳妹議政 /017
205個公章告訴我們什么 /019
我們為什么熱議第一夫人 /021
學習粉絲團引出的反思 /023
臧天朔的新賣點? /025
謹防舌尖上的誤區 /027
也從引進鞭刑說起 /029
說憂論喜話低迷 /031
從搶話筒說到惜字如金 /033
拜錯了沒有? /035
還有一種勾肩搭背 /037
為什么掀開垃圾箱 /039
茅臺還有故事 /041
失敗了也不要緊 /043
神劇為什么走紅 /045
切莫輕忘這個1068 /047
彌勒梳個大背頭? /049
菩薩也有額度? /051
反腐豈能靠內訌 /053
二十七個衙門與一道加減法 /055
還是說清楚為好 /057
寫在新聞的背面 /059
衙署是什么文化 /061
大衣哥為什么挨罵 /063
一斤酒量與誰醉? /065
請讀兩條吃喝新聞 /067
感于作協清理門戶 /069
且聽雷母那席話 /071
干露露也要當市長? /073
15斤公文和27個部門 /075
捧到天上又何必? /077
從紅旗渠源頭說到齊白石墓地 /079
從鄰居反腐說開去 /081
疑聞更要說清楚 /083
二號首長是個什么問題 /085
官衙是個什么問題 /087
聽一聽王樹增的兩個故事 /089
有必要搞那么些夢辦嗎? /091
從無根樹想到波將金村 /093
我們不要忘記 /095
廉政寄語也要兩面觀 /097
副處級的用場 /099
劉部長辦公室的那塊石頭 /101
涂鴉背后說不知 /103
另一種買官 /105
洗腳問題 /107
赤日炎炎讀官聞 /109
金盆洗手只是個笑話? /111
又是梁啟超故居? /113
不該成新聞的新聞 /115
又是一個△? /117
制度不能變成稻草人 /119
從男兒膝下有黃金說起 /121
不要過分愛惜自己的羽毛 /123
魯迅究竟該不該退出 /125
土坯房是門政治學 /127
真是可惜了? /129
解剖一只麻雀 /131
有話放到桌面上講 /133
怎樣的快感 /136
又是一個一號文件 /138
大文章與小算盤 /140
埋單問題 /142
從民國鐵路說起 /144
特別要強調一個嚴字 /146
還是曬出來更好 /149
又是一只麻雀 /151
樣子是個什么問題 /153
要講一點改革的哲學 /156
接待這個生產力 /158
改革飛入百姓家 /160
既要有真勇氣還要有大智慧 /162
還是要有那么一股勁 /164
自己拿起手術刀 /166
看家本領不能忘 /168
要更加敬畏市場 /171
騙局也有背后 /173
危險的關系 /175
改革之年更要講改革精神 /177
洪城又聞鏟字聲 /180
從悟空的猴毛說到女媧的遺骨 /182
38頂烏紗的背后 /184
并非故事 /186
辦公問題 /188
轉觀念再也等不得 /190
儲藏室為什么空蕩蕩 /193
文壇猶聞武打聲 /195
處長問題? /197
一點嘆息 /199
都教授也是咱的人? /201
反彈回潮更須防止 /203
不拿與不干 /206
不要忘記了窯洞對 /208
教授問題 /210
軋一下鬧猛又何妨 /212
想一想這番蘭考之問 /214
低級趣味必須遠離 /216
要有一點辣味 /218
敢擔當是一種鮮明品格 /220
先從小兒科治起 /223
為官不易又豈能為官不為 /225
拿出削手中權的勇氣 /227
163次協調會的另一面 /229
總理套餐為什么風靡 /231
山寨紀委為什么頻仍多發 /233
老板與圈子 /235
向舊習慣說不 /237
也要向好人主義說不 /239
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 /241
改革要破中梗阻 /244
西瓜辦也須兩面觀 /246
從岳飛扯到秦檜 /248
從家臣說到教父 /250
藥 /252
市長為什么掛印封金 /254
不習慣說明了什么 /257
解剖一只另類麻雀 /260
透過送水秀的背后 /262
從一個鏟字說開去 /264
從魚翅的末路說起 /267
30萬美金買一個區長? /270
老板修衙要往深處看 /272
新《官場現形記》? /274
政治生態是個大問題 /276
也聽劉鐵男一言 /278
不作為與亂作為 /280
在山頭與圈子的背后 /282
黨內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 /285
見菩薩就燒香也要兩面看 /288
這是什么作派 /290
警惕甲板上的老鼠 /292
也從公函求情說開去 /294
黨內決不允許自行其是陽奉陰違 /296
聽一聽季建業的懺悔 /298
魯迅也是彩民? /301
聽一下張新明的這一個電話 /303
三月未來說雷鋒 /305
不要放過了官僚主義 /307
張愛玲的三圍? /309
賄賂也有奇葩? /311
宗老板的一瓶水和陳市長的80個章 /313
牢記這個座右銘 /315
羅局們的手氣咋這么好 /318
五老皆已駕鶴去 /320
說難論易道為官 /323
成本問題 /325
韓天衡的三論 /327
促進派與促退派 /329
冷靜下來才好 /331
從劉胡蘭之死說開去 /333
學一點陳云同志的請不動 /335
官夫人與紅軍服 /337
怎樣的骨氣? /339
再也別鬧笑話 /341
辦公問題也莫等閑看 /343
一點也不好笑 /345
從砌墻新聞說開去 /347
絕不再讓好人主義風行一時 /349
一碗炸醬面與一盤涮羊肉 /352
不只是笑料 /354
警惕和識別AB面現象 /356
不要放過這只米粉箱 /358
一把手要警惕被圍獵 /360
一點杞憂 /362
要做政治的明白人 /364
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 /366
八小時之外的政治學 /368
我不是局長? /371
不是讀史 /373
從董存瑞的呼喊說開去 /375
綽號問題 /378
不是曹雪芹? /380
六尺巷也要搶? /382
墨吏之孝 /384
賣官也標明碼?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