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教材系統講述了資源調查與評價基本理念,程序和方法,內容深入淺出,注重應用性和操作性,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書共14章,內容包括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理論基礎和發展動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糊弄調查、土地簡適宜性評介,農用地分等定級,城鎮用地分等定級,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評介、土地生態評價、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土地資源動態監測以及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圖件編制等內容。
本教材即可作為高等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城鄉規劃、資源環境管理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以作為從事土地資源管理、城鄉規劃等專業的研究人員、實踐工作者以及相關部門領導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總序
前言
第一篇 導論篇
第一章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基本概念
一、土地與土地資源的概念
二、土地資源調查的定義
三、土地資源評價的含義
四、土地資源調查與土地資源評價的關系
第二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目的和任務
一、土地資源調查的目的和任務
二、土地資源評價的目的和任務
第三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系統結構
第四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基本原則
第五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理論依據 總序
前言
第一篇 導論篇
第一章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基本概念
一、土地與土地資源的概念
二、土地資源調查的定義
三、土地資源評價的含義
四、土地資源調查與土地資源評價的關系
第二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目的和任務
一、土地資源調查的目的和任務
二、土地資源評價的目的和任務
第三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系統結構
第四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基本原則
第五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理論依據
一、土地系統理論
二、土地資源空間分異理論
三、土地區位理論
四、土地生產力理論
五、土地可持續利用理論
六、土地國情和國策理論
第六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信息識別和標準建立
一、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信息識別
二、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標準建立
第七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運行和質量管理
一、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運行管理
二、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質量管理
三、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成果質量控制
第二章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發展動態
第一節 綜述
一、國內外土地資源調查的發展歷程
二、國內外土地資源評價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土地資源調查研究進展
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研究進展
二、土地類型調查研究進展
第三節 土地資源評價研究進展
一、土地適宜性評價研究進展
二、農用地分等定級研究進展
三、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研究進展
四、土地人口承載力研究進展
五、土地生態評價研究進展
六、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進展
七、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研究進展
第四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信息化建設進展
一、國外信息化建設歷程
二、國內信息化建設歷程
第三章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第一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基本內容
一、土地資源調查的基本內容
二、土地評價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土地資源調查的基本方法
一、野外調查基本方法
二、常規儀器測圖方法
三、航空遙感調查方法
四、衛星遙感調查方法
第三節 土地資源評價的基本方法
一、定性評價方法
二、定量評價方法
第四節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的一般工作程序
一、土地資源調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二、土地資源評價的一般工作程序
第二篇 調查篇
第四章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第一節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一、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
第五章 土地類型調查
第三篇 評價篇
第六章 土地適宜性評價
第七章 農用地分等定級
第八章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
第九章 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
第十章 土地生態評價
第十一章 土地集約利用評價
第十二章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
第四篇 應用篇
第十三章 土地資源動態監測
第十四章 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圖件的編制
附錄
一、土地利用現狀分類(1984年)
二、城鎮土地分類及含義(1989年)
三、全國土地分類(試行)(2001)
四、全國土地分類(2002年)(過渡時期適用)
五、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使用)
七、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對應關系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