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書內容全面,詳細介紹了經典自動控制理論、狀態空間控制理論、離散數字系統控制理論技術和非線性系統分析的基本知識。整本書結構清晰明了、內容豐富,融會貫通了由基本概念到實際應用的思想。本書淺顯易懂,數學理論分析過程翔實, 讀者只需要一定的微分方程、線性代數和拉普拉斯變換基礎就可以理解其中的知識,可以作為大多數高校的教材。
(2) 每章的結構安排清晰合理。每章的簡介(Introduction)部分都提綱挈領地給出了章節的知識背景和控制要求,以及章節的主要內容結構分布。在每章的各個小節,作者首先詳細介紹各種理論、技術,緊接著給出翔實的例子,避免了讀者局限于抽象的理論。而每章末尾對關鍵的知識點及時地進行了小結,有助于加深讀者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
(3) 本書較早地引入了MATLAB的使用,并且在大量的實例中對使用MATLAB進行了分析。關鍵的例子在書本中提供了具體代碼,讀者可以輕松地在MATLAB中進行模仿練習。因此建議讀者結合MATLAB學習,有利于快速培養起分析和設計控制系統的能力。
反饋自動控制的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例如電子、通信、交通和國防。自動控制系統分析和設計的理論應用更為廣闊。自動控制的概念、方法和理論體系已經應用到了許多科學領域,例如復雜網絡,形成了一大批新的交叉科學、例如經濟領域、復雜網絡和系統生物學。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經典控制理論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自動控制概論、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系統響應、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法、線性系統的根軌跡法、線性系統的頻域分析法、現代控制、離散系統采樣分析和控制、非線性系統分析。同時,介紹了MATLAB軟件在自動控制系統仿真中的基本應用。本書每章都選配了一定數量的習題并提供部分參考答案以便于讀者深入理解控制理論的重要概念和具體應用。經相關領域專家審讀,引進過程中刪除了一些老舊內容以及和國內課程無關的若干章節,對每章的介紹和總結做了翻譯,(1) 本書覆全面,詳細介紹了經典自動控制理論、狀態空間控制理論、離散數字系統控制理論技術和非線性系統分析的基本知識。整本書結構清晰明了、內容豐富,融會貫通了由基本概念到實際應用的思想。這本書前線易懂,數學理論分析過程詳實, 讀者只需要一定的微分方程、線性代數和拉普拉斯變換基礎就可以理解其中的知識,可以作為大多數高校的教材。(2) 每章的結構安排清晰合理。每章的簡介(Introduction)部分都提綱挈領地給出了章節的知識背景和控制要求,以及章節的主要內容結構分布。在每章各個小節,作者首先詳實介紹各種理論、技術,緊接著給出詳實的例子,避免了讀者被抽象的理論的折磨。而每章末尾對關鍵的知識點及時地進行了小結,有助于加深讀者了解所學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3) 本書本書較早地引入了MATLAB的使用,并且在大量的實例中對使用MATLAB進行分析。關鍵的例子在書本中提供了具體代碼,讀者可以輕易在MATLAB中進行模仿練習。因此建議讀者結合MATLAB學習,有利于快速地培養起讀者的分析和設計控制系統的能力。
編譯者序反饋自動控制的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例如電子、通信、交通和國防。自動控制系統分析和設計的理論應用范圍更加廣闊。自動控制的概念、方法和理論體系已經應用到了許多科學領域,例如復雜網絡,形成了一大批新的交叉學科,例如經濟學、復雜網絡和系統生物學。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經典控制理論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自動控制概論(第1章)、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第2章和第3章)、系統響應(第4章)、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法(第5章和第6章)、線性系統的根軌跡法(第7章)、線性系統的頻域分析法(第8章和第9章)、現代控制(第10章)、離散系統采樣分析和控制(第11~13章和第14章)、非線性系統分析(第15章)。同時,介紹了MATLAB軟件在自動控制系統仿真中的基本應用。本書每章都選配了一定數量的習題并提供了部分參考答案,以便于讀者深入理解控制理論的重要概念和具體應用。本書涵蓋了經典自動控制理論的基礎知識,詳細介紹了自動控制理論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并且就具體應用設計和技術案例實踐給出了翔實而豐富的例子,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原書中被刪除的章節:(1) 3.8小節為模擬仿真,而現代大多數為數字仿真,該節內容已經過時,因此刪除。(2) 7.12小節的實用性不強,因此刪除。(3) 第11、12章中的關于信號流程圖(signalflow chart)部分由于在前述章節有介紹,因此予以簡化。(4) 第13章中的第5、6、12、13、15小節中很多概念內容在連續系統中均有介紹,因此刪除。(5) 第14章中的第4、5和6小節缺乏實用性,因此刪除。(6) 附錄A中介紹的量和單位,在我國離散數學課程中有完整的介紹,因此刪除。本書是在英文原版書基礎之上進行了編譯和刪減而成,書中的電氣符號及變量形式均保留了外版書的原文,特此說明。這是筆者第一次做這種注釋工作,再加上本書各方面的應用實例很多,難免有理解不當之處,非常希望聽到讀者的反饋意見。
編者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