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創造財富的最主要源泉,也是吸納就業人口最多的單位。同時,國家的繁榮富強、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安寧,以及公民的幸福安康都有賴于企業良好的經營狀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企業的興衰成敗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關。因此,認真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的知識,積極探索、研究企業管理問題,努力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是從事企業管理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我國具有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在此之前,由于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企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都是由政府指定的。當時的企業沒有經營自主權,也不存在所謂的競爭壓力,企業完全是政府的附屬機構。在這種環境下,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對于經營管理者來說既無意義也無動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企業才真正擁有了獨立自主的經營權。面對新環境下企業所遇到的生存與競爭壓力,管理者必須要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經營中的一系列新問題,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企業管理知識在我國的發展與普及。
如今,管理的重要性已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不斷涌現的身價過百萬、千萬的職業經理人活躍于我國職場之中便充分說明了這~點。但就整體而言,目前我國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還落后于歐美國家,企業管理知識的普及與提高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需要企業界和教育界不斷努力,爭取早日探索出一個符合我國國情的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機制。
企業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校學習期間,學生們又不太可能到企業里體驗管理工作,這就對我們的教材編寫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本書在注重講述理論知識的同時,著力引入大量貼近企業管理實踐的案例,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加深他們對企業管理的理解和認識。
作者結合當前企業管理環境的新變化,本著簡潔、實用的指導思想開展編寫工作。全書從企業管理的基本職能入手,系統地介紹企業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基本的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著重強調了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實務性內容。本書內容翔實,體系完備。每章開篇均設有導讀和開篇案例,以引導讀者學習。文中穿插了豐富的閱讀資料以拓展讀者的學習視野。每章之后均有多種形式的思考題和一個與該章內容高度契合的討論案例。這些模塊的設立,既可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又便于鞏固每章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可有效降低授課教師的教學負擔。本書適宜作為高等院校本、專科企業管理課程的授課教材,也可作為各類成人教育的教學用書和企業在職人員的培訓參考書。
本書由秦勇、陳爽和龐仙君擔任主編,趙志強、麻菁菁、于潔、方俊濤、梁麗軍和楊繼彤參編。具體分工為:秦勇負責起草編寫大綱,并承擔第1章(與陳爽合作)、第2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與麻菁菁合作)和第9章(與于潔合作)的編寫工作;龐仙君承擔第10章、第12章、第14章的編寫工作;楊繼彤承擔第3章的編寫工作;梁麗軍承擔第11章的編寫工作;方俊濤承擔第13章的編寫工作;趙志強承擔第15章的編寫工作;全書最后由秦勇、陳爽定稿。
本教材為南開大學遠程學院教材建設的系列成果之一。在編寫過程中,遠程學院的領導和同事們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謝。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和借鑒了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誠摯的敬意。同時,還要感謝辛苦為本書做文字校對工作的蘆明月同學。
由于編者學識有限,書中定會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今后再版時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