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五篇, 第一篇總論, 主要闡述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 第二篇和第三篇屬于政府會計, 分別闡述政府財政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凈資產五大要素的管理和核算, 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審; 第四篇和第五篇屬于非營利組織會計, 主要闡述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收入、支出 (費用)、凈資產的管理和核算, 以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報表的編審。
? 本書根據《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財庫[2015]192號)進行修訂編寫。
? 本書理論框架結構明細、內容嶄新緊湊、案例豐富精到。
? 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詳細講解了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實務操作。
自2014年10月本書出版以來,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繼續深入開展,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為了適應改革發展以及服務教學所需,我們決定對本書的內容進行必要的修訂。
2014年12月國務院批轉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明確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內容。2015年,為了為下一步推進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設提供基礎性制度保障;為了將近幾年不斷推出的完善政府預算體系、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設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實施國庫現金管理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全面、完整、準確地通過會計記錄予以反映,滿足財政管理需要和社會各界對財政信息公開的需求;為了規范政府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充分發揮財政總預算會計的職能作用,完善政府會計體系,財政部對原《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財預字〔1997〕287號)進行了修訂,于2015年10月10日發布修訂后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財庫〔2015〕192號),自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依照政府會計基本準則對政府會計主體的規定,我國政府會計制度體系主要由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構成。目前,新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制度,對與預算收支相關的經濟業務或事項采用“雙分錄”核算方法,在核算預算收支的同時,全面核算政府及其單位資產、負債及凈資產情況,嘗試著將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功能相融合,標志著政府會計制度體系得到進一步健全完善。
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根據政府會計改革的總體思想,基于目前正在執行的政府會計制度,著重對第二篇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改寫,對*篇和第四篇的部分內容也進行了修訂。在總結作者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闡述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詳細講解了我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實務操作。通過本書學習,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活動特點和會計系統構建的原理,系統、完整地掌握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實務。
本書共分五篇二十四章,章節安排基本不變。*篇闡述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第二篇至第五篇為我國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詳細講解了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會計實務。
本次修訂主要由谷福云、王樹玲和谷書平負責,具體分工為:王樹玲修訂*篇和第三篇,修訂內容主要是財政總預算會計科目以及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有關增值稅的內容;谷福云修訂第三章至第六章,修訂內容是財政總預算會計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的核算;谷書平修訂第七章和第八章,修訂內容是財政總預算會計凈資產的核算和政府財務報告。
本書力求反映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新的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是編者長期從事會計教學、科研和會計實際工作實踐經驗的結晶,具有框架結構明晰、內容嶄新緊湊、案例豐富精到的特點,突出了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內容上的新穎性和前瞻性。本書對研究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學、財政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工商管理類、行政管理、經濟學等專業學生和行政事業單位及民間非營利組織單位會計人員的教材和必備參考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相關的中外參考資料,參考文獻在教材末做了附注,在此向有關作者表示感謝。本書在規劃、編寫、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系及有關院校的領導、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更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責任編輯蘇明芳老師的鼎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盡管我們盡了*大的努力,但由于能力所限,加之時間倉促,本書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足或錯誤,敬請有關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編寫組
2016年10月
*篇 總論
*章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
基本理論 2
*節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概念、特點、組成和分級 2
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概念 2
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特點 3
三、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組成 5
四、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分級 7
第二節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與
會計基礎 8
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 8
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基礎 9
第三節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
前提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9
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前提 9
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
質量要求 11
第四節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與
會計等式 12
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 12
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等式 15
復習思考題 15
第二章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
基本方法 16
*節 會計科目與賬戶 16
一、會計科目 16
二、會計賬戶 25
第二節 記賬方法 25
一、記賬符號和賬戶結構 25
二、記賬規則 26
三、試算平衡 26
第三節 會計憑證 27
一、原始憑證 27
二、記賬憑證 28
第四節 會計賬簿 31
一、會計賬簿的概念和種類 31
二、會計賬簿的使用要求 32
三、會計賬簿的錯誤更正 34
第五節 財務會計報告 34
一、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 34
二、財務會計報告的種類 35
復習思考題 35
第二篇 財政總預算會計
第三章 財政總預算會計資產的核算 38
*節 財政存款 38
一、財政存款的概念與管理要求 38
二、財政存款的賬戶管理制度——國庫單一賬戶制度 39
三、財政存款的核算 41
第二節 應收及暫付款項 44
一、借出款項 44
二、與下級往來 45
三、應收股利 46
四、其他應收款 47
第三節 預撥經費與在途款 48
一、預撥經費 48
二、在途款 49
第四節 有價證券與股權投資 51
一、有價證券 51
二、股權投資 52
第五節 應收轉貸款 55
一、應收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款 55
二、應收主權外債轉貸款 57
復習思考題 59
練習題 60
第四章 財政總預算會計負債的核算 61
*節 應付及暫收款項 61
一、應付國庫集中支付結余 61
二、與上級往來 62
三、其他應付款 64
四、應付代管資金 65
第二節 應付政府債券與借入款項 66
一、應付短期政府債券 66
二、應付長期政府債券 68
三、借入款項 71
第三節 應付轉貸款 74
一、應付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款 75
二、應付主權外債轉貸款 78
第四節 其他負債與已結報支出 80
一、其他負債 80
二、已結報支出 80
復習思考題 82
練習題 83
第五章 財政總預算會計收入的核算 84
*節 本級預算收入 84
一、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 84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 88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 91
第二節 轉移性收入 93
一、補助收入 93
二、上解收入 95
三、地區間援助收入 97
四、調入資金 97
五、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98
第三節 債務性收入 99
一、債務收入 99
二、債務轉貸收入 102
第四節 其他財政資金收入 105
一、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 106
二、專用基金收入 106
復習思考題 108
練習題 108
第六章 財政總預算會計支出的核算 110
*節 本級預算支出 110
一、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111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 117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支出 119
第二節 轉移性支出 120
一、補助支出 121
二、上解支出 123
三、地區間援助支出 124
四、調出資金 124
五、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125
第三節 債務性支出 126
一、債務還本支出 126
二、債務轉貸支出 128
第四節 其他財政資金支出 130
一、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支出 130
二、專用基金支出 131
復習思考題 131
練習題 132
第七章 財政總預算會計凈資產的
核算 133
*節 結轉結余 133
一、結轉結余的概念和管理 133
二、結轉結余的分類 134
三、結轉結余的核算 135
第二節 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與預算周轉金 139
一、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139
二、預算周轉金 140
第三節 資產基金與待償債凈資產 141
一、資產基金 141
二、待償債凈資產 143
復習思考題 144
練習題 144
*章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理論
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掌握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概念、特點、組成和分級情況;明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與會計基礎;了解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本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概念、特點、組成和分級
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概念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一直沿用預算會計的名稱。預算會計是我國特有的術語,是按照會計與政府預算之間的關系來定義的,帶有明顯的政府預算色彩。這與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密切相關。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財政機關、政府主管部門和預算單位,它們只關注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因此,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在我國通常被稱為預算會計。預算會計自20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在我國的政府預算、財政收支、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已擴展到了廣大公眾和納稅人,他們更關注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責任的履行情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育和完善,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愈加緊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會計國際化進程的發展,我國的正式文件中也有了非營利組織會計這一提法,并且對其發展越來越重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這一稱謂也越來越得到理論界的認可。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是各級政府、行政事業單位、各類非營利組織核算和監督各項財政性資金運動、單位資金運動過程和結果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專業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核算與監督的經濟管理活動。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是現代會計中與企業會計相對應的會計學的兩大分支之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不以營利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而是通過各自的業務活動為上層建筑、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伴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2)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主體是各級政府、行政單位以及各類非營利組織。財政總預算會計的主體是各級政府;行政單位會計以及各類非營利組織會計的主體分別是會計為之服務的行政單位和各類非營利組織。
(3)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客體是財政性資金運動、單位資金運動及經營收支過程及結果。具體來講,財政總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是財政性資金運動過程及其結果,主要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等多項財政性資金活動。行政單位會計的核算對象是行政單位資金運動過程及結果,主要包括從財政領取行政經費、合理安排經費開支、正確計算結余等。非營利組織會計的核算對象是各類非營利組織資金運動的過程及結果,主要包括正確計算、合法組織各種收入,合理安排各種支出,正確計算各項資產、負債及凈資產等內容。
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特點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特點,是指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和企業會計的主要區別。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和企業會計同屬于專業會計的范疇,因此它們所應用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大致相同。但是,由于核算對象、任務以及業務性質等的不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同時具有自己的特點。具體來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出資者提供的資金不具有營利性、增值性,但具有限制性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資產的供給者涉及納稅人、繳費人、捐贈人等,他們不要求投資回報和投資回收,但要求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按照其意愿使用這些經濟資源。另外,即使不屬于政府資產出資者的其他社會公眾,也有權利要求政府按照公眾的意愿分配和使用公共經濟資源。當然,除捐贈人可以對其所提供的資產直接提出明確的使用要求之外,納稅人、繳費人和其他社會公眾都是通過選舉權利來選定代表,經由一系列的民主程序及委托代理過程來表達其要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