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情境一 財務管理基礎知識
【學習目標】
* 熟悉財務管理活動,理解企業的財務關系。
* 掌握財務管理環境,理解各財務管理目標的優缺點。
* 掌握各種資金時間價值的計算方法。
* 理解風險及其種類,掌握風險的衡量知識。
【技能要求】
* 能夠完成對企業理財環境的分析。
* 會正確計算復利終值和現值;年金的終值與現值。
* 能夠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分析風險與報酬。
財務管理大約起源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商業城市出現了公眾入股的商業組織,入股的股東既有王公大臣,也有普通市民。商業股份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合理預測資本需要量,有效籌集資本。當時股份經濟規模比較小,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財務管理,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財務管理也越來越重要。
學習子情境一 財務管理的內容與目標
【學習情境導入】
雷曼兄弟破產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選擇的啟示
2008年9月15日,擁有158年悠久歷史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正式申請依據以重建為前提的《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章所規定的程序破產,即所謂破產保護。雷曼兄弟公司,作為曾經在美國金融界叱咤風云的巨人,在此次爆發的金融危機中也無奈破產,這不僅與過度的金融創新和乏力的金融監管等外部環境有關,也與雷曼兄弟公司本身的財務管理目標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
一、股東財富最大化:雷曼兄弟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雷曼兄弟公司正式成立于1850年,在成立初期,公司主要從事利潤比較豐厚的棉花等商品的貿易,公司性質為家族企業,且規模相對較小,其財務管理目標自然是利潤最大化。在雷曼兄弟公司從經營干洗、兼營小件寄存的小店逐漸轉型為金融投資公司的同時,公司的性質也從一個地道的家族企業逐漸成長為在美國乃至世界都聲名赫赫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性質的變化,其財務管理目標也隨之由利潤最大化轉變為股東財富最大化。其原因至少有三:①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和資本市場體系,因此,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財務管理目標能夠獲得更好的企業外部環境支持;②與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考慮了不確定性、時間價值和股東資金的成本,無疑更科學、更合理;③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可以直接通過資本市場股價來確定,比較容易量化,操作上顯得更為便捷。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股東財富最大化是雷曼兄弟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二、雷曼兄弟破產的內在原因: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當雷曼兄弟公司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其財務管理目標之后,公司迅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店發展成聞名于世的華爾街金融巨頭,但同時,由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利益主體單一(僅強調了股東的利益)、適用范圍狹窄(僅適用于上市公司)、目標導向錯位(僅僅關注現實的股價),終使得雷曼兄弟公司無法在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幸免于難。股東財富最大化對于雷曼兄弟公司來說,頗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味。
1.股東財富最大化過度追求利潤而忽視經營風險控制是雷曼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
在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指引之下,雷曼兄弟公司開始轉型經營美國當時最有利可圖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其后,公司又開始涉足股票承銷、證券交易、金融投資等業務。1899年至1906年的七年間,雷曼兄弟公司從一個金融門外漢成長為紐約當時最有影響力的股票承銷商之一。其每一次業務轉型都是資本追逐利潤的結果,然而,由于公司在過度追求利潤的同時忽視了對經營風險的控制,從而最終為其破產埋下了伏筆。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美國過度的金融創新和乏力的金融監管所導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但從實質上看,則是由于公司一味地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而忽視了對經營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的結果。對合成CDO(擔保債務憑證)和CDS(信用違約互換)市場的深度參與,而忽視了CDS市場相當于四倍美國GDP的巨大風險,是雷曼兄弟轟然倒塌的直接原因。
2.股東財富最大化過多關注股價而偏離了經營重心是雷曼兄弟破產的推進劑
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經營理念認為,股東是企業的所有者,其創辦企業的目的是擴大財富,因此企業的發展理所當然應該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經濟條件下,股東財富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決定,而在股票數量一定的前提下,股東財富最大化就表現為股票價格最高化,即當股票價格達到最高時,股東財富達到最大。為了使本公司的股票在一個比較高的價位上運行,雷曼兄弟公司自2000年始連續七年將公司稅后利潤的92%用于購買自己的股票,此舉雖然對抬高公司的股價有所幫助,但同時也減少了公司的現金持有量,降低了其應對風險的能力。另外,將稅后利潤的92%用于購買自己公司而不是其他公司的股票,無疑是選擇了"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策略,不利于分散公司的投資風險;過多關注公司股價短期的漲和跌,也必將使公司在實務經營上的精力投入不足,經營重心發生偏移,使股價失去高位運行的經濟基礎。因此,因股東財富最大化過多關注股價而使公司偏離了經營重心是雷曼兄弟破產的推進劑。
3.股東財富最大化僅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內在原因
雷曼兄弟自1984年上市以來,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實現了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形成委托-代理關系。同時,在公司中形成了股東階層(所有者)與職業經理階層(經營者)。股東委托職業經理人代為經營企業,其財務管理目標是為達到股東財富最大化,并通過會計報表獲取相關信息,了解受托者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以及理財目標的實現程度。上市之后的雷曼兄弟公司,實現了14年連續盈利的顯著經營業績和10年間高達1103%的股東回報率。然而,現代企業是多種契約關系的集合體,不僅包括股東,還包括債權人、經理層、職工、顧客、政府等利益主體。股東財富最大化片面強調了股東利益的至上性,而忽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導致雷曼兄弟內部各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沖突頻繁爆發,公司員工的積極性不高,雖然其員工持股比例高達37%,但主人翁意識淡薄。另外,雷曼兄弟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導致公司過多地關注股東利益,而忽視了一些公司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加劇了其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這也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原因之一。
4.股東財富最大化僅適用于上市公司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又一原因
為了提高集團公司的整體競爭力,1993年,雷曼兄弟進行了戰略重組,改革了管理體制。和中國大多數企業上市一樣,雷曼兄弟的母公司(美國運通公司)為了支持其上市,將有盈利能力的優質資產剝離后注入上市公司,而將大量不良資產甚至可以說是包袱留給了集團公司,在業務上實行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分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立運營。這種上市方式注定了其上市之后無論是在內部公司治理,還是外部市場運作,都無法徹底地與集團公司保持獨立。因此,在考核和評價其業績時,必須站在整個集團公司的高度,而不能僅從上市公司這個子公司甚至是孫公司的角度來分析和評價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于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股價,因此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只適用于上市公司,而集團公司中的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并沒有上市,因而,股東財富最大化財務管理目標也無法引導整個集團公司進行正確的財務決策,還可能導致集團公司中非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目標缺失、財務管理活動混亂等事件。因此,股東財富最大化僅適用于上市公司是雷曼兄弟破產的又一原因。
想一想
1. 為什么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對公司的經營活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 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要兼顧哪些關系?
在企業中,財務管理部門是企業重要的職能管理部門,各級財務管理人員也是企業重要的管理工作人員,他們整日忙于應對錯綜復雜的財務管理狀況。那么什么是財務管理呢?簡單地說,財務管理就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企業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企業財務活動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資金的形態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從最初的貨幣資金形態變化為實物資產形態,繼而進入生產資金形態,完工后成為實物商品形態,出售后又恢復到貨幣資金形態,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形成資金運動。
在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財務活動,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企業財務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 籌資活動
企業經營活動的運轉,需要一定數量的資金,這也是企業資金運動的起點。企業資金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權益資本,企業可以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等方式取得;二是債務資金,企業可以通過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和商業信用等方式取得。
企業籌集到的資金,表現為資金的流入。與此相對應,企業償還借款、支付利息和股息等,則表現為資金的流出。這些資金收付活動就是由于資金籌集而產生的財務活動,稱為籌資活動。
2. 投資活動
企業經營以盈利為目的,企業把籌集到的資金投資于各個投資項目,如購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便形成企業的項目投資;企業把籌集到的資金投資于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便形成企業的證券投資。
無論哪種類型的企業投資,都需要支出資金。而當項目投資成功,獲得投資回報或證券投資分紅及出售收回投資時,又會產生資金的收入。這些資金收付活動就是由于資金投放而產生的財務活動,稱為投資活動。
3. 營運活動
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資金收付。如采購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以及支付工資和各種費用產生資金流出;銷售取得收入收回資金等方式形成資金流入。這些資金收付活動就是由于經營活動而產生的財務活動,稱為資金的營運活動。
4. 分配活動
企業將資金投放和使用后,會取得收入并實現資金的增值,收入補償生產經營中的各種成本、費用、銷售稅金后的剩余,即為企業的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在支付債權人的利息和繳納企業所得稅后形成稅后利潤;稅后利潤是企業的凈利潤,在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之后,向投資者分配。這個過程中的資金收付就是由于利潤分配而產生的財務活動,稱為資金的分配活動。
二、企業財務關系
企業財務關系是指企業在組織財務活動過程中與各有關方面發生的經濟關系。企業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營運活動、分配活動與企業的各方面有著廣泛的聯系。企業的財務關系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投資者按照投資合同、協議和章程的約定向企業投入資金;企業按出資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規定向投資者支付投資報酬所形成的經濟利益關系。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體現著所有權的性質,反映著經營權和所有權的關系。
企業的投資者主要有國家、法人單位、個人和外商。
2. 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以購買股票或直接投資的形式向其他企業投資;受資單位應按規定分配給企業投資報酬所形成的經濟利益關系。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體現著所有權的性質,反映著投資和受資的關系。
3. 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向債權人借入資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規定按時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反映著債務與債權的關系。
企業的債權人主要有債券持有人、貸款機構、商業信用提供者、其他出借資金給企業的單位或個人。
4. 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將其資金以購買債券、提供借款或商業信用等形式出借給其他單位,并按約定的條件要求債務人支付利息和歸還本金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系反映著債權與債務的關系。
5. 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稅法規定依法繳納流轉稅、企業所得稅和其他各種稅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的財務關系反映的是依法納稅和依法征稅的權利義務關系。
任何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稅法的規定及時、足額地繳納各種稅款,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這既是企業對國家的貢獻,也是企業對社會應盡的義務。
6. 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在實行企業內部經濟核算制和內部經營責任制的條件下,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在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形成的資金結算關系。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反映了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利益關系。
在實行內部經濟核算的企業,其內部各單位具有相對獨立的資金定額和獨立支配的費用限額,各單位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要進行計價結算。
7. 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是指企業按照提供的勞務數量和質量向職工支付工資、津貼、獎金等勞動報酬,并按規定提取職工福利費和公益金以及為職工代墊款項等而形成的經濟利益關系。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反映了職工個人和企業在勞動成果上的分配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