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圖》樹干上暗藏玄機?
徐悲鴻說米友仁才是世界印象主義“開創者”
《清明上河圖》的朋友圈都隱藏著哪些秘密?
知道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卻沒見過虢國夫人的美貌?
熟念莫奈的干草堆系列卻從沒感受過馬遠水的千波浩渺?
看遍歐美各大博物館,還記不記得那些年流浪國外的中國名畫?
Comeon!走近我國大好河山文人墨客,和馬姑娘一起聊聊畫畫!
一本了解中國古典水墨繪畫的必讀之書。《山山水水聊聊畫畫》以朝代為劃分,選取魏晉南北朝、唐、五代十國及兩宋時期的水墨代表畫家與畫作,如顧愷之、吳道子、李唐等。以通俗活潑、淺白有趣的文風,通過講述畫作與人物的故事,指出閱讀中國水墨畫的重點與方法,是幫助一般讀者欣賞中國水墨的入門佳作。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山山水水聊聊畫畫》精心挑選了現在市面同類書籍罕有的魏晉到兩宋時期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高清細節大圖,全彩四色印刷,從視覺上給讀者以全新的閱讀體驗。是年輕人重新了解中國古典水墨繪畫的必讀。作者作為新生代年輕水墨畫家,在尊重藝術歷史傳承的基礎上,完全擺脫老學究式的說教路線,語言輕松詼諧,妙趣橫生,八卦趣史、水墨技法、鑒畫秘笈一網打盡,一場妙趣橫生的水墨探險從此開始,從此擺脫在博物館里“到此一游”尷尬場面。了解中國水墨,讀懂這一本書就足夠了。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前年春節,菁菁告訴我,她正在構思一部中國歷代書畫鑒賞的書。我以為她是異想天開,去年春節,她說書稿已經寫完了,請代看看,我有點驚異了。這樣一部須把書畫史、藝術史、鑒賞史結合起來的著作,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如何能在一年的時間里一蹴而就?
及至拿到了書稿,讀了一兩篇,才感到有點意思,因為她不是在干巴巴的講述歷史,也不是枯燥的講鑒賞,而是信筆由韁的把書畫史上的軼事結合自己理解的鑒賞方法娓娓道來。這里既有耳熟能詳的魏晉畫史上的風云人物,又有鮮為人知的歷史隱秘。能令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領略尚且不了解的知識,而且讀來輕松愉快,覺悟背詠歷史一般的枯燥乏味。
再往后讀,原來這本書有“漸入佳境”般的布局。前面讀過的已有心怡享受,而越往后越感到精彩,無數個歷史故事引著讀著在中國繪畫的汪洋大海中遨游,而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又都隱藏著鑒賞束花的奧妙方法,越讀越感覺有實用價值。那些被視為“天書”、“奇門遁甲”的鑒定經絡,被幾句輕松的語言注釋得清清楚楚,不用刻意的追尋,不必苦心的探索,你只要隨著筆者的思路,就能于“尋幽探勝”的意境中,掌握一些真實有用的規律和方法。中國書畫鑒賞中必備的“風格”、“紙墨”、“題跋”、“印章”、“歷史文化知識”,竟都在啟蒙式的語言中深入淺出的成了讀者手中的武器。
我從事文博專業已近半個世紀了,接觸過的收藏家、鑒賞家、教育家大概少說也有幾百人了。這些人都曾對我提出一個希望,就是能為社會奉獻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趣味橫生而又有實用價值的中國書畫通俗讀物。我醞釀了二十余年,盡管在北大、清華、川大、人大的課堂上積蓄了數十萬字的講稿,但始終未敢動筆,因為我覺得講述科學規律容易,而超凡脫俗難,講述各代實例容易,但深入淺出難。誠如一位很有收藏資歷的友人所言,他希望讀到、聽到的是有實用價值的“干貨”,而且絕不愿意通過枯燥乏味的灌輸法接受。傳統的學究式的教育方法是絕難達此目的的。
查看全部↓
馬菁菁,青年藝術家,水墨藝術研究者。2003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2008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馬菁菁國學功底深厚,擅長鑒賞古代及近現代名家字畫,繪畫風格天真率性,古拙風趣,筆力隨性大氣,畫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多次參加公益慈善拍賣及國際交流,推出跨界藝術衍生品。
魏晉南北朝
竹林七賢…………放蕩不羈愛自由
顧愷之……………中國繪畫史上第一位明星
王羲之……………喧囂貴族
隋唐
展子虔……………現存最早山水畫作者
閻立本……………人肉照相機
李思訓/李昭道…李家江山美如畫
吳道子……………神國與地獄的造型師
張萱………………唐朝貴婦的專職畫師
周昉………………繪畫版《甄嬛傳》
王維………………大明宮中的美少年
韓幹………………從天上來的“神馬”
韓滉………………愛牛如己的宰相之子
五代十國
荊浩/關仝………北派山水的“葵花寶典”
董源/巨然………南派水墨的修行者
顧閎中……………手繪諜照的誕生
宋朝
宋徽宗……………藝術皇帝和俏佳人
崔白………………馮唐不易老
米芾………………宋徽宗的“藍顏知己”
米友仁……………世界第一位“印象主義”畫家
張擇端……………到底看懂《清明上河圖》沒?
王希孟……………千秋萬載 一統“江山”
李唐………………橫跨兩朝的畫院活標本
馬氏家族…………中國繪畫的顏值擔當
梁楷/牧溪………日本禪意美學之師
水墨秘笈輕松get
圖錄
查看全部↓
從《洛神賦圖》講起的鑒畫小技巧
2015年去故宮參觀《石渠寶笈》展覽,終于近距離地看到了這幅古畫。請注意周圍的襯景,山水、車船、魚龍,雖然都栩栩如生,但比人物都小很多,完全不成比例。
那個時候,人對自然的探索還少之又少,自然的偉大,我們的渺小,可能只在心里。從材質來講,沒有紙本,在絹上畫畫,就沒有墨色的暈染。
他讓畫的內容從神話回到了人間,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繪畫史上第一人。
他影響了后世一批畫家,甚至一直到唐代。
總結下當時中國繪畫的特點就是:
“無比例,無皴擦”
皴擦法作為中國水墨畫特有的技法,在后文會詳細的說。但是這一時期,技法上來講,顧愷之講究的是線條飄逸,皴擦法還沒有進入水墨圈。
所以當你打開一幅畫,如果發現人物山水比例相當,用了皴擦的技法,那肯定不是魏晉時代的作品,這是書畫從題材風格技法判定真偽的第一關。
其實,顧愷之親筆畫的那張已經遺失了,現在共有四個版本傳世,都是宋朝人臨摹的。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古摹本,是宋人摹本第二卷,清朝大收藏家梁清標曾經收藏過,經考證,基本接近原作,有人猜測是南宋馬和之畫的。
清內府原來藏有好幾卷《洛神賦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是編號的第一卷,也是梁清標舊藏,有圖無賦,相比較而言,運筆造型較為呆板。而其他的版本更是與原作不能同日而語。眾愛卿平身……
閻立本的名聲主要來自于藝術上的成就,尤其擅長畫肖像畫和歷史人物畫,他的作品記錄了唐初時期重要的宮廷事件,雖然是圖畫,也算是一位宮廷史官。唐太宗和唐高宗都十分重用閻立本,授意他畫出了很多現在看來不止有巨大的藝術成就,還具有只此一個文獻價值的千古名畫。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幅《步輦圖》(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宋摹本),生動地再現了松贊干布派去的使者祿東贊覲見唐太宗的歷史場景。想來這文成公主連松贊干布的面都沒見著就直接被送到大西北去了,說是深明大義,但估計也身不由已啊。
畫面以中軸為界分為兩部分,左邊稀疏的站著三個男人,右邊九個宮女簇擁著坐在步輦上儀態雍容的唐太宗。
古人以九為大,九位宮女不僅在畫面節奏上,也從數字上說明右邊人物的重要性。天子嘛,當然要突出一下。
左側的紅衣男子是唐朝官員——讃禮官,讃禮官不是站在那里點贊的!(當然你也可以這么理解。皇帝在講話,底下的人當然只有點贊的份兒啊。)
讃禮官的主要職能還是引導使臣覲見,這就是早年間的“禮儀小姐”啊。他手里拿著那塊小板子是不是很眼熟!古裝劇里,大臣們恭恭敬敬地說“啟奏陛下”的時候,手里也拿著一塊這樣的板子。這個東西叫“笏”(hù),和考試時攥在手心里的小抄差不多。也可以寫寫筆記,記下皇帝交代的事情,大臣們上早朝只帶著兩只耳朵可不行!讃禮官身后站著身材體格小一號的吐蕃使者和翻譯。一邊華麗從容,一邊緊張肅穆,一張一弛,一柔一剛。閻立本用宮女飄逸的裙帶,步輦和旌旗以及人物的不同功用把畫面從構圖上自然分割開來。
從色彩上看,唐太宗穿著比較莊嚴,黃色龍袍是基本標配,顯得大氣高貴。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到唐朝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求親,希望娶到一位唐朝公主,所以整個色調還得喜慶些。按照唐朝官員穿衣規定,(沒錯,不要以為當官想穿什么就能穿什么,就算你膚色黑,也只能恨天生不能麗質!)讃禮官五品以上應該穿紅色,但如果整個畫面只有這一抹紅色又太突兀,不能突顯唐太宗這一身土黃土黃的土豪的裝扮。被一個“禮儀小姐”搶了風頭那怎么行!我們又不是去看車展!閻立本就又在皇帝頭上加了一抹大紅色的旌旗,再用宮女身上的紅色飄帶做配合使得整個畫面立刻歡快平衡起來,莊重祥和。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