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著名教育家的成長之路 》為全校師范生選修課程教材。全書共分八講,具體內容包括:柏拉圖——西方教育思想的源頭;夸美紐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人;盧梭——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裴斯泰洛齊——初等學校各科教學法的創立者;赫爾巴特——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杜威——現代教育的代表;馬卡連柯——集體教育成功的秘訣;重溫蘇霍姆林斯基——從鄉村教師到著名教育家 。
在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出現了為數眾多的教育大家。他們或總結前人的教育經驗、或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或通過自己的理論探索,提出了各具特點的教育觀點和主張,為后人留下了豐碩的教育智慧。應該說,正是因為這些教育家的不懈努力和思想的引領,才有了今日世界教育的巨大進步。牛頓曾說過: “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因此,我們若能站在這些教育家的肩膀之上,了解他們成長的成功因素,認真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精髓,并在教育實踐中加以借鑒與探索,這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健康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
國外的教育家多若繁星,為幫助讀者較快地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和思想精髓,本書采擷了其中最有代表性、最富有影響的16位教育家奉獻給讀者。在撰寫時,力圖通過講述教育家的成長故事、教育實踐的艱辛與坎坷、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及對后世教育的影響等,使師范生和教育工作者對一些重要的教育史實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以提高其教育理論素養,為教育實踐提供一定的國際視野和理論指導。
古代希臘有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分別為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被譽為“古希臘三杰”。蘇格拉底把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其教育目的是培養治國人才,這主要是針對古希臘雅典所謂的民主制度而提出來的。它采用抽簽的方式選舉執政者,蘇格拉底認為這是一種極端的民主。但不幸的是,他卻被雅典民主判處死刑。柏拉圖20歲時師從蘇格拉底,蘇格拉底逝世后,他流亡國外12年,見識大大增長。40歲時,他返回雅典創辦了阿卡德米學園(亦被后人稱為“柏拉圖學園”),終生致力于哲學王的培養,寫出了傳世之作——《理想國》,提出了理想國家教育治國的宏偉藍圖。亞里士多德17歲時進入柏拉圖學園學習,他離開學園后也像柏拉圖一樣,在國外游學12年,回國后創辦了呂克昂學園,并在此教學、研究、著述13年,直至去世前一年才離開。
普羅泰戈拉是智者派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西方第一位職業教師,因為他是第一個向學生收取學費的人。智者派的收費授徒極大地改善了教師的地位,使教師成為一項職業。更重要的是,職業教師擴大了教育對象,因為只要交學費就可以傳授知識,這在教育對象等級森嚴的社會,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另外,以普羅泰戈拉為首的智者派還創立了“三藝”,即文法、修辭、辯證法,豐富了教育的內容。“三藝”加上柏拉圖創立的“四藝”(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一起構成了“七藝”。自此,“七藝”作為西方學校主要的課程內容,一直沿用到文藝復興運動之前。
昆體良是古代羅馬著名的教育家。他和西塞羅一樣,一生致力于雄辯家的培養,但昆體良更重視把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培養雄辯家的首要條件。另外,他受到他老師帕利門班級授課實踐的啟發,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了班級授課制的設想,主張把學生分成不同班級,教師面對全班而不是分別教不同的學生。這為后來夸美紐斯從理論上闡述班級授課制提供了啟發。
蒙田是人文主義教育家。他認為,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長篇大論教條式的說教非但不會讓學生獲得多少真正的知識,反而會讓他們喪失對學習的興趣。他指出,當時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培養出了馱著書本的蠢材。為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要給孩子物色一位“頭腦多于知識”的家庭教師。此外,教師要了解兒童的天性,善于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針對當時體罰盛行的情況,主張應尊重兒童,推崇沒有懲罰、沒有眼淚的教育,讓教室充滿歡樂。
夸美紐斯是捷克大教育家,初為人師后就嘗試編寫《語言入門》、《物理學》和《世界圖解》、《母育學校》多本教材。17世紀中后葉,幾乎所有西歐國家都把《語言入門》作為拉丁語學習課本。《世界圖解》是世界上最早的帶有插圖的兒童百科全書,被歐洲和其他地區作為教科書使用長達二百多年之久。然而,真正奠定了夸美紐斯在教育史上崇高地位的著作是《大教學論》一書。在此書中,他第一個從理論上提出并系統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度;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年限整齊劃一、任務明確、互相銜接完整的學制系統,其后世界各國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學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洛克是英國哲學家、教育家,紳士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曾擔任舍夫茨伯利伯爵的家庭教師,在實踐中探索紳士教育的培養問題,并在此實踐的基礎上,完成了《教育漫話》一書,該書系統地論述了紳士教育的體系、內容和方法,最終讓紳士教育的思想影響了整個英國。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教育家,在其代表作《愛彌兒》一書中系統闡述了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他主張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自然人,即“必須像農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想”。[法]盧梭著,李平漚譯: 《愛彌兒》(上卷),北京: 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274頁。他提出了“把兒童看作兒童”的革新觀點,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另外,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教育要“順應自然”,主張根據兒童的不同發展階段實施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看作是新舊教育的分水嶺。
裴斯泰洛齊是瑞士著名的平民主義教育家,一生坎坷多舛。他曾在新莊、斯坦茲創辦孤兒院,從事貧苦兒童的教育。后來,他又在布格多夫創辦小學、伊弗東創辦學院,進行教育改革實驗。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付諸實踐,把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他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開啟了19世紀歐洲教育心理學化運動。另外,他還提出了要素教育思想,倡導初等學校的教學要從最簡單的、最基本的要素開始,使教育、教學方法簡單化、容易化。由于他一生奉獻平民教育事業,亦被后人譽為“平民教育之父”。
赫爾巴特是德國教育家,是近代教育科學的創始人,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1806年,他出版《普通教育學》一書,系統地闡述了“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學說,把教育學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在其教育理論體系中,他把兒童教育的整個過程劃分為兒童的管理、教學和訓育(即道德教育)三個部分。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個明確地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思想,把教學作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方法。他把“多方面的興趣”分為6種,并設置了相適應的課程。他還根據多方面興趣理論,將教學過程劃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后來經過他的弟子席勒和萊因的補充與修正,變成了預備、提示、連結、總括、應用五個階段,史稱“五段教學法”。
杜威是美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創立者,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大學畢業后,杜威做過三年中學教師,對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后來,他在芝加哥大學開辦了“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即杜威學校),作為他的哲學和教育理論的“實驗室”,這一時期的教育實驗對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學校課程的內容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并倡導“做中學”,認為從做中學比聽中學更是一種好的方法。杜威一生訪問過許多國家,但其中受影響最大的便是中國。
福祿培爾和蒙臺梭利是世界上兩位著名的幼兒教育家。福祿培爾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他是第一個發明并使用“幼兒園”(Kindergarten)一詞的人,并將其與幼兒學校區別開來,開創了幼兒園教育的先河。他對幼兒教育的另一大貢獻,就是為兒童發明了一套被稱為“恩物”的玩具,在這套玩具中,就有我們至今仍熟悉的兒童積木。由于他熱愛兒童,并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幼兒教育事業,因此被人們譽為“幼兒教育之父”。蒙臺梭利是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1907年,她創辦了學前教育機構——“兒童之家”,進行了長達5年的幼兒教育實驗。在此基礎上,創建了科學的幼兒教育體系,開辦了國際教育培訓班,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變革。
馬卡連柯和蘇霍姆林斯基都是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分別創辦“高爾基工學團”和“捷爾任斯基公社”,這兩個機構是為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童和違法青少年所建立的特殊教育學校。他采用“平行教育”的方法,以集體為教育單位,并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由于他熱愛、尊重并信任每一位學生,最終把三千多名流浪兒和違法青少年改造成為將軍、工程師、醫生、教師、新聞記者等。蘇霍姆林斯基短期師資訓練班畢業后,擔任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打過仗。家鄉解放后,被政府任命為教育局長,后主動辭去教育局長的職務,申請到帕夫雷什中學工作,這是一所偏僻的鄉村學校,經過他的不懈努力,該校成了享譽世界的教育實驗中心,他本人也由一名鄉村教師成了當代世界矚目的教育家。
縱觀這些教育家的成長之路,他們大都有著曲折的人生經歷,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以及對教育理論的精辟見解。就本書所選擇的教育家而言,有的一生遭受過無數的失敗與打擊,但他們奉獻教育的崇高理想和其堅韌奮斗的精神,頗令人欽佩與奮發,會讓讀者感到無比激勵,從而增進人們從事教育工作的熱忱;有的畢生從事教育實踐的改革探索工作,從中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吸取他們前進道路上失敗的教訓;有的教育家的思想雖歷經久遠,至今仍熠熠生輝,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二
重溫國外著名教育家的成長軌跡和成功故事,追尋他們的成功規律和特點,給我們很多重要的啟示。就本書所涉及的教育家而言,這些教育家成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得益于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如出生貴族家庭的柏拉圖,自幼起,父母就給他聘請了三位啟蒙老師,使他在文學、藝術和體育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理想國》中把認識美、接近美的理念作為培養哲學王不可缺少的要求,這與他年輕時受到良好的音樂和美術教育有直接的關系。裴斯泰洛齊自幼喪父,但母親和女仆的勤勞及奉獻精神使他幼小的心靈受到了良好的陶冶,使他自小就具有了慈愛、信任、克己、無私等良好的品質。長大以后,以赤誠的愛和全部的精力從事于改善窮人命運和發展兒童教育的事業。赫爾巴特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但母親對他的教育卻始終沒有放松。母親還為他請來家庭教師,培養他對哲學、數學、自然科學和音樂的興趣,無疑對他后來的教育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后來他在《普通教育學》中就論述了多方面興趣與課程的關系問題。
第二,遇到了終身受益的良師。柏拉圖20歲前是在家里完成教育的,曾是一位很有前途的詩人和醉心政治的貴族子弟。20歲起,他師從蘇格拉底,雖只有8年的時間,但興趣卻從詩歌、文學和戲劇轉向了哲學,并將畢生的精力從事哲學研究。亞里士多德17歲時加入柏拉圖學園學習,20年的學園生活對亞里士多德的影響是深刻的,這一時期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他的很多思想都萌芽、發展于學園。在亞里士多德諸多著作中我們都能找到柏拉圖的身影,可以看出柏拉圖對他的影響是深遠的。1794年,赫爾巴特進入耶拿大學學習,一開始是學習法律的,后來漸漸地對哲學產生了興趣,而真正引領赫爾巴特走上哲學道路的是著名哲學家費希特。應該說,沒有費希特就沒有赫爾巴特在哲學上的成就,更沒有赫爾巴特在教育學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杜威的恩師是佛蒙特大學的托里教授,通過他的哲學課程,讓杜威走上了哲學研究的道路。杜威離開佛蒙特大學后,他們依然保持著聯系。在某種程度上,托里造就了一位未來的思想巨人,正是他,才使杜威選擇了哲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對蘇霍姆林斯基影響最大的要數他的啟蒙女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這位老師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明白了許多的道理,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還愛上了大自然。他向往著自己能像安娜一樣知識淵博。從那時起,蘇霍姆林斯基就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志向,并報考師范院校,后來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世界偉大的教育家。
第三,人生曲折坎坷,但始終表現出堅強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夸美紐斯12歲時就失去了父母和兩個姐姐,但仍以頑強精神完成了中學和大學學業。在教育事業剛剛起步之時,三十年(1618~1648)戰爭爆發了,他的家產、藏書和所有的論文手稿在戰爭中化為灰燼,妻子和兩個孩子也染疫喪生。后來由于受到宗教迫害,他又隨“兄弟會”成員逃往波蘭的黎撒城避難,從此過著終身流亡的生活。但他繼續主持兄弟會學校工作,并繼續進行教育理論的著述活動和教科書的編寫工作,先后寫成了《大教學論》等令世人矚目的著作。裴斯泰洛齊一生的經歷坎坷多舛。1768年,他創辦“新莊”示范農場,但由于土質過差及經營不善,最終徹底破產,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1774年,他把“新莊”改為孤兒院,由于自然災害等原因,六年后孤兒院不得不停辦。后來,他再次投身教育,創辦斯坦茲孤兒院。但隨著瑞士境內戰事的爆發,法國軍隊利用孤兒院做醫院,孤兒院被迫關閉。屢敗屢戰的裴斯泰洛齊最終成為布格多夫新式小學的創立人及伊弗東人類的教育家。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不顧家庭的反對,大學畢業后進入醫學院就讀,父親為此中斷了她經濟上的資助,她只好靠獎學金和家教維生。另外,由于當時學醫是女性的禁區,她雖然能在醫學院讀書,卻無法和班級同學一起做解剖實驗,她只能趁同學們下課后才可以做。她突破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成為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畢業生后,從事智障兒童的教育,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后來,她創辦了“兒童之家”,從事正常兒童的教育,最終成為與福祿培爾齊名的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家。
第四,教育家成長于教育實踐之中。國外大多教育家都有自己的學校,有著長期的教育實踐經驗。如柏拉圖在他40歲時創辦了學園,將畢生的精力用于哲學王的培養。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呂克昂學園里講學,并著書立說13年。裴斯泰洛齊分別在“新莊”孤兒院、斯坦茲孤兒院、布格多夫小學和伊弗東學院進行教育實踐的探索。赫爾巴特在德國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時開辦了教育學研究班、教學論研究所和實驗學校,最后在《普通教育學》的基礎上寫成了《教育學講授綱要》,成為了西方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杜威在芝加哥大學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系任教時開辦了實驗學校,進行了長達8年的教育實驗活動,最后撰寫了《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成為了西方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在蘇聯,馬卡連柯在高爾基工學團和捷爾任斯基公社進行了16年的教育實踐,把三千多名流浪兒童和違法青少年改造成社會有用的人才;蘇霍姆林斯基領導著帕夫雷什中學,使這所偏僻的鄉村學校,辦成了享譽世界的教育實驗中心。另外,夸美紐斯有“兄弟會”學校開展教育改革、蒙臺梭利創辦“兒童之家”探索幼兒教育的秘密。即使有些教育家沒有學校,也有從事教育實踐的經歷,如蘇格拉底一生都沒有辦自己的學校,但廣場、廟宇、街頭、商店、作坊、體育館等,都是他施教的場所。洛克和盧梭雖沒有辦過學校,但也有家庭教師經歷。應該說,沒有教育實踐的基礎,那么也就沒有這些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論。
第五,教育家同時也是一名研究者。讀書、實踐、思考、寫作,是教育家成長的必由之路。馬卡連柯有個記事簿,每天把自己認為是值得記的一切都記下來,一直堅持了十多年。后來在大作家高爾基的鼓勵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教育詩篇》的創作工作,這得益于他在工作中的不斷積累。作為帕夫雷什中學校長的蘇霍姆林斯基提出: “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的愛好者。”[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趙瑋、王義高、蔡興文、紀強譯: 《帕夫雷什中學》,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8頁。他和妻子私人藏書共有約1.95萬冊。除了讀書外,他還進行思考與寫作。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點至8點在他那間小小的辦公室里進行寫作;白天上課、聽課,深入各部門;晚上便整理筆記,思考一天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動中,他一邊創造性地從事教育實踐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科學研究,先后完成了40多本專著、600多篇論文和2000多篇兒童讀物,其中較著名的有《和青年校長的談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帕夫雷什中學》等。
三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華東師范大學精品教材建設專項基金的資助。從2008年9月起,我給全校的師范生開設了教師教育選修課程——《西方著名教育家選講》。該門課程總共18個課時,分為6個專題,每個專題講一個教育家,分別為柏拉圖、夸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和杜威。其實在上這門課程之前,我就接到了《上海教育》雜志社趙鋒老師的邀請,在雜志上開辟“重溫經典”專欄,撰寫文章介紹國外教育家的成長故事。2005~2006年間,我陸續在這個欄目上發表了十多篇介紹國外著名教育家的文章。所以開設這門課程時,我就有了一定的積累,再加上我每一次上課便是講義再次完善的過程,所以我很早就想把此門課程的講義不斷完善為書稿,并能夠在適當時候公開出版。
2015年有兩件事,讓我最終將講義變為書稿。第一件事情是,3月份學校教務處將我的課程確定為“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同步課堂共享課程”,課程通過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簡稱教師網聯)公共服務平臺對其他五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進行了同步直播。因此,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除了我校90名師范生之外,還有其他5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的幾百名學生。雖然此門課程我已經講了多次,講義也比較充實,但此次課程輻射面更大、要求更高。為了上好這次課程,我又重新將講義修改了一遍,補充了更多新的案例和研究成果。第二個事情是,經過評選,這門課程獲得了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度校精品教材建設專項基金的資助。按照項目的研究計劃,我在講義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若干名教育家,最終將上課的講義變成了厚厚的書稿。
本書的撰寫得了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系訪問教師、山東濱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吳霞老師及我的幾位碩士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各部分撰寫具體分工如下: 前言、蘇格拉底、柏拉圖、夸美紐斯、洛克、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福祿培爾、杜威、蒙臺梭利、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楊光富;亞里士多德——盧紀壘;普羅泰戈拉——鄭麗;昆體良——于婷;蒙田——吳霞。陳凡、于婷、戴元智、盧紀壘、鄭麗、李茂菊和張婷妹等多位研究生在資料的收集和書稿的校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感謝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學事務部主任白蕓老師、副主任邵曉虹老師在學校教材申報、中期考核中給予的幫助。感謝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讓我書稿公開出版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感謝本書編輯付出的辛勤勞動。在撰寫時,我們參閱了同行們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謝。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時間倉促,書稿中紕漏不周之處在所難免。此外,書稿由多人執筆,文風、筆法不一,很難做到統一協調。因此,書中肯定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教育學系楊光富
2016年9月26日
楊光富,博士,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外國基礎教育改革與外國教育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國外學生指導制度發展歷史探究”的研究。主要學術成果有:擔任《英國教育行政法》副主編;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過:《從教育部名稱的變更看英國教育政策的走向》、《美國:數學和科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卡內基基金會數學和科學教育調查報告解讀》等幾十篇文章。
前言 / 1
蘇格拉底: 培養治國人才 /
一、 悍婦妻子克珊西帕 /
二、 反對希臘民主 /
三、 倡導專家治國 /
四、 清貧的教書生涯 /
五、 產婆術 /
六、 蘇格拉底審判 /
七、 最后的日子 /
柏拉圖: 理想國家中的理想教育 /
一、 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
二、 師從蘇格拉底 /
三、 十二年的流亡生涯 /
四、 創辦阿卡德米學園 /
五、 教育是國家的事業 /
六、 哲學王的培養 /
七、 體育與音樂 /
八、 洞穴之喻 /
亞里士多德: 古希臘教育思想集大成者 /
一、 在柏拉圖學園 /
二、 游學十二載 /
三、 創辦呂克昂 /
四、 靈魂論與教育 /
五、 教育遵循自然 /
普羅泰戈拉: 西方第一位職業教師 /
一、 集眾家之長 /
二、 職業教師的興起 /
三、 第一個收費授徒 /
四、 論教師的作用 /
五、 主要的貢獻 /
昆體良: 雄辯家的培養 /
一、 培養善良的雄辯家 /
二、 雄辯家的教育 /
三、 提出班級授課的設想 /
四、 做一個高明的教師 /
五、 聲譽顯著與孤苦伶仃 /
蒙田: 論兒童的教育 /
一、 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 /
二、 名人傳記中汲取養料 /
三、 教育孩子是最困難的學問 /
四、 致力完美紳士的培養 /
五、 沒有教鞭和眼淚的教育 /
六、 不是培養馱著書本的蠢材 /
七、 多種途徑的學習方式 /
夸美紐斯: 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人 /
一、 早年的教育經歷 /
二、 編寫教材 /
三、 教育在人發展中的作用 /
四、 論學校教育 /
五、 構建班級授課制 /
六、 母育學校 /
洛克: 紳士教育的倡導者 /
一、 早期受到良好的教育 /
二、 牛津大學集眾家之長 /
三、 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
四、 家庭教育的實踐探索 /
五、 教育名著《教育漫話》 /
六、 紳士教育影響了整個英國 /
盧梭: 自然主義教育的倡導者 /
一、 自幼喪母 /
二、 讀書破萬卷 /
三、 少時顛沛流離 /
四、 結識華倫夫人 /
五、 教育名著《愛彌兒》 /
六、 自然主義教育的實施 /
七、 女子教育觀點 /
裴斯泰洛齊: 平民教育之父 /
一、 自幼喪父,立志報國 /
二、 屢遭挫折,改學農學 /
三、 創辦新莊孤兒院 /
四、 用筆宣傳,著書立說 /
五、 創辦斯坦茲孤兒院 /
六、 布格多夫小學改革 /
七、 伊弗東的人類教育家 /
八、 教育貢獻 /
赫爾巴特: 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
一、 早期受到嚴格的教育 /
二、 耶拿大學的求學經歷 /
三、 從事家庭教師工作 /
四、 教育思想的形成階段 /
五、 構建科學的教育理論 /
六、 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
福祿培爾: 幼兒教育之父 /
一、 悲慘的童年生活 /
二、 人生的重要轉折 /
三、 創辦幼兒園 /
四、 發明兒童積木 /
五、 重視手工勞動 /
六、 家庭教育不可替代 /
杜威: 現代教育的代表 /
一、 生平與教育經歷 /
二、 在中學的從教經歷 /
三、 芝大實驗學校的探索 /
四、 傳統與現代教育之爭 /
五、 以學生興趣設計課程 /
六、 倡導做中學 /
七、 杜威的中國之行 /
蒙臺梭利: 探索幼兒教育之謎 /
一、 生平及教育活動 /
二、 初涉特殊兒童教育 /
三、 創辦“兒童之家” /
四、 發現兒童的秘密 /
五、 蒙氏教學法的國際傳播 /
馬卡連柯: 集體教育成功的秘訣 /
一、 生平與教育經歷 /
二、 教育實踐探索 /
三、 尊重與信任: 教育培養人的前提 /
四、 平行教育: 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 /
五、 前景教育: 以任務驅動實現目標 /
六: 勞動教育: 強化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
七、 合理的懲罰: 有助學生堅強性格的形成 /
八、 《教育詩篇》: 集體教育的代表作 /
蘇霍姆林斯基: 從鄉村教師到著名的教育家 /
一、 生平和教育實踐 /
二、 讓墻壁也能說話 /
三、 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
四、 做讀書學習的榜樣 /
五、 深入教學工作的第一線 /
六、 提供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
七、 善于繼承創新、敢于堅持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