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擔保法》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公司業務行內制度規程(試行)》等法律、法規、制度及其他商業銀行的各類業務的處理辦法和操作規程為依據,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我國商業銀行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實務操作方法。
全書共分為十三章,第一章和第二章為商業銀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第三章~第十二章為商業銀行各類業務的核算方法,第十三章介紹商業銀行內部財務會計報表的處理。
本書以銀行結算會計為主線,兼顧財務會計理論,在全面介紹商業銀行會計核算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闡述商業銀行各類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由淺入深,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本書尤其重視商業銀行會計的最新實踐,追蹤我國現代化支付系統的建設進程,摒棄那些過時的做法,內容新穎,可操作性強。通過本書的學習,能使讀者在了解商業銀行各類業務會計處理辦法的基礎上,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金融理論和業務處理水平。
本書是在第1版的基礎上,通過修改錯訛、添補遺缺、刪減臃繁、精心提煉而得。與第1版相比,第2版主要細分了同城票據交換的四種交換類型,增補了同城票據交換的差錯調整方法,刪除了第1版中的第八章金融資產業務的核算中的第五節短期投資業務的會計處理和第六節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對有關投資部分的新規增加了第九章金融投資業務的核算,而對于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中都涉獵的其他長期資產業務的核算(主要是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一章作了刪除,并對第1版的個別錯漏進行了修改、補正。修改后的第2版,更能適應高職高專的教學需要。
本書的編寫是作者長期從事金融會計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編寫過程與教學同步進行,在編寫過程中,以《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為理論基礎,受益于所授課程選中的同類教材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相關業務制度、操作規程,也參閱了其他商業銀行的相關制度。在編寫中,力圖從會計理論的視角闡釋當前各類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會計實踐,求證各類商業銀行業務的最新實際操作過程,按照各類業務的操作進程及其因果關系組織寫作以增強學生對比較復雜的金融會計活動的理解程度。本書雖署編者一人之名,實得業界百家之力,由于編寫時間較長,參考文獻較多,恐怕難以一一載明,在此對未載明出處的參考文獻的作者謹表敬意與歉意。
由于水平有限,書中仍然會存在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修訂,深表謝忱。
編者
第二章 商業銀行會計的基本核算方法
本章精粹:
會計科目的分類
會計憑證的種類以及處理和基本要素
借貸記賬法的運用
商業銀行會計的賬務組織
商業銀行會計的賬務處理
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是商業銀行會計方法的基礎,通過學習,應當了解會計科目的設置、商業銀行原則,熟悉商業銀行會計憑證的特點、記賬規則與錯賬沖正、賬簿的結轉與裝訂以及編制商業銀行會計報表的意義,掌握會計科目的分類及主要會計科目的使用方法、各種商業銀行會計憑證的編制、賬務組織與基本核算程序及賬簿的登記方法,能夠熟練運用借貸記賬法對商業銀行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處理。
本章應該重點掌握的內容是會計憑證和商業銀行的賬務組織與處理兩節,這是我們學習和熟悉商業銀行會計核算組織的基礎,反映了商業銀行會計的特色。
關鍵詞
賬務組織 明細核算 綜合核算系統 基本憑證 特定憑證
會計的核算方法是商業銀行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反映和監督所使用的方法。商業銀行會計核算的基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設置會計科目,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各類金融業務收支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等專門方法。
第一節 會 計 科 目
一、會計科目的意義
1.什么是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是對商業銀行會計對象按照經濟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是對金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損益進行分類匯總反映的類別名稱,是分類記載經濟業務、設置賬戶和確定報表項目的依據。
在商業銀行會計核算中,會計科目的作用如下:會計科目是會計核算的基礎,復式記賬、記賬憑證、銀行收支成本核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等核算方法均以會計科目為基礎進行。會計科目起著連接基本核算方法各組成部分的紐帶、保證會計核算資料的系統化作用,是不同商業銀行統一會計核算口徑的基礎。
會計科目在基本核算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設置的會計科目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
2.設置會計科目的要求
在具體設置會計科目時,應當結合本行的業務特點,全面反映本行經濟業務;會計科目要簡明適用,并要分類編號;設置會計科目時,要做到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并適應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
二、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
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如下所述。
1.符合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需要
商業銀行作為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實行企業化經營和管理,必須加強經濟核算,考核經濟效益。因此,要制定相應的會計科目對有關的經濟業務內容進行核算、反映與監督,以便更好地反映商業銀行內部資金和財務收支的情況。
2.必須適應組織會計核算的需要
為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和效率,商業銀行會計科目的設置應考慮會計核算的需要,既要有利于提高核算質量和效率,又要有利于提供系統的會計核算資料。
這就要求會計科目的設置要貫徹權責發生制原則以準確反映各期的權利、責任、收入和費用支出。會計科目名稱要規范、清楚,含義要確切、清晰,劃分要科學、合理,數量要適宜,以便正確使用,保證數字真實、準確地反映商業銀行各項業務和財務活動情況。
3. 根據資金性質設置會計科目
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銀行業會計科目按資金性質分為四大類,即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和損益類。前三類為資產負債表科目,第四類為損益表科目。在實際工作中,各商業銀行系統都增設了資產負債共同類科目。
4. 按業務特點設置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應當適應不同業務特點的需要分別設置。如貸款與投資業務、信用貸款與抵押貸款、貸款與貼現、吸收存款與發行債券、拆入資金與借入款項、信托業務與租賃業務、自營證券與代發證券等,需要分別設置會計科目,通過核算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活動情況。
5.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每一會計科目都有其特定的核算內容,會計科目名稱應含義明確,通俗易懂。為方便在一定范圍內綜合匯總和在不同時期對比分析會計核算指標,要求會計科目的設置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并使核算指標在本企業的不同會計期間和同一時期不同企業之間具有可比性。
三、會計科目的分類
(一)按會計科目的使用范圍分類
商業銀行會計科目按使用范圍可以分為銀行業統一會計科目和各系統銀行增設的會計科目。但在編制會計報表時,要按銀行業會計科目正確地歸屬在其中的總分類科目之下,以保證會計核算指標的可比性。
銀行業統一會計科目是財政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各商業銀行業務的常規需要,通過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銀行業會計科目和金融性公司會計科目。
各系統銀行增設的專用會計科目,是指各商業銀行根據《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結合本身業務經營特點設置,在各系統銀行使用的會計科目。如各銀行一般將活期存款科目按行業、資金性質劃分并增設了工業企業存款、商業企業存款等科目。
(二)按與資產負債表的關系分類
會計科目按與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的關系可以分為表內科目和表外科目兩類。
表內科目是用來核算經濟業務發生后引起銀行資金實際增減變化,并列入資產負債表內,進行綜合反映的會計科目。
表外科目是會計科目的組成部分,用來核算經濟業務發生后,并未引起銀行資金實際增減變化,并且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只對一些主要業務事項進行分類登記使用的會計科目,主要用以控制有價單證、重要空白憑證及對外保證、承諾等與會計要素變化無關的經濟業務。表外科目采用單式記賬,業務發生記收入,業務減銷記付出,余額在收入方。
(三)表內科目按資金性質分類
表內科目按資金性質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和損益類。在實際工作中,各商業銀行為了適應會計核算的需要,還增設了資產負債共同類科目。
1.資產類科目
資產類科目反映銀行資金的占用和分布,包括各種資產、債權和其他權利。商業銀行的資產類科目,按資產流動性和經營管理核算的需要,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科目。
資產類科目主要包括現金、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拆放同業、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抵押貸款、逾期貸款、貼現、貸款呆賬準備、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和固定資產等。其科目余額一般反映在借方。
2.負債類科目
負債類科目反映商業銀行資金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負債是形成商業銀行資產的主要來源,一般占其資金來源的80%左右。商業銀行的負債類科目,按負債期限長短可進一步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
負債類科目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財政性存款、向中央銀行借款、同業拆入、應解匯款、匯出匯款、本票、應付利息和其他應付款等。其科目余額一般反映在貸方。
3.資產負債共同類科目
這類科目的特點是在日常核算中資產負債性質不確定,其性質視科目的期末余額而定。如待清算轄內往來、跨行清算資金往來等債權債務結算科目,該類科目隨為客戶辦理的收付業務而確定記賬方向,隨代收代付金額的多少反映結算雙方的債權債務,結算雙方同筆業務共用同一個賬戶,反向入賬,期末根據余額所在方向決定賬戶性質。
4.所有者權益類科目
反映銀行出資者對銀行凈資產的所有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金和留存利潤。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主要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本年利潤和利潤分配等。其科目余額一般反映在貸方。
5.損益類科目
反映銀行財務收支及經營損益。商業銀行經營損益類科目可進一步分為收入類科目和費用、成本支出類科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商業銀行往來收入、手續費收入、其他營業收入、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各收益科目余額反映在貸方。
反映費用的科目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商業銀行往來支出、手續費支出、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他營業支出和營業外支出等。各費用科目余額反映在借方。
(四)科目代號和賬號
1.科目代號
為了便于核算處理和報表信息的傳送,在設置會計科目時,銀行的會計科目都編有代號,但對同一個會計科目各商業銀行的科目代號不盡相同。
如郵政儲蓄銀行的科目代號用八位數字表示,規則是“3+2+3”,即一級科目用三位數字表示、二級科目用兩位數字表示、三級科目用三位數字表示。其中數字內容包含著“類別、級次”的信息。
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制定的銀行業會計科目也規定了科目的編號。一級科目的代號一般是由三位數字組成,其中第一位數字代表科目的資金性質,第二、第三位數字表示該科目的順序號;二級科目一般是四位數字,前三位數字表示其所歸屬的一級科目,第四位數字表示在該一級科目下的順序號。
2.賬號
為詳細反映各科目的情況,在各個科目下均按單位名稱或資金性質分別開立明細賬戶,并按一定的順序將這些明細賬戶編排序號,一般稱為賬號。
每個商業銀行使用的賬號都是按照該商業銀行業務編碼規則,由該商業銀行會計人員設定,賬號內包括機構號、科目號、類型碼和順序號四個基本要素。
(1) 機構號就是該賬戶由哪個機構使用,在商業銀行會計核算體系內,使用賬戶的機構可能是網點、辦事處和清算中心,其開立的賬戶實際使用時的賬務記錄會根據這個機構號進行歸攏,反映在該機構的會計資料中。
(2) 科目號,即科目代號。
(3) 類型碼是在某一賬戶類別下對該大類賬戶作進一步的細分,在一個賬戶類別下都會根據賬戶核算內容的不同設置不同的類型碼,設置好的類型碼在開立賬戶時會根據開戶操作人員的選擇寫入賬號中。
(4) 順序號是在相同機構號、相同科目號、相同類型碼以及其他要素也相同的情況下進行順序編號。
在會計核算電算化的情況下,賬戶就是會計資料在計算機中的存儲地址或文件名稱,在記賬時,用賬號并對照戶名記賬,不易發生串戶,尤其在戶名雷同的情況下,賬號就顯得更重要。對賬戶加以編號,對于計算機自動識別傳遞結算信息,快速、準確和便捷地處理各項業務,提高自動化處理金融業務的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節 記 賬 方 法
一、記賬方法
記賬方法是依照一定的記賬原理和規則,使用一定的記賬符號,將經濟業務記入賬戶中的一種專門的方法,商業銀行記賬方法分為對資金運動的記賬方法(復式記賬法)和對表外科目的記賬方法(單式記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