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機械類國家級特色專業系列規劃教材:機械原理(第2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編制的《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的“第二部分機械原理的要求,結合有關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修訂而成的。《普通高等教育機械類國家級特色專業系列規劃教材:機械原理(第2版)》在更正第一版使用中發現的問題的同時,引入機械系統分析與仿真的先進技術,將先進技術與經典理論有機結合,通過雙方面的互補,達到在加深對機構學經典理論認識和理解的同時,初步了解和掌握機構學分析與設計的先進技術和手段的目的,從而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除緒論外,《普通高等教育機械類國家級特色專業系列規劃教材:機械原理(第2版)》共有11章,分別為機構的組成原理、平面連桿機構分析與設計、凸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機構及其設計、輪系、其他常用機構、空間連桿機構及機器人機構、機械中的摩擦與機械效率、機械系統動力學基礎、機械的平衡和機構系統的運動方案設計。
《普通高等教育機械類國家級特色專業系列規劃教材:機械原理(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機械類各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機械工程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0章 緒論
0.1. 機械原理研究的對象
0.1.1機器及其特征
0.1. 2機構及其特征
0.2 機械原理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0.2.1機械原理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
0.2.2機械原理課程研究的方法
0.3 機械原理課程的地位、作用及學習方法
0.3.1機械原理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0.3.2機械原理課程的學習方法
思考題與習題
第1章 機構的組成原理
1. 1 機構的組成及機構運動簡圖
1. 1.1機構的組成要素——構件、運動副
1. 1.2運動鏈與機構
1.1. 3機構運動簡圖
1.2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
1.2.1機構的自由度定義
1. 2.2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1.2.3平面機構自由度計算
1.2.4平面機構自由度計算時的注意事項
1.3 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與結構分析
1.3.1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
1.3.2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1.3.3平面機構的高副低代
1.4 綜合實例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平面連桿機構分析與設計
2.1 平面連桿機構的類型、特點與應用
2.1.1平面連桿機構的特點
2.1.2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與應用
2.1.3平面四桿機構的演化形式與應用
2.2 平面連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2.2.1運動特性
2.2.2傳力特性
2.3 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
2.3.1平面機構運動分析的目的與方法
2.3.2用速度瞬心法對平面機構進行速度分析
2.3.3解析法及虛擬樣機仿真法作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
2.4 平面連桿機構的設計
2.4.1平面連桿機構設計的基本問題
2.4.2圖解法設計平面四桿機構
2.4.3解析法設計平面四桿機構
2.4.4實驗法設計平面四桿機構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凸輪機構及其設計
3.1 凸輪機構的應用及分類
3.1.1凸輪機構的應用
3.1.2凸輪機構的分類
3.2 從動件運動規律及其選擇
……
lO.5.1機構慣性力的完全平衡
10.5.2機構慣性力的部分平衡
思考題與習題
第11章 機構系統的運動方案設計11.1機構系統運動方案設計概述
11.1.1機構系統運動方案設計的任務與步驟
11.1.2機構系統設計的創新途徑
11.2 基本機構的組合方式
11.2.1機構的串接式組合
11.2.2機構的并接式組合
11.2.3 機構的復合式組合
11.2.4機構的反饋式組合
11.2.5機構的疊連式組合
11.3 典型組合機構的分析與設計
11.3.1連桿凸輪組合機構
11.3.2凸輪一齒輪組合機構
11.3.3連桿一齒輪組合機構
11.4 機構選型及機構系統運動方案設計
11.4.1機構類型的選擇
11.4.2機構系統運動方案設計的某些特殊要求
11.4.3機構系統運動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
11.5 機構系統運動循環圖
11.5.1機構系統運動循環圖及其類型
11.5.2機構系統運動循環圖的擬訂
11.6 機構系統運動方案設計實例
11.6.1總功能分析
11.6.2功能分解
11.6.3運動轉換功能圖
11.6.4形態學矩陣
11.6.5運動循環圖
11.6.6運動示意圖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