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經濟學(案例版 第2版)》:
(2)中國衛生經濟學是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理論為基礎,并汲取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優秀研究成果。
如前所述,衛生經濟學首先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西方衛生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概念、方法和體系。我國衛生經濟學產生的時間晚于西方發達國家,在我國的衛生經濟學產生與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注意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來研究中國的衛生經濟問題;另一方面,也認真研究西方衛生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吸取其有益成分,發展和完善中國衛生經濟學學科體系,促使中國衛生經濟學的盡快發展和完善。
中國衛生經濟學自產生以來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解決了一系列衛生改革過程中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中國衛生改革做出了貢獻。
1.關于衛生事業性質問題研究在中國衛生經濟學產生之初,就開始了對我國衛生事業性質問題的研究。在中國衛生經濟學關于衛生事業性質的研究中,經歷了從福利事業到生產性的福利事業,再到公益性的福利事業,最后到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業的認識過程。目前,關于衛生事業性質問題基本上達成了如下共識。
。1)衛生服務具有生產性質,因此,衛生人員的勞動是生產性勞動,衛生行業屬于第三產業。
。2)對衛生保健服務的投資也是對人力資源的投資,這種投資不僅對人類生命質量的提高有貢獻,而且對經濟建設有貢獻。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衛生服務產品不同于一般產品,其具有特殊性質,屬于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一般情況下,這兩類產品具有效果或效益的外延性,存在市場失靈。
(4)即使是一些個人的醫療服務產品,也具有風險和不確定性。
正是基于上述認識,我國衛生事業的性質確定為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業,政府在這個領域承擔相應的責任。
2.關于衛生事業的地位與作用問題研究衛生事業的地位與作用問題,實際上也是衛生保健服務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衛生經濟學研究認為:衛生事業與經濟發展之間呈現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一方面,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依賴于經濟的發展。因為經濟發展可以為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促使醫藥產業新設備、新材料、新藥物、新技術的不斷產生和應用,進而提高衛生保健服務的提供數量、質量和水平;同時,經濟的發展又會帶動人們收入的增長,支付能力增強,人們對衛生保健服務的消費能力增強,使衛生保健服務領域呈現供需兩旺的局面。另一方面,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通過對人們健康水平的促進作用而為經濟的增長提供必要條件。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更高質量的勞動力資源,有利于創造財富、減少疾病損失。
3.關于醫療保障制度構建問題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衛生經濟學界在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的構建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歷程經歷了最初的對中國城鎮職工公費醫療、勞保醫療、農村傳統合作醫療制度存在問題及改革的研究,到市場經濟體制下,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構建的研究,再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救助制度的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