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為《國家級中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藥學實踐教學創新系列教材》之一,將藥用植物學和中藥鑒定學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全書分上篇、下篇兩部分,后有附錄。上篇著重介紹中藥品質研究的基礎知識、方法和程序,技術操作要求和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下篇共編寫了34個實驗,其中藥用植物學實驗15個、中藥鑒定學實驗15個、開放性實驗4個。
本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及大中專、職業學校中藥學、藥學、工學(制藥工程等)、農學(藥用植物保護等)、管理學(醫藥營銷等)及其相關學科實驗課教材使用,并可作為研究生和中醫藥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中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共同支持。
供中藥學、藥學、工學(制藥工程等)、農學(藥用植物保護等)、管理學(醫藥營銷等)及其相關學科專業使用。
總前言
前言
上篇 理論技能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實驗教學的內容和任務
一、藥用植物學實驗的內容和任務
二、中藥鑒定學實驗的內容和任務
第二節 實驗室的學習方法
第三節 實驗室報告的撰寫
一、實驗記錄
二、實驗報告
三、實驗成績的評定
第四節 實驗室安全與意外的處理辦法
一、實驗室守則
二、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
三、意外事故的處理
第二章 中藥品質研究基礎知識
第一節 藥用植物分類的常用術語圖解
一、根
二、莖
三、葉
四、花
五、果實與種子
第二節 孢子植物的形態
一、藻類
二、菌物類
三、地衣類
四、苔蘚植物
五、蕨類植物
第三節 植物的顯微結構
一、植物細胞、組織的特征
二、根的內部構造
三、莖的內部構造
四、葉的內部構造
五、花粉
六、果實與種子
第四節 動物藥基礎知識
一、動物藥的分類
二、動物藥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礦物藥的分類
一、礦物藥的分類
二、礦物藥的研究方法
第六節 植物化學性狀的基礎知識
一、植物分類的化學成分特征
二、植物分類的化學成分依據
三、中藥品種的化學鑒別
第三章 中藥形態學研究的觀察設備
第一節 顯微鏡的類型
第二節 實體顯微鏡
一、結構及特點
二、光學系統及其功能
三、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四、維護與保養
第三節 透視顯微鏡
一、成像原理
二、光學系統
三、機械裝置
四、使用方法
第四節 顯微互動形態教學系統
一、教師操作手冊
二、學生操作手冊
第五節 特殊用途顯微鏡
一、偏光顯微鏡的全長
二、暗視野顯微鏡的使用
三、相差顯微鏡的使用
第六節 顯微鏡的附屬工具
一、顯微量尺
二、描繪儀
三、圖像轉換設備
第七節 掃描電子顯微鏡
一、掃描電鏡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二、掃描電鏡的特點
三、掃描電鏡的操作
第四章 中藥品質研究的其他設備
第一節 分子分類與鑒定常用設備
第二節 理化分析設備
第三節 植物組織培養設備
第五章 觀察標本的處理與制作技術
第一節 整體與局部標本制作
一、植物標本采集
二、臘葉標本的制作
三、藥材標本制作
四、浸泡標本(動物、植物)的制作
五、干制標本的制作
第二節 光學顯微標本制作技術
一、徒手制作
二、機器制作
第三節 巖石、礦物顯微標本片制作
一、磨片設備
二、磨片材料
三、制片工作程序
第四節 掃描電鏡觀察標本制作
一、植物花粉粒的制樣方法
二、植物葉樣品的制樣方法
三、植物種子制樣方法
四、植物根、莖、葉等切面的制樣方法
第六章 觀察特征的文字描述與科學繪圖
第七章 攝影技術
第八章 藥用植物分類鑒定和藥材鑒定
第九章 藥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第十章 分子分類與鑒定技術
下篇 實驗方法篇
第十一章 藥用植物實驗
第十二章 中藥鑒定實驗
第十三章 開放性實驗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藥用植物學和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專業的主干課程,是知識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實驗科學,在中藥專業和藥學專業培養中承擔著構建學小小藥品種、質量鑒定與評價知識和能力的重要作用。藥用植物和中藥鑒定實驗教學不僅是學生驗證理論知識、培養實驗技能的過程,同時對培養學生創新的科學素質,開發學生創新的潛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翔。
目前全國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對1藥用植物11146種、藥用動物1581種、藥用礦物80種?梢姡幱弥参镌谥兴幯芯恐姓加兄匾匚。藥用植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常言“百聞不如一見”就允分體現了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加深理解和培養學生對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特征和識別、鑒別藥用植物的基本技能,同時培養嚴謹求實的作風和探索、創新的精神。為學生完成中藥資源學、中藥栽培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