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競爭已演化為不同國家的企業之間的競爭,演化為國際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爭奪資源、爭奪市場的激烈競爭。經濟強國的崛起無不伴隨著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企業的出現,如美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加速期,涌現出大量的國際企業,支撐和驅動本國經濟由封閉型走向開放型,由勞動密集型轉向知識技術密集型,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現資源在全球的優化配置和產業鏈的高端化發展。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從最初“引進來”戰略的成功實施到現在“走出去”戰略的全面開展,較好地利用了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快速融入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推動了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和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2015年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年,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邁向新的臺階,實現連續13年快速增長,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額的9.9%,首次位列世界第二,投資流量超過同期吸引外資規模(1356億美元),首次實現資本凈輸出。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對外投資存量10978.6億美元,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存量的份額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在國(境)外設立了3.08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2015年年末中國境外企業資產總額達4.37萬億美元。上述數據表明,我國對外開放已處于資本輸入與資本輸出并重的新階段,在這一過程中,一大批優秀的國際企業也應運而生,產生了諸如海爾、聯想、華為、萬達、三一重工等全球知名企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國際化的歷程還相對較短,企業海外發展面臨人才缺乏、風險防范、海外經營等方面的挑戰,制約了我國企業國際化的進一步開展。因此,培養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企業管理方法和精通國際商務規則的應用型人才已成為工商管理教育和培訓的重要任務。
本書由云南財經大學楊增雄教授擔任主編,負責教材結構安排、組織協調和統稿工作,其余參編人員均由云南財經大學多年從事教學研究的教師擔任。具體編寫人員及分工如下:楊增雄教授(第-、二章)、唐泳副教授(第三、四、七章)、盧啟程教授(第五、六章)、史惠華副教授(第八、十、十二章)、陳昆玉教授(第九、十一章),史惠華副教授還負責了具體的內容設計和初稿的審校工作。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相關的文獻資料,借鑒了他們在國際企業管理領域的大量研究成果,相關參考文獻已附于書后。在此,對這些專家學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另外,本書的編寫和出版得到了科學出版社蘭鵬和張凱編輯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編者知識水平有限,加上國際企業管理實踐的飛速發展,本書可能還存在不完善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及時給予批評指正,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