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分為:緒論、血液一般檢驗技術、血細胞分析儀及其臨床應用、血液流變學檢驗、血型與輸血技術、尿液一般檢驗技術、糞便一般檢驗技術、體腔液檢驗技術、分泌物檢驗技術、細胞病理學檢驗技術,以臨床檢驗的基礎理論和最常用、最基本的檢驗項目為主要內容,融入了醫學檢驗的新觀點、新理論和新技術,并在保持知識結構系統性的前提下,于有關章節中插入了“鏈接”“目標檢測”等內容,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學習的興趣。
《高等衛生職業院校課程改革規劃教材:臨床檢驗基礎(案例版)(供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使用)》課程運用形態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寄生蟲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實驗室先進的檢測技術,通過顯微鏡學、理學、化學、微生物學以及自動化儀器等檢驗方法,對病人的血液、尿液、糞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標本進行理學、化學、病原學、顯微鏡形態學等檢查,為臨床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觀察療效、預后判斷提供重要依據。通過學習《高等衛生職業院校課程改革規劃教材:臨床檢驗基礎(案例版)(供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使用)》,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臨床檢驗基礎知識和常用的檢驗操作技能,為今后從事臨床檢驗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緒論
第1章 血液一般檢驗技術
第1節 血液標本采集與處理
第2節 白細胞檢驗技術
第3節 紅細胞檢驗技術
第4節 血小板檢驗技術
第2章 血細胞分析儀及其臨床應用
第1節 血細胞分析儀的原理
第2節 血細胞分析儀的臨床應用
第3節 血細胞分析儀質量保證
第3章 血液流變學檢驗
第1節 血液流變學的基礎知識
第2節 常用檢查項目
第4章 血型與輸血技術
第1節 紅細胞血型系統
第2節 其他血型系統
第3節 紅細胞血型及相關檢驗技術
第4節 自動化血型分析儀
第5節 輸血技術
第5章 尿液一般檢驗技術
第1節 尿液標本采集與處理
第2節 尿液一般性狀檢查
第3節 尿液有形成分顯微鏡檢查
第4節 尿液化學成分檢查
第5節 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及臨床應用
第6章 糞便一般檢驗技術
第1節 糞便樣本的采集與處理
第2節 糞便一般性狀檢驗
第3節 糞便顯微鏡檢查
第4節 糞便隱血試驗
第5節 糞便分析工作站
第7章 體腔液檢驗技術
第1節 腦脊液檢驗技術
第2節 漿膜腔積液檢驗技術
第3節 關節 腔積液檢查技術
第8章 分泌物檢驗技術
第1節 精液檢查
第2節 前列腺液檢查
第3節 陰道分泌物檢查
第4節 胃液與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第9章 細胞病理學檢驗技術
第1節 細胞病理學檢驗基本理論
第2節 細胞病理學檢驗技術
第3節 各系統細胞學檢驗
第4節 細針吸取細胞學檢驗
參考文獻
目標檢測選擇題參考答案
5.注意事項
(1)患者準備:檢查前,患者應避免服用含有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2)稀釋液應清潔:血小板稀釋液配成后應過濾,并應防止微粒和細菌污染。
(3)器材校準:使用的器材必須標準化,如吸管與血細胞計數板須經過校準或通過計量部門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器材應清潔、干燥。
(4)采血要求:穿刺2~3mm深度,血液應自行流出,吸血和注血速度要快,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如血液不能自行流出,應更換部位重新采血。
(5)采血順序:同時需要做多項檢查,應先采血小板計數的血。如測出血時間,應更換采血部位。
(6)時間要求:血小板計數應在采血后1小時內完成,否則因血小板破壞使結果降低。
(7)抗凝劑要求:EDTA—Na2量在每毫升血液中應<2mg,否則因血小板膨脹碎裂可導致結果偏高。
(8)血小板辨認:計數時光線要適中,應注意將有折光性的血小板與雜質、灰塵相區別。要注意認真觀察、區別血細胞周圍的血小板。一般異物殘渣形態大小不定,有的黑暗不透光(塵埃),有的折光性很強(真菌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