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實驗》共編入25個近代物理實驗,除了原子物理、核物理、固體物理、磁學、激光、真空及鍍膜、低溫、共振等領域發展較早且至今仍然發揮重要作用的實驗方法外,還加入了巨磁電阻、納米科學、掃描探針顯微術等代表最近30年內物理學實驗技術重大進展的典型實驗。
本書側重于使學生掌握面向物理學前沿的物理思想和實驗技能,提高其科學探索素質。
《近代物理實驗》可作為理工類高等院校物理學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研究生、科技人員和中學物理教師參考。
近代物理實驗課程為高年級物理專業本科大學生開設,需要原子物理學、量子力學和固體物理學等理論課程的配合。李國慶編著的《近代物理實驗》安排的25個實驗項目,以近代物理學發展史中起重大突破性作用的實驗手段為主,注重介紹代表性的基本實驗原理和方法。為了適應當前物理學前沿發展對未來科研人員素質的要求,本書盡量選擇仍然在當前科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實驗方法,并加入了巨磁電阻效應、納米材料制備和掃描探針顯微術等代表最近30年物理學研究發展方向的典型實驗技術手段。本書可作為一般理工類高等院校物理學專業本科生的教材,各?梢愿鶕髯缘膶嶒炇覘l件選做其中的內容。書中每個實驗項目安排5學時,師范類專業應該不低于70學時,研究型和應用型專業可以分兩學期開課,使總課時達到90學時以上。
前言 物理實驗的數據測量與數據處理 專題實驗1 光譜的測量與分析 1.1 氫(氘)原子光譜 1.2 鈉原子光譜 1.3 激光拉曼光譜 專題實驗2 真空技術與樣品制備 2.1 真空的獲得與測量 2.2 真空鍍膜 2.3 納米微粒的制備 專題實驗3 晶體衍射分析 3.1 X射線衍射的固體結構仿真 3.2 粉末法測定多晶體的晶格常數 3.3 勞厄法確定單晶體的晶軸方向 專題實驗4 微波技術 4.1 微波傳輸特性的測量 4.2 微波介質特性分析 4.3 微波鐵磁共振 專題實驗5 磁共振專題 5.1 電子自旋共振 5.2 光泵磁共振 5.3 脈沖核磁共振 專題實驗6 原子與原子核物理 6.1 弗蘭克-赫茲實驗 6.2 法拉第-塞曼效應 6.3 γ射線能譜測量 6.4 電子衍射 6.5 快速電子的動量與動能的相對論關系 專題實驗7 固體物理 7.1 振動樣品磁強計測量內稟磁特性 7.2 磁電阻效應 7.3 超導體臨界溫度的測量 專題實驗8 掃描探針顯微技術 8.1 掃描隧道顯微鏡 8.2 原子力顯微鏡 附表 物理學常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