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劃教材·名家系列:計算機網絡教程(第3版)》分為7章,即概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局域網)、網絡互連、運輸層、網絡應用、網絡安全。各章均附有本章的重要概念和習題。此外,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答案,附錄B是參考書目。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劃教材·名家系列:計算機網絡教程(第3版)》的特點是概念準確、論述嚴謹、圖文并茂。以較少的篇幅,簡明地闡述了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原理與概念。本書可供所有專業的大學本科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絡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學習參考價值。
參考計算機專業考研大綱,體現了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吸收了多種國外著名教材的優點,強調基本原理,概念準確、深入淺出、理論適中。
謝希仁教授,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系,此后一直在軍事通信院校任教(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重慶通信兵工程學院、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1981年任教授,1986年任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的博士牛導師。任教近50年,為軍隊和國家高級科技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后被評為全軍和全國優秀教師,以及全軍通信系統有突出貢獻優秀科技人員。他所領導的課題組研制出了我國第一個VSAT衛星通信系統的網控中心及第一個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的網控中心他是我國分組話音通信的倡導人之一。
從1989年至今,他針對不同讀者的需求,編著出版了幾種不同版本的《計算機網絡》,有的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級重點教材,累計發行百萬冊以上,成為計算機網絡的經典教材之一,曾兩次榮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近年來,他還翻譯和組織翻譯出版了大量國外的經典計算機書籍,總計超過1800萬字。在中國教育電視臺CETG-1上多次播放的《走進互聯網》已成為受讀者熱烈歡迎的計算機網絡入門講座。
第1章 概述
1.1 計算機網絡在信息時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網概述
1.2.1 網絡的網絡
1.2.2 因特網發展的三個階段
1.2.3 因特網的標準化工作
1.3 因特網的組成
1.3.1 因特網的邊緣部分
1.3.2 因特網的核心部分
1.4 計算機網絡在我國的發展
1.5 計算機網絡的類別
1.5.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5.2 幾種不同類別的網絡
1.6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
1.7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7.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形成
1.7.2 協議與劃分層次
1.7.3 具有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1.7.4 實體、協議和服務
1.7.5 TCP/IP的體系結構
本章的重要概念
習題
第2章 物理層
2.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2.2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2.2.1 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
2.2.2 有關信道的幾個基本概念
2.2.3 提高數據傳輸速率的途徑
2.3 物理層下面的傳輸媒體
2.3.1 導引型傳輸媒體
2.3.2 非導引型傳輸媒體
2.4 信道復用技術
2.4.1 頻分復用、時分復用和統計時分復用
2.4.2 波分復用
2.4.3 碼分復用
2.5 數字傳輸系統
2.6 寬帶接入技術
2.6.1 ADSL技術
2.6.2 光纖同軸混合網
2.6.3 FTTx技術
2.6.4 無線接入
本章的重要概念
習題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使用點對點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3.1.1 數據鏈路層所處的地位
3.1.2 數據鏈路和幀
3.1.3 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
3.1.4 數據鏈路層的可靠傳輸
3.2 點對點協議PPP
3.2.1 PPP協議的特點
3.2.2 PPP協議的組成
3.2.3 PPP協議的幀格式
3.2.4 PPP協議的工作狀態
3.3 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3.4 使用廣播信道以太網
3.4.1 以太網概述
3.4.2 CSMA/CD協議
3.4.3 使用集線器的星形拓撲
3.4.4 以太網的信道利用率
3.4.5 以太網的MAC層
3.5 擴展的以太網
3.5.1 在物理層擴展以太網
3.5.2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以太網
3.6 高速以太網
3.6.1 100BASE-T以太網
3.6.2 吉比特以太網
3.6.3 10吉比特和100吉比特以太網
3.6.4 使用以太網進行寬帶接入
3.7 無線局域網
3.7.1 無線局域網的組成
3.7.2 802.11標準中的MAC層
3.7.3 其他無線計算機網絡
本章的重要概念
習題
第4章 網絡互連
4.1 網絡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4.2 網際協議IP
4.2.1 虛擬互連網絡
4.2.2 分類的IP地址
4.2.3 IP地址與硬件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協議ARP
4.2.5 IP數據報的格式
4.2.6 IP層轉發分組的流程
4.3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4.3.1 劃分子網
4.3.2 使用子網時分組的轉發
4.3.3 無分類編址CIDR(構造超網)
4.4 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
4.4.1 ICMP報文的種類
4.4.2 ICMP的應用舉例
4.5 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
4.5.1 有關路由選擇協議的幾個基本概念
4.5.2 內部網關協議RIP
4.5.3 內部網關協議OSPF
4.5.4 外部網關協議BGP
4.5.5 路由器的構成
4.6 因特網中的多播
4.6.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4.6.2 在局域網上進行硬件多播
4.6.3 IP多播需要兩種協議
4.7 虛擬專用網VPN
4.8 下一代的網際協議IPv6(IPng)
4.8.1 解決IP地址耗盡的根本措施
4.8.2 IPv6的基本首部格式
4.8.3 IPv6的編址
4.8.4 從IPv4向IPv6過渡
4.8.5 ICMPv
本章的重要概念
習題
第5章 運輸層
5.1 運輸層協議概述
5.1.1 進程之間的通信
5.1.2 因特網的運輸層協議
5.1.3 運輸層的復用與分用
5.2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5.2.1 UDP概述
5.2.2 UDP的首部格式
5.3 傳輸控制協議TCP
5.3.1 TCP的主要特點
5.3.2 TCP報文段結構
5.3.3 TCP的可靠數據傳輸
5.3.4 流量控制
5.3.5 TCP的連接管理
5.4 擁塞控制原理
5.4.1 擁塞的原因與開銷
5.4.2 擁塞控制的基本方法
5.5 TCP的擁塞控制
本章的重要概念
習題
第6章 網絡應用
6.1 應用層協議原理
6.1.1 網絡應用程序體系結構
6.1.2 應用層協議
6.1.3 選擇運輸層協議
6.2 域名系統DNS
6.2.1 域名系統概述
6.2.2 因特網的域名結構
6.2.3 域名服務器
6.2.4 域名解析的過程
6.3 萬維網WWW
6.3.1 萬維網概述
6.3.2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6.3.3 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
6.3.4 萬維網的文檔
6.3.5 博客與微博
6.4 電子郵件
6.4.1 概述
6.4.2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
6.4.3 電子郵件的信息格式
6.4.4 郵件讀取協議POP3和IMAP
6.4.5 基于萬維網的電子郵件
6.4.6 通用因特網郵件擴充MIME
6.5 文件傳輸協議
6.6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6.7 P2P文件共享
6.7.1 P2P文件分發
6.7.2 在P2P對等方中搜索對象
6.7.3 案例:BitTorrent
6.8 多媒體網絡應用
6.8.1 實時多媒體數據傳輸中的問題
6.8.2 實時傳輸協議RTP
6.8.3 流式存儲音頻/視頻
6.8.4 流式實況音頻/視頻
6.8.5 實時交互音頻/視頻
本章的重要概念
習題
第7章 網絡安全
7.1 網絡安全概述
7.1.1 安全威脅
7.1.2 安全服務
7.2 機密性與密碼學
7.2.1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
7.2.2 公鑰密碼體制
7.3 報文完整性
7.3.1 報文摘要和報文鑒別碼
7.3.2 數字簽名
7.4 實體鑒別
7.5 密鑰分發和認證
7.5.1 對稱密鑰的分發
7.5.2 公鑰的認證
7.6 網絡安全協議
7.6.1 網絡層安全協議:IPsec
7.6.2 運輸層安全協議:SSL/TLS
7.6.3 應用層安全協議:PGP
7.7 系統安全:防火墻與入侵檢測
7.7.1 防火墻
7.7.2 入侵檢測系統
本章的重要概念
習題
附錄A 部分習題解答
附錄B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