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網絡組成出發,以通信網絡為重點,全面介紹了網絡管理的原理、技術與應用,包括網絡與網絡管理簡介、網絡管理功能、基于TMN 的網絡管理體系結構、網絡管理信息模型、網絡接口技術及測試技術、CORBA 技術在網絡管理中的應用、XML 技術在網絡管理中的應用、網絡管理系統開發過程及平臺等內容。全書以現代網絡管理系統和網絡管理技術為背景,力求能夠反應近年來國內外網絡管理的發展狀況和應用實際。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網絡管理課程的教材,同時也為從事網絡管理實踐的專業人員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指導與幫助。
李文璟,北京由電大學網絡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網絡管理方面的教學和標準研究制定工作,負責制定和參與起草了一系列網絡管理相關的通信行業標準,并有部分標準成國際標準。
第一部分 原理篇
第1章 引言
1.1 網絡與網絡管理
1.1.1 網絡
1.1.2 網絡管理
1.2 網絡管理發展簡史
1.2.1 網絡管理體系結構的演變
1.2.2 網絡管理接口技術的演變
1.2.3 網絡管理系統的演變
1.3 標準與相關標準化組織簡介
1.3.1 概述
1.3.2 標準化組織簡介
小結
第2章 網絡管理功能
2.1 概述
2.2 配置管理功能
2.2.1 配置數據的獲取方式
2.2.2 配置數據的監測
2.2.3 配置數據的處理
2.2.4 動態配置管理功能
2.3 故障管理功能
2.3.1 告警管理功能
2.3.2 故障管理功能
2.4 性能管理功能
2.4.1 性能數據采集基礎
2.4.2 性能采集管理
2.4.3 性能門限管理
2.4.4 性能數據管理
2.4.5 性能參數定義示例
2.5 計費管理功能
2.5.1 業務使用數據的測量
2.5.2 資費管理
2.5.3 賬單與收費管理
2.5.4 企業調控
2.6 安全管理功能
2.6.1 網絡管理中的安全目標與安全威脅
2.6.2 安全框架
2.6.3 安全需求
2.6.4 安全功能
小結
第3章 基于TMN的網絡管理體系結構
3.1 概述
3.1.1 TMN的基本思想
3.1.2 TMN的專題領域
3.1.3 TMN體系結構的內容
3.2 功能體系結構
3.2.1 TMN功能塊
3.2.2 功能參考點
3.2.3 功能邏輯分層結構
3.3 物理體系結構
3.3.1 TMN物理實體
3.3.2 物理實體間的接口
3.3.3 邏輯分層結構在物理體系結構中的體現
3.4 信息體系結構
3.4.1 信息交互模型
3.4.2 邏輯分層結構在信息交互模型中的體現
3.4.3 管理信息模型
3.5 體系結構間的關系
小結
第4章 網絡管理信息模型
4.1 基本概念
4.2 被管對象之間的關系
4.2.1 繼承關系
4.2.2 包含關系
4.2.3 其他關聯關系及其表示
4.2.4 實體-聯系圖表示
4.2.5 關系的管理及維護
……
第二部分 技術篇
附錄
參考文獻
第1章 引言
1.1 網絡與網絡管理
網絡是由多個獨立的、相互連接的設備組成的,這樣的設備稱為節點設備。節點設備與連接節點設備之間的線路構成了網絡,網絡可以向用戶提供相應的業務。在網絡的正常運行過程中,人們希望能夠監測到網絡的運行狀態;如果網絡運行出現了問題,人們希望能夠通過靈活有效的方式進行定位和恢復等。這就需要網絡管理的支持。簡單地說,網絡管理就是對網絡進行監測和控制。在講解網絡管理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網絡。網絡管理幾乎涉及目前存在的所有網絡,涵蓋面非常廣,本書不可能列舉所有的網絡,僅對常見的和本書可能涉及的幾種網絡進行簡單描述。
1.1.1 網絡
本書既涉及計算機網絡又涉及電信網絡,目前這兩個網絡的分界已經越來越模糊,若不特別指明,本書中的“網絡”泛指這兩種網絡。
網絡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從傳輸信號的類型劃分,可分為模擬通信網絡和數字通信網絡;從傳輸介質角度劃分,可分為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有線網絡又可分為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無線網絡又可分為衛星通信、蜂窩通信、微波通信等;從范圍角度劃分,可分為個域網(PAN)、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及因特網(Internet)等①;從應用角度劃分,可分為固定電話網、移動電話網、數據網、接入網等;按網絡功能劃分,可分為用戶駐地網、接入網、傳輸網、業務網、支撐網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之間是相互交叉、相互補充的,無論哪種分類方法都很難完整地涵蓋所有的網絡形態。本書將從網絡功能角度對網絡進行劃分,并對所涉及的幾種網絡進行簡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