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系列長篇小說第三部,作者是環境保護一線工作人員,根據工作中所見所思所想,塑造出大侃、盼杰、老康等一批鮮活的人物,通過“搶紅包”“嚇死寶寶了”等幽默而貼近生活的故事,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傳播環境保護正能量。該系列第一部《霾來了》《霾之殤》陸續出版后,受到《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關注。
崔永元力薦環保局長《霾來了》《霾之殤》之后小說新作
中國首次由環保局長撰寫的環保題材系列小說
《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中國環境報》《解放日報》《南方人物周刊》、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人民網、新華網等上百家媒體報道
李春元,筆名望元。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1962年7月生于河北廊坊,1980年入伍,2008年轉業到廊坊市環保局工作。接地氣的環保工作者。曾發表短篇環保文學小說多篇,在《人民日報》《中國環境報》等發表環境時評數十篇,著有軍旅新聞、散文集《夢痕集》、環保新聞評論集《思綠跡》,主編《廊坊環保文化叢書》計280萬字。
序
生態財富的文學表達
家國清明
搶紅包
嚇死寶寶了
手機炒雞蛋
鬧貓鄉長的煩惱
藏進骨灰盒的秘密
散伙兒飯
“未未”來了
后記
“山”的革命“夢”的洗禮
附錄
環保知識解說
《霾來了》媒體重點報道與評論索引
《霾之殤》媒體重點報道與評論索引
金雞報春。
C市迎來了防霾治污、向污染宣戰的第五個年頭。
凡事,不廢則不立。關停并轉限,疏堵罰控判,應急響應防,持續攻堅拼,科學提標降,眾志成城管,霾在京津冀,已成甕中之鱉,過街老鼠。持續向好的空氣質量,持續增多的藍天白云,持續添加的優良天數,讓生活在C市和京津冀的所有人,越來越有一種度蜜月般幸福的獲得感。
清明風已至,萬物生長時。馬二哈的兒子大楠楠,驚奇地發現,滿園的桃花、杏花、梨花、蘋果花,甚至大棚中被施用了特效藥兒的黃瓜花,都是先開花、后謝花。沒有花開,就沒有花謝。而比大楠楠要小上三歲,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甄會民的女兒小楠楠,并不完全看同大楠楠哥哥的認為。她說:“這些果樹,在上一年也開過花,兩年相比,應該說是,沒有猴年花謝,就沒有雞年花開。”
小孩學大人說話,這年頭已不算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新鮮的是,剛當上E縣環保局一把局長的馬二哈和剛開張“霾科”門診,且日門診量超千人的兒科大夫甄會民,卻突然能夠擠出時間來,帶兒女回鄉,搞了半天的祭祀祖先加踏春賞花的鄉游。內中的奧秘得分開兩段說。甄會民辭去C市醫院兒科主治醫生鐵飯碗,與幾名退休老中醫,在ABC市金三角地帶新開了一家“霾科”門診的事兒,幾句話便能揭開老底兒。“霾科”的創意來自甄會民猴年秋冬之交那次香港之行。從2016年入秋到2017年陽春,一輪又一輪的大霧天氣兇猛而至,反復多次,詭異超常,導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沉積,霧霾頻發。甄會民坐在香港飛往北京的飛機上,心亂如麻地思考著登機前在手機微信中看到的一組組有關霧霾的段子。現今,由于信息公開的因素,那些類似于在大場合說不清、道不明的誰可能在治霾上沒用真勁兒、誰可能在實施監測數據造假、區域間誰可能在污染誰的問題,通過反反復復靜穩天氣的“自霾”數據曝光,爭論在民間已不攻自破,但有關甄會民在辦公室里與女同事同時爬桌午休那件不明不白的誤會,至今也沒扒扯清白。甄會民坐的航班到了北京,但夜暗霧重,飛機降落三次均遭失敗,不得已,又從北京飛回香港,直到第二天上午還在“等通知”。也就是在機場機上等候再飛的這當口,甄會民受馬云創業史的啟發,突然亂中生“智”,他想出了一個適應現代公眾訴求,辭職避閑,開一家霾科門診的創意……甄會民的霾科門診誕生過程,用這寥寥數語就已說完,但圍繞馬二哈的諸多神秘還真得要慢慢品味。包括馬二哈眼前操持的這場祭祀行動,甚至還足矣讓甄會民在動容中留著久久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