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實務:創業準備、實施與保障》以“創業準備—創業實施—創業保障”為主線,重點介紹創業活動的啟動、開發與管理,關注大學生創業在實踐層面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掌握如何識別創業機會,如何選擇創業融資方式,如何創辦創業企業,如何組建創業團隊,如何進行項目化創業管理,如何規避創業風險,如何獲得創業投資資金,如何持續經營創業企業。每章包括創業導航、引導案例、提示、相關鏈接、全球視點和應用案例等欄目,章末的創業故事通過一個完整的創業過程,讀者可以體味到不同創業過程中的艱辛、困難和成功的喜悅。
本書的編寫背景
自1999年以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難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近年來,由于金融危機、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復雜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大學生實際就業率顯著下降的趨勢,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著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也關系著數以百萬計的家庭乃至社會的和諧穩定。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納入整個就業規劃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2008年國務院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1部門《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全力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因此,以創業提升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出路,創業不僅可以實現個人的就業,而且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既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業和一般的經營活動最大的區別,就是創業需要找機會、找資源、找資金、找人、找市場,所以創業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創業風險是很大的。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非常普遍,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高達20%~23%。然而,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相當低,2009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610萬人新高,但大學畢業生參與自主創業的人數比例一直保持在0.3%~0.4%。據調查,78%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學生有創業意愿,其中僅有42%的學生愿意接受創業課程的指導,如此低的創業率和創業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產生了負面影響。
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創業不僅僅是指生存型創業,更強調機會型創業,要盡快實現由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的轉化,在更高層面上引領大學生創業實踐和實現大學生個人成長發展所需要的生產力、學習力與創新力。但是,也應該看到,大學生創業有其先天不足,從校園進入社會需要相當長的適應時間,從心態的調適、對公共關系的把握到對市場和營銷有所認識都存在一個磨合過程。
本書結合國內外創業者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側重從創業創意的發現、創業機會的把握等方面引導有能力的大學生開辦創業企業,并從創業資金的籌措、創業企業的創立、創業團隊的組建、創業項目的管理、創業風險的規避、創業投資資金的獲取、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措施,為大學生把機會、創意轉化為創業活動提供指導,為初創企業的生存、成長和發展提供保障。
本書的內容結構與編寫安排
本書以“創業準備—創業實施—創業保障”為編寫主線,將重點放在創業活動的啟動、開發與管理上,關注的是大學生創業在實踐層面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與《創業導論——創業意識與企業家精神》(姜榮國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出版)共同構成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系列規劃教材。
本書共8章。第1章介紹了如何識別創業機會,創業的機會來源于善于發現機會的眼睛,靠的是獨特、奇妙的創意,好的創意需要艱辛的覺察、思考和設計;第2章介紹了如何選擇創業融資方式,“第一桶金”造就了許許多多的創業者,但創業企業要取得長久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持續不斷的支持,如何有效地利用現代金融體制為創業融資提供的多種可供選擇的方式十分重要。第1章和第2章屬于創業準備部分,即如何引導創業者識別創業機會,如何啟動創業活動。
第3章介紹了如何創辦創業企業,創辦創業企業意味著要勇敢地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可能會出現失敗和挫折,任何創業者只有在經歷了創業之初的艱難考驗,才能逐漸地走向成熟、走向穩重;第4章介紹了如何組建創業團隊,單打獨斗的創業時代早就結束了,現在的創業基本上都是以一個團隊為基礎,要相信團隊的力量,一個再好的創意單靠個人是無法實現的,哪怕有再強的能力;第5章介紹了如何進行項目化創業管理,項目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把創意或機會轉化為創業活動,大多數的創業都是以一個初始創新項目來啟動的,以項目為支撐的創業管理,并不僅僅是指一個獨立項目的創業,而是指連續項目創業的滾動成長或持續發展。這3章共同構成創業實施部分,即進行創業活動應該怎么去做。
楊明海,男,1968年3月生,山東招遠人,管理學博士。現為山東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MBA教育中心主講教師,MBA研究生指導教師,山東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產業組織與企業制度。
近五年來,主要承擔《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的本科和MBA的教學任務,2007年主持的《管理學》獲省級精品課程。出版論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參加國家社會科學、教育部、省自然科學、省社會科學科研課題6項;參加與企業合作課題4項,為企業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咨詢方案。
第1章 如何識別創業機會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1.1 創業環境與商機識別
1.2 創意的來源與形成
1.3 創業的定位與商業模式
1.4 創業計劃書與實施方案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如何選擇創業融資方式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2.1 創業資金的選擇
2.2 新創企業可供選擇的融資方式
2.3 創業融資方式與企業治理結構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如何創辦創業企業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3.1 創業企業的類型及法律形式選擇
3.2 創業企業登記注冊的基本知識
3.3 工商登記注冊與稅務相關簡介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如何組建創業團隊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4.1 創業團隊的人員選擇與配置
4.2 創業團隊成員的角色及其平衡
4.3 創業團隊的能力整合
4.4 創業團隊的管理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如何進行項目化創業管理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5.1 項目化創業管理概述
5.2 創業項目的啟動管理
5.3 創業項目的計劃管理
5.4 創業項目的執行與控制管理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如何規避創業風險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6.1 創業風險概述
6.2 創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
6.3 創業風險的識別與控制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如何獲得創業投資資金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7.1 創業投資概述
7.2 創業投資的運作過程
7.3 創業企業如何獲得創業投資
7.4 獲得風險資本的籌資談判技巧
復習思考題
第8章 如何持續經營創業企業
引導案例
創業導航
8.1 創業企業營銷管理
8.2 創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8.3 創業企業的財務管理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1.硬件方面
硬件方面包括政府政策、政府項目、商業基礎設施及文化與社會規范。
(1)政府政策。政府的創業政策是指激勵創業的政策,包括對創業活動和成長企業的規定、就業的規定、環境和安全的規定、企業組織形式的規定、稅收的規定等。政府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策。我國政府在為本國企業提供創業政策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創業門檻高,新設立企業程序復雜。經營范圍和方式上不靈活;知識產權投資比例上限制過死。例如,以工業產權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公司注冊資金的20%,以技術等生產要素投資創辦中小企業的,其作價金額可占注冊資金的35%;中國創業者從提出申請到領取執照的時間過長,而且中國僅個別地區設立了“一站式”的服務大廳,為創業者提供服務。其次,創業稅收扶持力度小。例如,法國可免三年企業所得稅,新創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率由原來的5%提高到25%,同時國家還向小企業的投資者予以減稅鼓勵;而中國的稅收優惠政策針對科技型的多,針對生存型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少,尤其是對創辦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少有鼓勵性政策。
(2)政府項目。政府項目不僅包含資金和政策項目,還包含為創業提供服務、支持和幫助的組織。
目前,我國在資金和政策項目方面做得比較好。例如,我國的科技園和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氛圍,它們對新創企業的貢獻比其他國家和地區要大得多。但在提供支持、服務和幫助的組織方面做得還不夠。
(3)商業基礎設施。隨著近幾年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商業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我國商業運作的硬件環境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各地的創業園區都在努力地為創業者提供便利。商業基礎設施的變化是可喜的,也是有目共睹的。
(4)文化與社會規范。中國的文化與社會規范對創業者持積極的態度,但對創業的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處理上,尤其是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的關系處理上還存在不足。個人在分清責任、承擔責任而不是混淆責任和推卸責任上,應該有更明確合理的取向,應該提倡個人的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