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模擬實習(計算機操作)》是根據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年)、《財務通則》(2006年)、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以及最新的稅務、金融和社會保險等法規編寫而成的。
《會計模擬實習(計算機操作)》首先對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環節提出實訓的基本內容、形式和要求,然后采用《會計模擬實習(手工操作)》中的模擬實習案例,并以用友暢捷通軟件有限公司開發的用友B會計信息化軟件為藍本,分別設計初級、中級和高級3個層次的財務軟件實施方案。在介紹會計電算化各主要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與憑證流轉程序的同時,還著重對實訓步驟進行操作指導。其目的是力求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并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得以融合,以提高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操作水平。
《會計模擬實習(計算機操作)》既可作為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會計人員的崗位培訓或繼續教育教學用書,還可作為用友-13的認證考試教材。
《會計模擬實習(計算機操作)》配有多媒體課件,主要內容包括操作指導、參考答案、賬套數據、練習系統、參考資料和用友乃教學軟件等,從而為教師的實訓教學及學生的模擬實戰演練提供便利條件。
第1章 概述
1.1 會計模擬實習的目的和要求
1.2 會計模擬實習的形式與組織
1.3 會計模擬實習建議
1.4 會計模擬實習的課時安排與考核
第2章 模擬工業企業案例
2.1 模擬企業概況
2.2 模擬企業內部會計制度
2.3 2008年12月1日期初余額
2.4 2008年12月份發生的經濟業務資料
第3章 財務軟件操作指導
3.1 實施方案1:總賬和報表
任務1 系統管理和基礎信息設置
任務2 基礎檔案設置
任務3 會計科目、憑證類別和結算方式設置
任務4 總賬系統啟動與期初余額輸入
任務5 日常會計業務處理
任務6 賬簿管理
任務7 銀行對賬
任務8 自動轉賬
任務9 對賬與結賬
任務10 編制會計報表
3.2 實施方案2:固定資產、工資、總賬和報表
任務11 工資和固定資產初始設置
任務12 工資和固定資產日常業務處理
任務13 工資和固定資產月末處理
3.3 實施方案3:購銷存、往來核算、固定資產、工資、總賬和報表
任務14 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和存貨核算系統初始化設置
任務15 采購及應付款項業務處理
任務16 銷售及應收款項業務處理
任務17 庫存管理與存貨核算業務處理
任務18 期末結賬
“會計模擬實習”是以中小工業企業常見的典型經濟業務為主線,通過建立賬簿、審核和填制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到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的會計工作,使學生熟悉中小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業務流程、在手工或電算化操作情況下會計核算工作的全過程以及各個會計工作崗位的職責和工作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一門課程。會計模擬實習教學方案,具有如下特點。①職業性。以模擬會計崗位工作為手段,積累職業經驗,培養職業習慣,進而適應未來的會計工作需求。
②應用性。注重技能訓練,以“用”促學,從做中學,邊“用”邊學。實習內容均以同一套案例資料為基礎,分別完成手工與電算化環境下的不同應用。
③跨崗位性。學生在實訓期間,可獲得多崗位通用的知識和經驗,可在提高專業能力的同時,明顯地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④角色扮演。在實訓業務活動組合方式中,學生可以在模擬財會部門里扮演幾個會計崗位角色,以個別化方式接受實訓指導。
1.1 會計模擬實習的目的和要求
1.實習目的
通過會計模擬實習,培養學生會計業務處理能力,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練習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操作方法,加強學生對會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基本方法的運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達到理論知識與會計實務的統一;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提高記賬、算賬、報賬、用賬及軟件應用等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為他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縮短“適應期”、勝任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本會計模擬實習的計算機操作,仍然沿用《會計模擬實習(手工操作)》的案例資料,按照會計電算化操作流程,設計了初始設置一日常業務處理一月末處理的18項任務。通過實際操作,不僅使學生能夠掌握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的全部會計工作的技能和方法,還能使學生熟悉會計電算化操作程序及要求,熟悉會計實際工作中應遵守的各項財經法規及會計電算化的各項管理規定,而且能夠以切身的體會初步嘗試會計電算化操作下會計主管、記賬會計、制單會計和出納員等會計工作崗位的職責和工作內容,從而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有一個比較系統、完整的認識,最終達到對會計方法和技能融會貫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