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施“歐盟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指令中提出的對廢物管理的各種活動中所產生的污染實現綜合預防和控制,規定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或在預防措施不可行時,減少上述活動向大氣、水體和土壤中的排放,包括有關預防和減少廢物的措施,從而有效地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由各成員國、廢物焚燒處理企業、非政府環保組織和歐洲綜合污染防治局組成的廢物處理技術工作組負責匯總編寫了“廢物處理最佳可行技術參考文件”。
本書是該“參考文件”的中文譯本,主要包括如下內容:第1章和第2章介紹了業界關注的常用信息和在廢物處理行業常見的處理工藝和技術;第3章介紹了當前消耗和排放水平的數據和信息,反映了歐盟現有廢物處理裝置狀況;第4章詳細介紹了與確定最佳可行技術及基于最佳可行技術的許可條件相關的污染削減技術和其他技術;第5章介紹了符合最佳可行技術的技術、消耗、熱效率及污染物排放水平;第6章簡要地介紹了當前廢物處理行業出現的新興技術;第7章為結束語。附錄部分主要介紹了:廢物處理行業的環境法規和排放限值(附錄一)、收集歐洲廢物處理工廠信息的調查問卷(附錄二)、歐盟的廢物類型和廢物產品(附錄三)和廢油再生的質量保證系統(附錄四)。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歐盟廢物處理行業的實際運行和管理現狀,能夠緊密結合實際,具有內容翔實、通俗易懂、操作性強等特點。適合于從事固體廢物管理的人員和廢物利用與處置企業人員參考。基于此,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分會組織相關人員著手該書的翻譯出版工作。本書的編譯獲得了歐盟綜合污染與預防控制局的許可與支持,與此同時還得到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領導的幫助與關懷。
我們本著忠實原文、對讀者負責的原則進行翻譯、編輯、校對工作。但該書涉及的知識面甚廣,譯者知識面所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譯著的出版得到了2007年國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我國固體廢物分級分類標準及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0709019)和中歐危險廢物管理合作項目“借鑒歐盟的管理經驗,提高中國城市危險廢物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Adaptation of EU Experiences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in Urban China)的經費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編譯者
2009年4月
0 緒論
0.1 概要
0.2 引言
0.3 適用范圍
1 基礎知識
1.1 廢物處理的目的
1.2 廢物處理的設施
1.2.1 廢物轉運設施
1.2.2 廢物生物處理裝置
1.2.3 廢水物化處理裝置
1.2.4 處理燃燒灰渣和煙氣凈化殘渣的裝置
1.2.5 處理多氯聯苯污染廢物的裝置
1.2.6 處理廢油的裝置
1.2.7 處理廢溶劑的裝置
1.2.8 處理廢催化劑、來自污染防治產生的廢物和其他無機廢物的裝置
1.2.9 處理活性炭和樹脂的裝置
1.2.10 處理廢酸、廢堿的裝置
1.2.11 處理污染木材的裝置
1.2.12 處理受污染的耐火陶瓷的裝置
1.2.13 廢物經處理后作為燃料的裝置
1.3 廢物處理行業的經濟政策影響
1.3.1 新廢物法規對廢物處理行業的影響
1.3.2 廢油
1.3.3 物化處理廠
1.3.4 城市固體廢物制備燃料
1.4 與廢物處理設施相關的常規環境問題
1.4.1 廢氣
1.4.2 廢水
1.4.3 廢物
1.4.4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2 應用工藝和技術
2.1 常規應用技術
2.1.1 接收、驗收、可追溯和質量保證
2.1.2 管理技術
2.1.3 能源系統
2.1.4 貯存和處理
2.1.5 混勻和攪拌
2.1.6 退役
2.1.7 小件處理
2.1.8 粉碎
2.1.9 其他常規技術
2.1.10 應用常規技術的廢物處理裝置案例
2.2 廢物的生物處理
2.2.1 厭氧消化
2.2.2 機械生物處理
2.2.3 生物處理法處理受污染的土壤
2.3 廢物的物化處理
2.3.1 廢水的物化處理
2.3.2 物化處理廠處理廢水所用的單元操作
2.3.3 固體廢物和污泥的物化處理
2.3.4 固體廢物和污泥物化處理使用的單元操作
2.3.5 其他廢物的物化處理
2.4 從廢物中回收原料的處理方法
2.4.1 廢油再精煉
2.4.2 廢溶劑的再生
2.4.3 廢催化劑再生和從削減工藝中回收組分
2.4.4 活性炭再生
2.4.5 樹脂再生
2.4.6 廢酸和廢堿的再生
2.4.7 固體感光材料廢物處理
2.4.8 液態感光材料廢物處理
2.5 以制備廢物燃料或改善能量回收為主要目的的處理
2.5.1 固體廢物燃料制備
2.5.2 液態廢物燃料制備
2.5.3 氣態燃料制備
2.6 污染控制技術
3 當前消耗和排放水平
3.1 常規廢物處理工藝/活動的消耗和排放
3.1.1 常規處理的廢物輸入
3.1.2 常規處理的消耗
3.1.3 常規處理的排放
3.1.4 常規廢物處理的廢物產出
……
4 判定最佳可行技術考慮的技術問題
5 最佳可行技術
6 新興技術
7 結束語
附錄
1 基礎知識
1.1 廢物處理的目的
副產品是任何加工行業都存在的,通常不可避免。另外,社會使用產品也會產生殘余物。在許多情況下,這類物質(包括副產品和殘余物)不能用其他方式重新使用,沒有銷售市場。因此這些物質通常交給第三方進行進一步處理。
處理廢物的原因并不總是一樣的,它常取決于廢物的類型和其后續去向。一些廢物處理和裝置是有多重目的的。在本書中,處理廢物的基本原因如下:①減少廢物的危險特性;②把廢物分成單一成分,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進一步使用或處理;③減少最后必須處置的廢物數量;④把廢物轉變成有用材料。
廢物處理過程涉及物質在媒介(介質)之間的遷移和轉化。如一些處理過程導致產生的廢液排入下水道,固體廢物送去填埋;焚燒過程導致污染物排放到空氣中。同樣,廢物通過適當處理后,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如燃燒可以回收燃料油。此外,伴隨廢物處理,還有許多重要的輔助措施,如廢物接收、貯存、場內處理或場外處理。
1.2 廢物處理的設施
本節概括了歐盟的廢物處理工作。這里對處理情況做簡短解釋。
在歐盟,廢物行業實施嚴格管理。因此,在這部分內容里要用到許多法律名詞的定義(如廢物、危險廢物)。相關的定義可以在《歐洲廢物框架指令》及其修正案中找到。廢物最終被回收或處置,因此廢物處理裝置包括對廢物進行回收或處置。廢物處理行業通常和其他的生產行業不同,不生產產品。相反,它常常為社會提供廢物處理的服務。廢物處理設施通常占用大片的土地、建筑和其他用作貯存、回收、循環、處理或處置廢物的地區。
和廢物分類一樣,廢物處理的分類也是按照《歐洲廢物框架指令》附錄Ⅱ來進行分類的。本書附錄一部分介紹了廢物處理的分類,并附有應用實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