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師范類教育規劃教材: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以教育技術為研究對象,力求為讀者描繪出教育技術的基本容貌。《高等學校師范類教育規劃教材: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以什么是教育技術作為起點,從多個角度梳理了國內外得到廣泛關注的定義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教育與技術的關系,為師范生在技術環境中的專業發展勾勒出簡單實用的技術表單。在教育技術發展史部分,從國內、國外兩個層面闡明了教育技術從無到有的成長軌跡,并在隨后的章節中詳細介紹了影響教育技術發展的核心理論。在媒體部分,遵循實用的原則,從“媒體是什么、如何操作媒體、媒體與課程的整合”三個層次進行內容的組織;在資源部分,以Internet學習資源為主要介紹對象,遵循“知道資源、有效獲取資源、合理管理資源”的主線進行內容的呈現。在計算機輔助教育部分,以課件開發作為主體內容,在其中穿插了許多實用、有趣的小工具;在遠程教育部分,采用以案例介紹為主的方式,將當前遠程教育中的成功案例呈現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在輕松的語言中了解什么是遠程教育。最后,論述了教學設計和教育技術研究方法的內容,力求讓學生獲得一種通過系統方法進行教學支持的體系。本書配有PPT等教學資源。
《高等學校師范類教育規劃教材:現代教育技術基礎》可作為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公共課的教材,也可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初級讀物。在使用本書時,請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思考,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學,并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通過書中設計的實踐活動掌握一些實用工具的使用。
《高等學校師范類教育規劃教材: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以教育技術為研究對象,力求為讀者描繪出教育技術的基本容貌。 以什么是教育技術作為起點,從多個角度梳理了國內外得到廣泛關注的定義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教育與技術的關系,為師范生在技術環境中的專業發展勾勒出簡單實用的技術表單。 教育技術發展史及核心理論:從國內、國外兩個層面闡明了教育技術從無到有的成長軌跡,詳細介紹了影響教育技術發展的核心理論。 媒體:遵循實用的原則,從“媒體是什么、如何操作媒體、媒體與課程的整合”三個層次進行內容的組織。 資源:以Internet學習資源為主要介紹對象,遵循“知道資源、有效獲取資源、合理管理資源”的主線進行內容的呈現。 計算機輔助教育:以課件開發作為主體內容,在其中穿插了許多實用、有趣的小工具。遠程教育:采用以案例介紹為主的方式,將當前遠程教育中的成功案例呈現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在輕松的語言中了解什么是遠程教育。 教學設計和教育技術研究方法:力求讓學生獲得一種通過系統方法進行教學支持的體系。
前言
教育需要技術嗎?
答案是肯定的!
教育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被深深打上了技術的烙印。
在教育教學中,只有當教師愿意使用技術時,技術才有可能真正地完成與教學的有機整合。基于這樣的理念,在設計本書的基本架構和寫作思路時,我們始終在思考,要給那些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準”教師們提供怎樣的關于教育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如何通過這本書讓他們了解教育技術,并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嘗試用技術的手段輔助自己的教學?如何將教育技術與他們的專業發展緊密銜接?毫無疑問,今天的師范生代表著未來的教師形象,只有他們了解教育技術、喜愛教育技術,教育技術才可能在將來真正走進教育的第一線,成為如同黑板、粉筆一樣讓人們不再陌生的使用形態。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在寫作中盡量做到換位思考,在保證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和技能的前提下,用一種輕松的語言描述這個領域,讓它更符合年輕讀者的閱讀口味;用一種互動的方式激發讀者的思考,讓它更具引導性;用一種“基礎+擴展”的方式,讓它能滿足不同的閱讀需要。
教育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是一門將教育與技術有機整合的應用型學科。我國的教育技術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電化教育,經過幾十年的自我發展和磨礪,在理論構建和實踐探索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本書試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繼承我國電化教育傳統和借鑒國外同領域先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9個章節(內容結構如下圖所示)向廣大讀者描述我們所理解的教育技術是什么。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PPT等教學資源,需要者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 com.cn,免費注冊下載。
本書可作為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公共課的教材,也可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初級讀物。在使用本書時,請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思考,隨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學,并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通過書中設計的實踐活動掌握一些實用工具的使用。
本書由秦丹、羅發奮主編,溫淑霞、謝景政副主編。各章的編寫人員分別是:秦丹(第1、2、4、5章)、羅發奮(第3、7章)、謝景政(第6章)、溫淑霞(第8、9章)。參與本書修訂的老師還有:李遠航、李艷坤、湯文學、國光友、何自剛(署名不分先后)。
教育技術是一門將教育和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它深深扎根于教育領域,汲取著技術進步帶來的強大生命力,用一種新的方式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育服務。當教育步入信息化的那天起,我們便驚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技術在教育者和學習者的手中發揮著令人著迷的作用!這一切讓我們對這個領域充滿希望和信心,并愿意與所有人分享我們對于這個領域的理解和熱愛。
教育技術是一個值得為之付出努力的領域。本書僅僅是一個最初的嘗試:用我們的語言和方式描述我們理解中的教育技術!
編者
第1章 初識教育技術
1.1 什么是教育技術
1.1.1 教育技術的字面解讀
1.1.2 AECT對教育技術的界定
1.1.3 我國學術界對教育技術的不同理解
1.1.4 教育技術的教育性和技術性
1.2 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領域的影響
1.2.1 利用教育技術,有助于擴大教育規模
1.2.2 利用教育技術,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
1.2.3 利用教育技術,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1.3 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師范生與教育技術
1.3.1 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界定
1.3.2 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在我國的實踐探索
1.3.3 技術支持的師范生專業發展
第2章 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
2.1 技術視角下的教育技術發展2×3分析框架
2.1.1 從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看教育技術的發展歷史
2.1.2 從技術的三個發展階段看教育技術的發展歷史
2.1.3 技術視角下的教育技術2×3發展框架
2.2 國外教育技術發展的歷史回顧
2.2.1 教育技術發展的萌芽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
2.2.2 教育技術發展的起步階段(20世紀30~50年代)
2.2.3 教育技術系統發展階段(20世紀50~90年代)
2.2.4 教育技術的信息化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2.3 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的歷史回顧
2.3.1 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的萌芽階段(20世紀20年代~40年代)
2.3.2 我國教育技術的初步發展階段(20世紀40~60年代)
2.3.3 我國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后期~90年代)
2.3.4 我國教育技術的深入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今)
2.4 我國教育技術發展的未來展望
2.4.1 應用及研究將走向生態化的發展道路
2.4.2 從重視技術應用過渡為重視技術的設計與效果檢驗
2.4.3 教育技術的研究開始逐漸關注技術化環境中的學習者心理研究
2.4.4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更加深入
第3章 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
3.1 學習理論
3.1.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
3.1.2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3.1.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
3.2 “經驗之塔”理論
3.2.1 “經驗之塔”理論的基本內容
3.2.2 戴爾“經驗之塔”理論的主要觀點及對教學的啟示
3.3 傳播理論與教育技術
3.3.1 什么是傳播
3.3.2 傳播模式
3.3.3 教育傳播
3.3.4 教育傳播的基本原理
3.3.5 傳播學對教育技術的影響
3.4 系統科學與教育技術
3.4.1 系統科學的主要原理
3.4.2 系統科學對教育技術的影響
第4章 教學媒體的理論與實踐
4.1 媒體的內涵
4.1.1 媒體的概念
4.1.2 媒體的分類
4.2 教學媒體的相關理念
4.2.1 從媒體到教學媒體
4.2.2 教學媒體的特性
4.3 常見教學媒體的介紹與使用
4.3.1 常見視覺媒體簡介與使用
4.3.2 常見聽覺媒體的介紹與使用
4.3.3 常見視聽媒體的介紹與使用
4.3.4 常見交互型媒體的介紹與使用
4.4 樹立科學的媒體使用觀
4.4.1 馬歇爾·麥克盧漢對媒體本質所持的觀點
4.4.2 安東尼·貝茨對媒體本質所持的觀點
第5章 Internet學習資源的獲取與管理
第6章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第7章 現代遠程教育
第8章 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第9章 現代教育技術研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