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未來的職業生活為切入點,突出應用文寫作課作為實踐技能課和人文素養課的雙重特征。體例編排力求實用創新,全書以情境導航為引導,以文書常識+案例分析+寫作指導+實戰演練為主要板塊構架全書,較為完整地介紹了黨政公文、事務文書、社交禮儀文書、經濟文書、新聞宣傳類文書等多種應用文體的相關知識和寫作要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劉鳳俠,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教務處,從事語文教學;參與完成陜西省教改項目《汽車類訂單式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公開發表2篇科研論文。
目 錄
第1章 應用文寫作概述 1
第一節 認識應用文 1
一、應用文基礎知識 1
二、案例分析 4
三、寫作指導 5
四、實戰演練 5 目 錄
第1章 應用文寫作概述 1
第一節 認識應用文 1
一、應用文基礎知識 1
二、案例分析 4
三、寫作指導 5
四、實戰演練 5
第二節 應用文的基本要素 6
一、應用文的基本要素 6
二、案例分析 15
三、實戰演練 17
第三節 應用文的學習方法 18
一、認真學習理論,熟悉業務 18
二、勤于實踐,掌握寫作規律 19
三、提高自身素質 19
第2章 黨政公文 20
第一節 黨政公文概述 20
一、黨政公文的概念 20
二、黨政公文的類型 20
三、黨政公文的特點 21
四、黨政公文的格式 22
第二節 通告 27
一、文書常識 27
二、案例分析 28
三、寫作指導 29
四、實戰演練 30
第三節 通知 30
一、文書常識 31
二、案例分析 32
三、寫作指導 34
四、實戰演練 35
第四節 通報 35
一、文書常識 36
二、案例分析 37
三、寫作指導 38
四、實戰演練 38
第五節 報告 39
一、文書常識 39
二、案例分析 41
三、寫作指導 43
四、實戰演練 43
第六節 請示 43
一、文書常識 44
二、案例分析 45
三、寫作指導 47
四、實戰演練 47
第七節 紀要 47
一、文書常識 48
二、案例分析 49
三、寫作指導 51
四、實戰演練 52
第八節 函 52
一、文書常識 52
二、案例分析 53
三、寫作指導 54
四、實戰演練 54
第3章 事務文書 55
第一節 計劃 55
一、文書常識 55
二、案例分析 58
三、寫作指導 60
四、實戰演練 63
第二節 總結 63
一、文書常識 63
二、案例分析 65
三、寫作指導 69
四、實戰演練 72
第三節 述職報告 72
一、文書常識 73
二、案例分析 74
三、寫作指導 76
四、實戰演練 77
第四節 調查報告 77
一、文書常識 78
二、案例分析 80
三、寫作指導 88
四、實戰演練 90
第五節 頂崗實習報告 90
一、文書常識 90
二、案例分析 91
三、寫作指導 94
四、實戰演練 95
第六節 倡議書 95
一、文書常識 96
二、案例分析 97
三、寫作指導 98
四、實戰演練 99
第七節 申請書 99
一、文書常識 99
二、案例分析 100
三、寫作指導 101
四、實戰演練 102
第八節 簡報 102
一、文書常識 103
二、案例分析 106
三、寫作指導 108
四、實戰演練 108
第九節 會議記錄 108
一、文書常識 109
二、案例分析 110
三、寫作指導 113
四、實戰演練 115
第十節 啟事 115
一、文書常識 115
二、案例分析 116
三、寫作指導 119
四、實戰演練 119
第十一節 大事記 119
一、文書常識 120
二、案例分析 121
三、寫作指導 124
四、實戰演練 125
第十二節 條據 125
一、文書常識 126
二、案例分析 127
三、寫作指導 129
四、實戰演練 129
第十三節 介紹信 130
一、文書常識 130
二、案例分析 132
三、寫作指導 133
四、實戰演練 133
第十四節 證明信 134
一、文書常識 134
二、案例分析 135
三、寫作指導 136
四、實戰演練 137
第十五節 規章制度 137
一、文書常識 138
二、案例分析 140
三、寫作指導 145
四、實戰演練 146
第4章 社交禮儀文書 147
第一節 求職信 147
一、文書常識 147
二、案例分析 149
三、寫作指導 150
四、實戰演練 151
第二節 簡歷 151
一、文書常識 152
二、案例分析 153
三、寫作指導 154
四、實戰演練 155
第三節 演講詞 155
一、文書常識 155
二、案例分析 157
三、寫作指導 160
四、實戰演練 160
第四節 感謝信 慰賀信 160
一、文書常識 160
二、案例分析 163
三、寫作指導 165
四、實戰演練 165
第五節 迎送詞 165
一、文書常識 165
二、案例分析 166
三、寫作指導 167
四、實戰演練 167
第六節 請柬 聘書 167
一、文書常識 168
二、案例分析 170
三、寫作指導 171
四、實戰演練 171
第5章 經濟文書 172
第一節 經濟合同 172
一、文書常識 172
二、案例分析 175
三、寫作指導 177
四、實戰演練 178
第二節 市場調查報告 178
一、文書常識 179
二、案例分析 181
三、寫作指導 182
四、實戰演練 183
第三節 市場預測報告 183
一、文書常識 184
二、案例分析 185
三、寫作指導 188
第四節 可行性研究報告 188
一、文書常識 188
二、案例分析 190
三、寫作指導 192
四、實戰演練 192
第五節 商業廣告 192
一、文書常識 193
二、案例分析 194
三、寫作指導 195
四、實戰演練 196
第六節 產品說明書 196
一、文書常識 196
二、案例分析 198
三、寫作指導 199
四、實戰演練 200
第七節 招標書與投標書 200
一、文書常識 201
二、案例分析 203
三、寫作指導 205
四、實戰演練 205
第6章 新聞宣傳類文書 207
第一節 消息 207
一、文書常識 207
二、案例分析 210
三、寫作指導 211
四、實戰演練 211
第二節 通訊 211
一、文書常識 211
二、案例分析 213
三、寫作指導 216
四、實戰演練 217
附錄A 國家標準GB/T9704—2012
規定的公文式樣 218
參考文獻 232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用于處理公私事務、溝通交流的應用文,已然成為信息時代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各大高校普遍都開設了應用文寫作這門課,而教科書作為一門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成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要素。為了提高教材的質量,增強教材的適用性,我們根據實地調查收集到的反饋信息,集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寫了這本《應用文寫作》。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注意突出以下特點:
1.內容選擇服從現實需要
本書在內容的選用上注重從學生的現實需要出發,選擇使用頻率高、實用性強的文種。學生日常和未來工作中頻繁使用的事務文書幾乎占到了全書容量的三分之一;15種黨政公文,只重點介紹了“通知、通報、報告、請示等九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經常使用的文種;司法類文書由于專業性較強,考慮到實際運用情況,未編入本書。
2.體例編排講求創新實用
本書按照情境導航+文書常識+案例分析+寫作指導+實戰演練的編寫體例構架全書。情境導航——本書的一大特色和亮點,意在通過真實的情境創設、任務驅動,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文種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情境導航既有利于教師導學,又有利于學生自學;文書常識——編排了學生進行寫作時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刪去了與寫作關系不大的“作用”部分的介紹,遵循高職教育教學中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案例分析——凸顯規范、典型和實用,增強學生對寫作的可知可感;寫作指導——注意相似文種之間的辨析,在方法操作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寫作通用模板的設計簡單實用,一目了然;實戰演練——體現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實際運用與強化訓練。以上五個環節,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技能習得規律和思維發展的規律,既有創新又講究實用。
3.知識更新力求與時俱進
應用文寫作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更新換代。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注意吸納新的理論知識和寫作要求。鑒于《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于2012年7月1日頒布實施,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和 2000年8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停止執行,因此,本書第2章編排為“黨政公文”,在適用范圍、公文種類、行文格式等方面都依據最新的《條例》規范編入教材,與時俱進。
4. 表現形式追求形象直觀
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對于一些稍顯復雜的理論知識的介紹,一般在文字敘述之后會輔以相應的圖例或表格。另外,在表現形式上,能用圖表來表現的盡量使用圖表,追求條理清晰,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
本書由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中文教研室教師集體完成。劉鳳俠任主編,參編的教師有甘小華、趙改莉、白雁。各章執筆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的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章由劉鳳俠編寫;第二章的第三~第八節、第六章由甘小華編寫;第四章由白雁編寫;第五章由趙改莉編寫。此外,蔣建軒、辛軼老師做了大量編寫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PPT電子課件,以及黨政機關公文格式、標點符號用法、校對符號及其用法和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等有關國家標準,任課教師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下載。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李勇副院長、教務處王明緒處長、基礎課教學部馮志科主任及電子工業出版社竺南直編輯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本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許多相關的教材、報刊和互聯網上的相關資料,為了表示對著作者的尊重和感謝,教材中引用的資料,我們都盡可能注明來源,并在教材后附有參考文獻。
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所限,在編輯過程中難免疏漏,在此敬請讀者海涵。
編 者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