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兩百年前,法國人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懷著對法國的摯愛和對人類社會普遍狀況的關心,來到美國,之后寫就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巨著《論美國的民主》。《論美國的民主》(亦有譯作《民主在美國》者)分上、下兩卷,成書時間相差五年(1835年和1840年),然而其中心思想都是“民主”一詞。因此,盡管《法政經典導讀叢書:<論美國的民主>導讀》成于近兩百年前,盡管其涉及的主要是法、美兩國制度和民情的比較,其思想的力度竟能穿越時空,達至今天的中國,為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思考“民主”這一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提供材料、依據和啟發。本導讀的目的即在介紹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主要訴求。
談火生
自西學東漸以來,對西方學術經典的譯介已經成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必修課。經典盡管是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產物,但其關心的是普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不同時代的人都需要面對、需要思考的。這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歷經時間的磨洗而光輝愈加燦爛的原因所在,也是為什么在重大的歷史關頭,人們總會重返經典尋求靈感的原因所在。作為人類智慧最璀璨的結晶,經典也因此成為不同時期“返本開新”的源頭活水。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法政問題引起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強烈的社會關注,無論是相關著作的翻譯還是法政經典的介紹都呈明顯上升之勢。而且,關注法政經典的人群早已超出專業研究領域之外,各行各業的有識之士都試圖通過對經典的閱讀來提升自身對現實法政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于是,有了各種形式的針對法政經典的讀書會和講座,更有多家出版社推出了法政經典的新譯本和導讀本。在專業領域,對經典的解讀大體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導讀,逐卷逐章對原著內容進行介紹;第二種是選讀,選擇原著的若干精華章節加以點評,冀使讀者能從中體味經典的原汁原味;第三種是讀本,選擇學界最重要的二手文獻,讓研究者一冊在手,即可把握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基本脈序談火生自西學東漸以來,對西方學術經典的譯介已經成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的必修課。經典盡管是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產物,但其關心的是普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不同時代的人都需要面對、需要思考的。這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歷經時間的磨洗而光輝愈加燦爛的原因所在,也是為什么在重大的歷史關頭,人們總會重返經典尋求靈感的原因所在。作為人類智慧最璀璨的結晶,經典也因此成為不同時期“返本開新”的源頭活水。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法政問題引起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強烈的社會關注,無論是相關著作的翻譯還是法政經典的介紹都呈明顯上升之勢。而且,關注法政經典的人群早已超出專業研究領域之外,各行各業的有識之士都試圖通過對經典的閱讀來提升自身對現實法政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于是,有了各種形式的針對法政經典的讀書會和講座,更有多家出版社推出了法政經典的新譯本和導讀本。在專業領域,對經典的解讀大體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導讀,逐卷逐章對原著內容進行介紹;第二種是選讀,選擇原著的若干精華章節加以點評,冀使讀者能從中體味經典的原汁原味;第三種是讀本,選擇學界最重要的二手文獻,讓研究者一冊在手,即可把握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基本脈落。
《論美國的民主》導讀II絡和前沿動態;第四種是注疏,對經典所涉及的歷史背景和理論爭論進行詳細的耙梳,引導研究者深入堂奧。這四種形式的解讀層層遞進,對于非專業領域的讀者而言,后面兩種未免過于艱深,因此,一般的導讀本都是采取第一種形式或第二種形式。這套“法政經典導讀”叢書希望能在專業研究的基礎上,為非專業領域的讀者提供一個循序漸進、拾級而上的階梯,并將這些源自西方的法政經典置于當代中國的語境之中,以今日中國的問題意識來觀照數百年乃至上千年之前的西學經典。基于此,針對每部經典,我們都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1.介紹,從當下的問題出發,以中國人自己的視角來解析原著的精髓;2.原著選讀,精選原著的關鍵章節段落,按照介紹部分提煉的核心問題重新進行組織和編排,并輔之以簡明扼要的提示;3.專題解讀,按照介紹部分的核心問題,精選相關的二手研究文獻。三個部分結構相同,內容則逐漸深入,讀者可借此臺階逐步登堂入室。為了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我們還為每部經典編制了兩個附錄,一是與該經典相關的歷史背景;二是進一步閱讀書目,使希望深入研習的讀者有路可循。II絡和前沿動態;第四種是注疏,對經典所涉及的歷史背景和理論爭論進行詳細的耙梳,引導研究者深入堂奧。這四種形式的解讀層層遞進,對于非專業領域的讀者而言,后面兩種未免過于艱深,因此,一般的導讀本都是采取第一種形式或第二種形式。這套“法政經典導讀”叢書希望能在專業研究的基礎上,為非專業領域的讀者提供一個循序漸進、拾級而上的階梯,并將這些源自西方的法政經典置于當代中國的語境之中,以今日中國的問題意識來觀照數百年乃至上千年之前的西學經典。基于此,針對每部經典,我們都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1.介紹,從當下的問題出發,以中國人自己的視角來解析原著的精髓;2.原著選讀,精選原著的關鍵章節段落,按照介紹部分提煉的核心問題重新進行組織和編排,并輔之以簡明扼要的提示;3.專題解讀,按照介紹部分的核心問題,精選相關的二手研究文獻。三個部分結構相同,內容則逐漸深入,讀者可借此臺階逐步登堂入室。為了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我們還為每部經典編制了兩個附錄,一是與該經典相關的歷史背景;二是進一步閱讀書目,使希望深入研習的讀者有路可循。
傳總序
《論美國的民主》導讀
原著選摘
一、什么是民主
1.身份平等是民主社會區別于貴族社會的根本特征
2.人民主權是民主社會的基本政治原則
3.大多數人的意見成為民主國家信仰的主要源泉
4.民主國家愛平等比愛自由更熱烈和持久
二、為什么是美國
1.鄉鎮精神是美國自由政制的落腳點
2.民情是維護美國民主共和制度的最主要原因
3.自由參與政治和結社是美國人對抗平等帶來弊端的主要手段
三、自由與宗教
1.天主教在歐洲與美國的不同境遇
2.宗教信仰對美國政治社會的間接影響
3.政教分離是宗教在美國發生強大影響的主要原因
4.在美國宗教是怎樣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
5.宗教在美國促進了自由
四、民主時代的專制
1.多數的暴政及其后果
2.民主國家溫和的專制
深度解析
一、什么是民主
倪玉珍:托克維爾理解民主的獨特視角:作為一種
“社會狀況”的民主
馬凌:“多數的暴政”與“輿論的宗教”——托克維
爾的公眾輿論觀念
二、為什么是美國
包剛升:鄉鎮精神:美國民主的靈魂
阿瑟·卡勒丁:托克維爾啟示錄:《論美國的民主》中的文化、政治與自由
三、自由與宗教
盧西恩·若姆:托克維爾的宗教阿凡達
崇明:限度、自由和公共德性:托克維爾論民主時代的基督教
四、民主時代的專制
胡勇:論托克維爾的新專制主義思想
陳炳輝:民主與多數的專制——解讀托克維爾的民主理論
大事記
擴展閱讀書目
《法政經典導讀叢書:<論美國的民主>導讀》:
美國的革命爆發了。人民主權原則走出鄉鎮而占領了各州政府,所有的階級都從本身的考慮出發卷進了運動,人們在人民主權原則的名義下進行戰斗并取得勝利,人民主權原則成了法律的法律。
社會內部也幾乎同樣迅速地發生了變化。繼承法完成了粉碎地方勢力的大業。
在大家開始看清法律和革命的這個效果時,民主已經莊嚴地宣告徹底勝利。事實上,權力已經落到民主之手,而且不再允許反抗民主。因此,上層階級不敢亂說亂動,只得乖乖忍受此后不可避免的苦難。上層階級照例要喪失權勢,因為它的成員都各懷自私心理。既然不能再從人民手中奪回權力,而且不能嫌惡相當多的人敢于冒犯它,它就只好不惜一切代價去討好人民。因此,一些最民主的法律,正是由利益受到這些法律嚴重打擊的人們投票通過的。這樣,上層階級并沒有引起群情激怒向它開火,而是自動地促進了新秩序的凱旋。事物的發展就是如此奇怪!民主的飛躍進展最不可遏止的州,竟是原先貴族因素最根深蒂固的州。
馬里蘭州本是由一些大地主建立的,但它卻第一個宣布了普選,第一個在全部政府機構中采用了最民主的管理方式。
當一個國家開始規定選舉資格的時候,就可以預見總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規定,只是到來的時間有早有晚而已。
這是支配社會發展的不變規律之一。選舉權的范圍越擴大,人們越想把它擴大,因為在每得到一次新的讓步之后,民主的力量便有增加,而民主的要求又隨其力量的增加而增加。沒有選舉資格的人奮起爭取選舉資格,其爭取的勁頭與有選舉資格的人的多寡成正比。最后,例外終于成了常規,即接連讓步,直到實行普選為止。
今天,人民主權原則已在美國取得人們可以想象到的一切實際進展。它并沒有像在其他國家那樣被虛捧而架空,它根據情況的需要以各種形式出現在美國。有時,像雅典那樣,由全體人民制定法律;有時,又由普選出來的議員代表人民,在人民的近于直接監督下工作。
有一些國家,其政權可以說是由外部加于社會的,社會不僅要按它的指示行動,而且要被迫按照一定的道路前進。
還有一些國家把權力分開,有時讓權力屬于社會,有時不讓它屬于社會。美國絕沒有這種情形,在那里,社會是由自己管理,并為自己而管理。所有的權力都歸社會所有,幾乎沒有一個人敢于產生到處去尋找權力的想法,更不用說敢于提出這種想法了。人民以推選立法人員的辦法參與立法工作,以挑選行政人員的辦法參與執法工作。可以說是人民自己治理自己,而留給政府的那部分權力也微乎其微,并且薄弱得很,何況政府還要受人民的監督,服從建立政府的人民的權威。人民之對美國政界的統治,猶如上帝之統治宇宙。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結果,凡事皆出自人民,并用于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