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動畫美學與市場》結合新媒體時代市場經濟的新發展,從消費者心理需求的角度,對商業動畫美學的內涵、特征及美學基礎加以研究,以動態發展的視角對當代大眾的審美特征與審美趣味的改變進行解讀,對動漫發達國家商業動畫美學特征進行橫縱比較,從創作題材、類型、表現手法等方面分析了影響動畫審美接受的主客觀因素,借鑒國外先進的創作理念和產業運作模式,對中國商業動畫本土化和全球化發展路徑進行研究。《商業動畫美學與市場》共分8章,內容逐層遞進,對國外商業動畫創作理念進行了深度解析,對國產商業動畫創作及美學研究有參考價值。
《商業動畫美學與市場》以哲學美學為基礎,融合商業美學、電影美學的相關理論,剖析動畫美學與商業動畫美學之間的異同,夯實研究的基礎,從中外商業動畫的發展歷程的回顧中,明晰世界動畫發達國家的商業動畫影片的歷史發展脈絡,從其民族文化、政治經濟特點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審美因素為切入點,通過特定商業動畫影片剖析其美學元素構成與敘事模式等核心內容,以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為基準,從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角度探討商業美學在動畫作品中的存在和價值,從美的物質性、功利性方面入手研究商業美學在動畫作品設計中的客觀性,通過對國外優秀動漫案例分析,論證商業動畫美學在主題、情節、構圖、顏色、音樂等各方面的實際存在及其應用效果和價值,辨證地分析動畫作品與商業美學的關系,通過理論和案例分析,結合當代大眾審美觀的變化與審美泛化的特點,研究具有時代特征的審美嬗變,進而深入研究商業動畫接受美學的動態變化情況,最后結合相關理論,研討提升國產商業動畫的路徑與策略。
建國以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代表的國營機構,生產了數百部風格鮮明,包括剪紙、皮影和木偶等在內,具有手工藝特點的美術片,廣受國內外受眾褒獎,并被世人稱之為是動畫電影中的“中國學派”。而始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與商品經濟,在中國行之有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商業動畫及其本土化市場,在這個大背景之下開始出現并逐步發展壯大。但其后的十幾年,我國動畫市場份額都一直被較為強勢的美日動漫產品所瓜分,國產商業動畫難覓蹤影。
國內真正符合商業動畫定義的,最早的本土化案例之一,是新的千年即將來臨之際,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主導生產的《寶蓮燈》。這是一部從投資、制作、發行到運營,都符合商業動畫運作模式的國產影片。一方面整合了兩岸三地的娛樂業資源,另一方面也取得了上佳的票房成績。在這之后,又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我國的商業動畫生產量不僅劇增,而且竟然還出現了需要“去產能”的問題。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動畫年產量由2011年的26萬多分鐘,下降到2015年的13萬多分鐘,下降了一半,轉型升級已經收到了階段性成果,以質量效益為核心的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機制已初步形成,積極效應開始不斷釋放。”
數量不代表質量當然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無論國產商業動畫,還是本土市場也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我國目前已經積聚了能量巨大的動漫生產力,每年都能夠生產出數量同樣可觀的動畫產品,同時還具備數量全球第一的消費者群體。如果說十幾年前,由于成功案例的稀缺和不高的市場化程度,討論中國本土商業動畫美學與其市場就如同研習屠龍之術。那么在國產動漫產業需要“去產能”的今天,對商業動畫美學邏輯的整理和探究則非常具備現實意義。
必須注意到的一個情況是,任何學說的“教條主義”和“原教旨主義”,在中國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面前,往往會缺乏闡釋力度,甚至顯得連邏輯都無法自洽。這也是為什么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動漫大國,其早已成熟的動畫美學和市場理論,需要在中國本土語境下,得到再次驗證和重新整理的重要原因。歷史的悠久,國境線的漫長,民俗、宗教和文化的多樣性,城鄉之間的收入和文明發展程度的差距,鑄就了中國特有的地域屬性,這些都是條分縷析動畫美學時所不能忽視的事實。這不但意味著需要對于特定問題作具體分析,也意味著本土動漫美學理論建構的復雜和艱巨性,還意味著基于市場經濟的商業動畫美學,是隨著時間,持續發展變化的。沒有可能建構出一個一勞永逸的,可反復證實的,完美的理論模型。商業動畫美學的探討和研究,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需要學界廣泛參與并不斷修正的工作。本書借拋磚以引玉,期待其他的研究者們提供更多角度和不同解讀。在本書出版過程中,電子工業出版社給予很多幫助和支持,提出很多寶貴建議,還有為本書的研究提供幫助的同行和藝術家們,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本書撰寫過程中難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第1章 引論 1
1.1 美學、電影美學與商業動畫美學 1
1.2 商業動畫概念的廓清及美學演變 6
1.2.1 商業動畫概念的演變和發展 6
1.2.2 商業動畫美學演變的技術背景 10
1.3 新媒體語境下商業動畫美學的重構 14
1.3.1 商業動畫影片美學的特定內涵 14
1.3.2 商業動畫的美學基礎 15
1.3.3 新媒體傳播語境下商業動畫美學的重構 16
1.3.4 商業動畫電影接受美學的時代嬗變 18
第2章 中外商業動畫的發展歷程與特點 20
2.1 中外商業動畫的發展歷程 20
2.1.1 迪斯尼與美國商業動畫的發展歷程 20
2.1.2 日本動畫產業的發展歷程 27
2.1.3 中國國產動畫的發展歷程 32
2.2 中外商業動畫的差異性 37
2.2.1 發展歷程本身所帶來的差異 37
2.2.2 不同的商業目標導致不同的審美指征 40
第3章 商業動畫審美特征與審美趣味研究 44
3.1 消費語境下大眾審美的重構 44
3.1.1 鑒賞性審美與大眾審美 44
3.1.2 大眾審美的全面崛起 48
3.2 技術支撐下的新型審美 53
3.2.1 技術審美與經典審美的交錯 53
3.2.2 商業動畫中技術審美的功能性 57
3.3 美日中商業動畫的審美特征 61
3.3.1 美國商業動畫的審美特征 61
3.3.2 日本商業動畫的審美特征 62
3.3.3 中國商業動畫的審美特征 63
第4章 商業動畫接受美學的研究 66
4.1 商業動畫觀眾的接受狀況對動畫電影再生產的影響 66
4.1.1 商業動畫創作的底線――觀眾 66
4.1.2 成功的作品對創作題材類型及表現手法的影響 67
4.2 商業動畫觀眾審美接受的制約因素和制約規律 68
4.2.1 接受者自身因素對商業動畫接受的影響 68
4.2.2 政治氣候和文化氛圍等環境條件對動畫電影接受的影響 71
4.2.3 社會價值評定與觀眾接受之間的互動關系 72
4.3 商業動畫接受的特殊性 73
4.3.1 動畫電影觀賞與其他藝術形式觀賞的本質區別 73
4.3.2 動畫電影合乎規律的極大夸張與觀眾的心理接受 74
4.4 商業動畫接受方式的研究 75
4.4.1 動畫電影接受與其他藝術形式接受的關系 75
4.4.2 審美接受與非審美接受的關系 76
4.4.3 藝術接受與非藝術接受的關系 77
4.4.4 審美接受與藝術接受的關系 78
4.5 商業動畫接受的主體性 78
4.5.1 被動型 78
4.5.2 主動型 79
4.5.3 互動型 79
第5章 商業動畫與娛樂經濟 81
5.1 娛樂產業浪潮與全球經濟 81
5.1.1 娛樂經濟與大眾文化的特點 81
5.1.2 娛樂經濟對商業動畫生產的影響 83
5.2 藝術在商業領域的幻化與融合 84
5.3 娛樂泛化刺激商業動畫發展 87
5.3.1 現代生活方式對商業動畫創作的影響 87
5.3.2 商業化對商業動畫創作的影響 89
5.3.3 現代高科技手段對商業動畫創作的影響 91
5.4 娛樂經濟背景下美日對商業動畫美學的再發現 95
5.4.1 好萊塢對商業動畫美學的運用和拓展 95
5.4.2 日本對商業動畫美學的拓展與再發現 98
第6章 美日商業動畫美學對我國大眾審美的重構 102
6.1 以迪斯尼為代表的美國商業動畫美學特征及案例分析 102
6.1.1 以迪斯尼為代表的美國商業動畫美學特征 102
6.1.2 美國商業動畫案例分析 105
6.2 以吉卜力為代表的日本商業動畫美學特征及案例分析 109
6.2.1 以吉卜力為代表的日本商業動畫美學特征 109
6.2.2 日本商業動畫案例分析 111
6.3 美日商業動畫美學特征的對比分析 114
6.4 美日商業動畫美學對中國大眾審美的影響 118
6.4.1 以迪斯尼為代表的美國商業動畫美學對我國大眾審美的影響 118
6.4.2 日系商業動畫美學對我國大眾審美的影響 119
第7章 中國商業動畫美學、受眾與市場化 122
7.1 中國商業動畫片中美學研究的缺失 122
7.1.1 劇本創作與接受本體的脫節 122
7.1.2 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平衡 125
7.1.3 敘事方法與主題表現 127
7.2 中國商業動畫受眾分析 130
7.2.1 商業動畫影片創作及國內受眾現狀 130
7.2.2 受眾對于商業動畫的心理需求分析 131
7.2.3 以受眾為出發點的商業動畫電影創作理念 133
7.3 商業動畫產業運作模式比較分析 137
7.3.1 美國商業動畫產業的運作模式 137
7.3.2 日本商業動畫產業的運作模式 140
7.3.3 中國商業動畫產業的現狀 143
7.3.4 以商業動畫美學研究為切入點的產業提升策略 145
第8章 中國商業動畫的本土化發展和全球化策略 149
8.1 亟待完善的中國動畫影片分級制度 149
8.2 中國動畫企業的規模與效率 152
8.3 動畫藝術教育的實踐性與實驗性 156
8.4 打擊盜版勢在必行 158
參考文獻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