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這句話來形容大數據時代到來之迅疾不算為過。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社會交互軟件的全面普及均改變了教育的大環境,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深刻而全面地影響了教育的各個方面。教師和學生對靈活、創新教育的渴望和需求加速了信息化高等教育的發展。教與學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學生也越來越期待大學課堂的信息技術元素。混合式教學作為大數據環境下的一個重要模塊已在教育界引起熱議。混合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外語教育領域也得到了應用和推廣,已逐漸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主流模式。于教育家,混合式教學以最低的預算和成本提高學生成績、合理分配教師的教學時間、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能;于學生,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為他們提供了很多便利,也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說,混合式教學是教育領域不斷進化和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既可以幫助教師構建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靈活、便捷、易交際的學習環境。
外語教學的信息化之路是趨勢也是必然。從2004年高教司發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到2007年修訂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均要求英語教學模式需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再次明確教育信息化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可以說,現代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融合與否一直被認為是外語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而培養卓越人才、創新人才的戰略性需求也成為外語教學改革中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就國家外語需求而言,這種創新人才“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專業領域內的國際交流能力,缺乏專業領域內英語表達能力,就談不上國際競爭力”[1]。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走的是一條英語專業的路子,按照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把英語當成一門專業來教。這幾年,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造成這一情況既有教學理念問題,也與教師學歷結構和教育體制有關,但是大學英語不是專業,它只有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培養學生用英語從事專業學習和研究的學術能力,才能在高等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地位[2]。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在國家各類外語政策制定的前提下,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歷時兩年研制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新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直接“鼓勵教師建設和使用慕課、微課,利用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改造和拓展教學內容,實施基于課堂、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方向發展”[3]。隨著我國外語教育的多元化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是外語教育的必然發展態勢,也是信息化外語教學改革的重要保障。
混合式教學就是一種信息化的教學創新,將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完美地結合,并吸納了各自有優勢的教學特點。然而,正如很多學者所指出的,混合式教學并不僅僅是把另一種技術元素添加到現有的教學結構上,而是從根本上轉變了教與學的結構,并告訴我們如何教學[4-6]。可以說,混合式教學既完善了傳統教學模式,又讓學生的在線學習變得更易接受,創設了一個同步教學和異步教學獨特融合的教學環境。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高等教育界更是備受青睞。早在2003年美國高等教育的一項調查中就顯示,有70%的人認為到2013年為止會有40%的課程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7]。它也勢必會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因為“混合式學習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喜好,同時也能滿足高等教育機構的需求” [8],“甚至可能會無處不在,我們有可能會最終將‘混合’去掉,直接稱之為‘學習’”[9]。
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試圖對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應用進行相關的梳理,并參照學生的反饋,為混合式教學策略提出嘗試性的優化措施,以期進一步深化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于學勇教授和郭繼東教授對本書的修改和定稿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指導意見,劉曉紅老師、陳珺老師、趙一帆老師、杜馭炎老師等對本次研究的數據收集、整理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書中內容難免有不妥之處,歡迎國內外學者批評指正。
鐘玉琴
2016年12月
鐘玉琴,2002.9-2009.7 山東大學學習 2009.12-2011.7 熱帶海洋學院外國語學院 2011.7至今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