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面向未來,現代教育理念已從知識型教育、智能型教育、走向素質教育、創新教育。高等教育在探索如何實施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取向的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1世紀是信息時代,要求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有開拓進取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對實踐素質和能力要求更高的工科學生,實驗成為不必可少的重要手段。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人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評價理論科學性與真理性的標準,同時對于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實驗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是認識客觀世界的一個重要源頭,通過實驗樹立實驗先于理論、理論源于實驗的科學世界觀,通過做實驗的過程中去學習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真正掌握知識,終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知識。
本書是為了適應高等院校機械類課程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需要,在現有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專業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實踐,針對實驗教學體系的新要求編寫而成的。
本書涵蓋了機構、零部件認知實驗,機構運動簡圖測繪實驗,連桿組合機構設計與分析實驗,漸開線圓柱齒輪齒廓展成原理實驗,JM型漸開線齒輪參數測定實驗,回轉構件動平衡實驗,帶傳動特性實驗,動壓滑動軸承實驗,齒輪傳動效率實驗,軸系結構設計實驗,減速器拆裝與結構分析實驗等11個機械原理與設計課程的演示性及驗證性實驗項目。通過這些實驗教學環節,力求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測試技能、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本書中的各個實驗項目都是相對獨立、結構完整的項目,讀者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進行實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突出闡述了11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步驟、思考題等,下篇給出各個實驗對應的實驗報告模板。通過這些實驗,力求進一步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歸納實驗結果的能力,并能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為學習后續課程和畢業后從事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工作打下基礎,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本書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何濤、張超、沙玲、賴磊捷、張立強、霍元明、中國工程院陳守雙以及青島黃海學院任曉慶編寫。特別感謝實驗室李迎華老師提供了大量實驗設備資料,同時感謝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設計教研室全體老師的幫助,他們的精辟理論、創新思想和豐富的經驗使本書增色不少。
由于知識與能力的不足,書中紕漏在所難免,懇請廣大師生、讀者不吝賜教!
編者·
前言
緒論 1
上篇 3
實驗1 機構、零部件認知實驗 3
實驗2 機構運動簡圖測繪實驗 8
實驗3 連桿組合機構設計與分析實驗 12
實驗4 漸開線圓柱齒輪齒廓展成原理實驗 15
實驗5 JM 型漸開線齒輪參數測定實驗 18
實驗6 回轉構件動平衡實驗 22
實驗7 帶傳動特性實驗 29
實驗8 動壓滑動軸承實驗 34
實驗9 齒輪傳動效率實驗 39
實驗10 軸系結構設計實驗 43
實驗11 減速器拆裝與結構分析實驗 45
下篇 48
實驗1 機構、零部件認知實驗報告 48
實驗2 機構運動簡圖測繪實驗報告 52
實驗3 連桿組合機構設計與分析實驗報告 54
實驗4 漸開線圓柱齒輪齒廓展成原理實驗報告 56
實驗5 JM 型漸開線齒輪參數測定實驗報告 58
實驗6 回轉構件動平衡實驗報告 60
實驗7 帶傳動特性實驗報告 62
實驗8 動壓滑動軸承實驗報告 64
實驗9 齒輪傳動效率實驗報告 66
實驗10 軸系結構設計實驗報告 68
實驗11 減速器拆裝與結構分析實驗報告 70
參考文獻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