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上冊)》在教育部非物理類專業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會頒布的《理工科非物理類專業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導下,秉承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滿足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精選了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內容,突出科學性、現代性和實用性,力求做到好教易學。
胡成華、史玲娜主編的《大學物理》以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0版)為指導,在充分理解大學物理課程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素質教育中的功能與作用的基礎上,吸收國內外優秀教材的精華,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教改實踐經驗編寫而成。
根據大多數高等院校關于自然科學類通識性公共基礎課程——大學物理課程分兩學期開設的實際情況,《大學物理》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包括力學和熱物理學;下冊包括電磁學、光學和近代物理。本書是《大學物理(上冊)》。
《大學物理(上冊)》以物理學的基本理論體系為主線,在強調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運算方法的同時,重點體現自然科學研究事物的思想及方法。在每一章的前面適當地加入了一些勵志、勸學、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名人名言和科學家簡介,將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并在每一章的末尾適當地加人了科學技術的前沿動態,以方便學生了解科技動態,擴大知識面。
《大學物理(上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胡成華、史玲娜主編的《大學物理(上冊)》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教材共分二篇七章,內容包括:力學和熱物理學。
緊扣教學大綱,重點難點突出,概念清晰,邏輯嚴密,層次分明,通俗易懂。既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類專業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用書,又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序
前言
緒論
第一篇 力學
第1章 質點運動學
1.1 參考系坐標系
1.1.1 運動的絕對性與運動描述的相對性
1.1.2 參考系與坐標系
1.1.3 運動的獨立性與運動的疊加性
1.2 描述質點運動的物理量
1.2.1 位置矢量
1.2.2 運動方程與軌道方程
1.2.3 位移和路程
1.2.4 速度與速率
1.2.5 加速度
1.2.6 自然坐標系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1.3 質點運動的描述
1.3.1 勻加速運動
1.3.2 勻加速直線運動
1.3.3 拋體運動
1.3.4 圓周運動
1.4 相對運動
1.4.1 相對運動問題與對稱性原理
1.4.2 伽利略變換
本章提要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質點動力學
2.1 牛頓運動定律
2.1.1 牛頓運動定律
2.1.2 幾種常見的力
2.1.3 SI單位和量綱
2.1.4 牛頓定律的應用
2.1.5 慣性參考系與非慣性參考系
2.2 動量定理與動量守恒定律
2.2.1 質點的動量定理
2.2.2 質點系的動量定理
2.2.3 動量守恒定律
2.2.4 動量定理及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2.2.5 火箭飛行問題
2.3 功能原理與機械能守恒定律
2.3.1 功和功率
2.3.2 動能
2.3.3 質點的動能定理
2.3.4 質點系的動能定理
2.3.5 功能原理
2.3.6 機械能守恒與能量守恒定律
2.3.7 動力學規律的綜合應用舉例
本章提要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剛體和流體力學基礎
3.1 剛體運動的描述
3.1.1 剛體的運動
3.1.2 剛體定軸轉動的數學描述
3.2 轉動定律與轉動慣量
3.2.1 力矩
3.2.2 轉動定律
3.2.3 轉動慣量
3.2.4 轉動定律應用舉例
3.3 定軸轉動的功和能
3.3.1 力矩的功和功率
3.3.2 轉動動能
3.3.3 定軸轉動的動能定理
3.3.4 剛體的重力勢能
3.3.5 一般運動中的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3.3.6 功能原理及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
3.4 角動量與角動量守恒定律
3.4.1 角沖量和角動量
3.4.2 角動量定理
3.4.3 角動量守恒定律
3.4.4 角動量定理及角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3.4.5 守恒定律與時空對稱性
3.4.6 碰撞
3.4.7 綜合應用舉例
3.5 流體力學簡介
3.5.1 靜止流體內的壓強
3.5.2 理想流體的連續性方程
3.5.3 理想流體定常流動的伯努利方程
本章提要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振動學基礎
4.1 簡諧振動
4.1.1 簡諧振動的動力學方程
4.1.2 簡諧振動的運動學方程(表達式)
4.1.3 簡諧振動的能量
4.1.4 簡諧振動的圖示方法
4.2 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共振
4.2.1 阻尼振動
4.2.2 受迫振動
4.2.3 共振
4.3 簡諧振動的合成
4.3.1 同方向、同頻率的簡諧振動的合成
4.3.2 同方向、不同頻率的簡諧振動的合成
4.3.3 相互垂直的簡諧振動的合成
4.3.4 振動的頻譜分析
本章提要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波動學基礎
5.1 介質的彈性形變與機械波的形成
5.1.1 介質的彈性形變
5.1.2 機械波的形成及必要條件
5.1.3 機械波基本類型
5.2 波動過程的描述及規律
5.2.1 波動過程的幾何描述
5.2.2 波動過程的特征物理量及其相互關系
5.2.3 波動過程的動力學方程
5.2.4 平面簡諧波的運動學方程
5.2.5 相位差、波程差及其關系
5.2.6 波動過程中質點的振動速度與加速度
5.3 波的能量、強度與吸收
5.3.1 波的能量及能量密度
5.3.2 波的強度
5.3.3 波的吸收
5.4 聲波超聲波次聲波
5.4.1 聲波
5.4.2 超聲波與次聲波的應用
5.5 波的疊加
5.5.1 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與折射
5.5.2 波的干涉
5.5.3 駐波
5.6 多普勒效應
5.6.1 波源和觀察者都相對于介質靜止
5.6.2 波源靜止,觀察者以速度如相對于介質運動
5.6.3 觀察者靜止,波源以速度Vs相對于介質運動
5.6.4 觀察者與波源同時相對于介質運動
本章提要
思考題
習題
第二篇 熱物理學
第6章 熱力學基礎
6.1 熱力學的基本概念
6.1.1 系統與外界
6.1.2 熱平衡與熱力學第零定律
6.1.3 平衡態、氣體的狀態參量及狀態方程
6.1.4 準靜態過程(平衡過程)與過程方程
6.1.5 平衡態和平衡過程的圖示方法
6.2 氣體的狀態方程
6.2.1 氣體的實驗規律
6.2.2 理想氣體及其狀態方程
6.2.3 真實氣體的范德瓦耳斯狀態方程
6.3 內能準靜態過程中的功和熱量
6.3.1 內能
6.3.2 功
6.3.3 熱量
6.3.4 熱功當量
6.4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應用
6.4.1 熱力學第一定律
6.4.2 熱力學第一定律對理想氣體平衡過程的應用
6.4.3 摩爾熱容
6.4.4 絕熱過程
6.5 循環過程及循環效率
6.5.1 熱機的工作過程及原理
6.5.2 循環過程與循環效率
6.5.3 卡諾循環與卡諾定理
6.6 熱力學第二定律
6.6.1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
6.6.2 自然過程(自發的實際宏觀過程)的方向性
6.6.3 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6.6.4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意義
6.6.5 熵與熵增加原理
本章提要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統計物理學基礎
7.1 理想氣體的微觀模型與統計假設
7.1.1 理想氣體的微觀模型
7.1.2 統計假設
7.2 壓強和溫度的微觀本質
7.2.1 理想氣體壓強的定性解釋
7.2.2 壓強的定量分析
7.2.3 溫度的微觀本質
7.3 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氣體的內能
7.3.1 自由度
7.3.2 氣體分子的自由度
7.3.3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能均分定理)
7.3.4 理想氣體的內能
7.4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
7.4.1 理想氣體向真空絕熱自由膨脹過程不可逆性的統計解釋
7.4.2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
7.4.3 熱力學概率與玻爾茲曼熵
7.5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7.5.1 統計分布規律的概念
7.5.2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7.5.3 應用
7.5.4 其他分布規律
7.6 氣體分子的平均碰撞頻率和平均自由程
7.6.1 平均碰撞次數
7.6.2 平均自由程
7.7 氣體內的輸運過程(氣體內的遷移現象)
7.7.1 內摩擦現象(黏滯現象)
7.7.2 熱傳導現象(傳熱現象)
7.7.3 擴散現象
本章提要
思考題
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