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你想創業嗎;怎樣從問題中尋找創業機會;你的創意從哪里來;怎樣開發新產品;你的想法可以創業嗎;怎樣尋找創業伙伴;如何設計商業模式等。
雙創熱潮涌起,我國的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了政府大力倡導,高校快速行動,社會積極參與的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想寫書的人特別多,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接到很多創業類稿子。一方面,激增的稿件數量映射出創業教育的熱潮,另一方面,平淡的稿件質量也折射出熱潮中浮躁的心態。這些稿件大體有這樣幾類:有的拘泥于經典的理論,缺少突破與發展;有的建構了自己的體系,貌似自成一家,但仔細一讀,很難經得起推敲;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還有連創業教育的基本知識都不懂,就天上一拳,地上一腳地肆意創作。
當我看到孫洪義博士的這部作品時,眼前為之一亮,真的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孫老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發展研究非常深入,在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中國文化背景下如何做好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是面向高等教育的創新創業教育這個問題,通過自己的不斷鉆研,不斷推敲,不斷實踐,經過十多年在教學一線的積累和打磨,對這個問題的解答逐漸清晰,也逐步構建起由課程體系、教學過程和教學法構成的創新創業基礎教育體系。這個體系理論扎實,結構完整,邏輯嚴密,特色鮮明。他把自己十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完整地呈現在這本作品中。
在出版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我和孫老師也有了比較深入的接觸。孫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非凡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愛國情懷都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衷心推薦這本作品,希望更多的老師、學生和創業教育的從業者能夠看到這部作品,希望孫老師十幾年的心血能夠在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出真正的價值,這也是孫老師的心愿。
寫作背景
2015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創業基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這標志著中國的創業教育由精英教育向通識教育的轉變。這個轉變向原本就缺乏師資、課程和教材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年輕教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和機會。
為了滿足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新需求,編寫一本既符合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又融合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成果的教材,我們的研究團隊歷時半年時間,查閱了中外大量創新創業教材和研究著作,其中英文書籍近100本,中文書籍近40本。在英文教材中,我們選取了15本作為分析樣本,包括2015年美國創業管理專業排名前十高校中的9本教材,在英國影響力較強的3本教材,由愛爾蘭國立大學和挪威管理學院兩所高校合著的教材1本,澳大利亞和以色列的教材各1本;在中文教材中,我們通過團隊內部研究并咨詢國內多位創業管理和創業基礎教育的專家和教師,選取了大陸創業基礎教育領域認可度較高的10本教材和1本臺灣的創業基礎教材。通過對這些教材的分析和比較,我們發現國外創業教材有明顯的系統化和跨學科的特點和趨勢,即有機地整合創造、創新和創業(“三創”)。我們還發現大部分國外教材和課程涵蓋了創造、創新和創業的內容;而國內大部分創業教材基本還停留在傳統的創業和就業范疇,創造思維和產品創新的內容較少。另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創業教材,在創造思維、產品創新和創業計劃的銜接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在“雙創”教育的時代,這是一個明顯可以改進的地方。
在此研究的基礎上,編者結合孫洪義博士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歐洲20余年的研究和教學經驗而提出的3333?課程大綱、PIPE?教學過程和7P教學法,編寫了本教材。本教材也學習和參考了艾瑞克·李斯(Eric Ries)的“精益創業”、斯坦福大學的“如何創立新企業”和“設計思維”、百森商學院的“管理和創業基礎”、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創業”、波士頓大學的“產品開發與創新”等課程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并根據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與創新能力的實證比較研究,做了很多本土化的思考、開發和嘗試。
本書特色
1. 整合“三創”的3333?課程大綱
近幾年,國外創業教材有明顯的系統化和跨學科的特點和趨勢,即有機地整合創造、創新和創業(“三創”)。本教材以孫洪義博士的創新創業教育3333?課程大綱為理論基礎,系統地整合了創造、創新和創業這三個概念,清晰地界定了“三創”的區別和聯系。其核心內容包括“三創、三新、三動、三力”,包括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活動、素質能力以及考核標準等教學設計內容。3333?課程大綱為創新創業課程的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具體操作方法。這個大綱符合世界上最流行的基于結果的課程大綱(Outcome-based Syllabus)設計方法。
2. 簡約的PIPE?教學過程
為了有效實施3333?課程大綱,孫博士開發了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創業精神為目的,基于問題、想法、產品、企業(Problem→Idea→Product→Enterprise)的PIPE?教學過程。PIPE?教學過程超越傳統的創業教育范疇,先對探索、創造、創新和創業的復雜過程做了高度概括和提煉,然后對每個環節的目標、結果、方法、評估做了深入細致的開發和應用。PIPE?教學過程可以確保創業過程的概念貫穿創業教學的始終。PIPE?教學過程還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師資培訓的一個實際操作手冊。尤其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教育。
3. 系統的7P教學法
7P教學法是在PIPE?教學過程的基礎上具體展開的系列教學方法。其中,問題(Problem)、方案(Proposal)、產品(Product)、計劃(Plan)分別是PIPE?教學過程中四個階段的成果,充分體現了教學的結果導向和連續考評機制。在教學的過程中,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People)、項目式(Project)、團隊式的教學法,理念與實踐系統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而這一切教學內容和方法都立足于中國本土的文化環境(Place),同時結合國際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實現中西方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有機結合,以期更好地為中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基礎教育服務。7P教學法中的7個模塊的含義和邏輯關系如下:
People-centered:以學生為中心、團隊式教學法。
Problem-driven: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問題,問題驅動式教學法。
Proposal:學生主動探尋解決方案,問題導向式教學法。
Product:學生對解決方案進行驗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法。
Plan:學生依據解決方案、實踐驗證,撰寫商業計劃書的結果導向式教學法。
Project-based:學生自由組建團隊進行學習,完成項目的團隊式、項目式教 學法。
Place: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環境與國際文化相結合的國際化教學方式。
4. 明確的教學定位
關于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這幾年有很多爭議。創業教育的爭議主要源于對創業教育的層次和目的認識不同。創業教育確實有不同的層次,因而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形式也不盡相同。20世紀80年代中期,杰米森(Jamieson)把創業教育分為三個層次,即了解創業(About Entrepreneurship)、準備創業(For Entrepreneurship)和進行創業(In Entrepreneurship)。后來雖然有很多文獻也對創業教育進行了分層,但是基本都是以杰米森的三個層次為基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結果都不相同。本教材是關于創新創業基礎教育的教材,屬于第一個層次,即了解創新創業的基礎教育層次。
創新創業基礎課是當今高等教育改革的抓手。其教學目的不是讓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去創業,而是在所有專業都采用類似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團隊合作、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這些能力和精神是21世紀創新人才的基本能力。所以,即便將來不去創業的學生,也應該學習一門創新創業課程。這就是教育部要求面向所有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原因所在。當然,對于一些確實有意創業的學生,學習這樣一門創新創業基礎課對擴大視野、培養跨學科意識和團隊溝通合作能力都非常有用,也能為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慕課
在本教材出版之際,孫洪義博士主講的“中國文化和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將在英國慕課平臺FutureLearn同步上線,這或許是第一門關于中國文化環境下創新創業基礎教育的課程,適合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以及中英雙語教學。希望本教材和配套的在線課程能夠適合并滿足中國廣大高校和社會機構對創新創業基礎教育的迫切需求。
孫洪義,香港城市大學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多年來致力于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研究,綜合中國大陸、歐洲和中國香港的教學經驗和研究經歷,開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3333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大綱、PIPE教學過程和7P教學法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該教育模式曾榮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2010年度征文一等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0~2012年度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等獎等獎項。3333課程大綱的研究報告收錄于IEEE《工程管理評論》“創新創業和工程管理教育國際視野”特刊,是目前亞洲大學唯一一篇入選該期刊的創新創業教育類的文章。孫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學為本科生講授“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為研究生講授“技術創新創業”等課程。由于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等方面的突出貢獻,曾兩度獲得香港城市大學杰出教學獎。
序
前言
第1章 你想創業嗎?
1.1你了解創業嗎?
1.2創業者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1.3為什么要創業?
1.4你想創業嗎?
參考文獻
第2章 怎樣從問題中尋找創業機會?
2.1從問題中尋找創業機會
2.2發現問題
2.3問題的描述、澄清和評估
2.4需求類型和創業機會
2.5創業機會的分類
2.6創業機會的主要來源
參考文獻
第3章 你的創意從哪里來?
3.1創造力和創意
3.2創造思維
3.3創造思維的內容
3.4創造性思考方法
3.5方案的評估和選擇
3.6突破傳統思維障礙
參考文獻
第4章 怎樣開發新產品?
4.1發明與產品創新
4.2產品創意
4.3產品設計
4.4產品開發
4.5用戶體驗
4.6知識產權
參考文獻
第5章 你的想法可以創業嗎?
5.1創業機會評估:從經驗驗證到科學方法
5.2市場調查和分析
5.3創業機會評估工具
5.4創業風險評估和管理
參考文獻
第6章 怎樣尋找創業伙伴?
6.1創業領袖
6.2創業團隊
6.3高效創業團隊
6.4創業團隊管理
6.5創業團隊的股權分配
參考文獻
第7章 如何設計商業模式?
7.1什么是商業模式?
7.2商業模式的類型
7.3商業模式設計的基本方法
7.4商業模式設計工具
參考文獻
第8章 商業計劃書有什么用?
8.1什么是商業計劃書?
8.2為什么撰寫商業計劃書?
8.3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原則
8.4如何撰寫商業計劃書?
參考文獻
第9章 沒錢可以創業嗎?
9.1創業融資概述
9.2創業融資估算
9.3創業融資渠道
9.4融資項目展示
9.5創業融資決策
參考文獻
第10章 如何創建新企業?
10.1新企業組織形式的選擇
10.2新企業的名稱設計
10.3新企業的地址選擇
10.4新企業的組織結構
10.5新企業注冊流程
10.6新企業創建相關法律和倫理問題
10.7初創企業的管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