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是工科電子信息類各專業的工程技術基礎課,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排除電子技術應用中一些簡單而常見的故障。通過一定的技能訓練,提高該類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目前關于模擬電子技術類教材很多,質量普遍較高,但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存在以下問題:
1.理論研究內容偏深、偏多、偏細,不符合應用型人才“理論知識夠用”的原則。特別是理論基礎相對較薄弱的一些院校學生,對這些高深的教材難以接受,所以學習起來很難產生興趣。
2.缺乏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的融合。大部分同類教材只重視理論的分析與研究,而無解決實際工程中具體措施的講解,缺乏可“操作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無目的的“機械式”填壓知識,缺乏學習主動性,不能激發其學習興趣。
本教材主要是面向應用型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生和教師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而編寫,其特點如下:
1.根據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遵循模擬電子技術的傳統體系,增加部分新內容,摒棄晦澀的理論分析和煩瑣的理論推導,以集成電路為主線,分立、集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工作原理的分析。
2.在講授每個單元的基本內容之后,均設有“學了就要用”環節,引導學生重視實踐,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應用環節的具體操作,結合日常生活用品,制作出具體產品,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3.設計“學了就要用”環節主要目的:①掌握仿真軟件的具體使用方法,通過仿真內容的結果分析,與理論知識進行對比,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②通過電子產品的裝配與調試的具體操作,掌握電子產品的裝配工具和基本測試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對了解生產一線的設備有初步認識;③將學習的相關內容與日常所用的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結合,了解和掌握電子產品的生產流程,為將來的工程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本書介紹了半導體二極管、晶體管、場效應晶體管、集成運算放大器、乘法器、集成穩壓電源和集成功放等元器件,同時介紹了它們的有關電路,如放大電路、負反饋電路、運算電路、電源電路及振蕩電路等,并列舉了一些實際應用例子。對于教學內容的敘述力求淺顯易懂,簡單明了,突出“淺、寬、新、用”四字方針。在內容安排上做到立足基礎,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和工程實踐。
本書由彭利標、郝蕓、蔡偉超等編著,其中彭利標教授編寫了第1、2、3、10、11章,郝蕓副教授編寫了第4、5、6、7章,河南城建學院賀偉老師編寫了第8、9章,蔡偉超編寫了全書的仿真內容,全書由趙輝教授擔任主審。另外,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的馬嚴總工程師的指導,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學識所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有關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機工授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