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計算機應用系列》以學習者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堅持科學發展觀、結合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應用發展的新特點,具體介紹:管理信息系統基礎知識、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平臺,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理論知識,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與分析、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施;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采集,通用管理信息系統,小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實踐。通過指導學生進行小型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實踐、強化實訓、加強應用技能培養。
由于《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計算機應用系列》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流程清晰、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突出實用性,并采用新穎統一的格式化體例設計,因此《管理信息系統(第2版)/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計算機應用系列》既可作為專升本及高職高專院校信息管理、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教學的教材,也適用于企事業IT工作從業者的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用書,并為管理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
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應用,不僅有力地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而且推動著當今世界跨入信息社會的步伐。以計算機為主導的計算機文化,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與文明建設,以網絡為基礎的網絡經濟,正在全面地改變著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務模式。如今,計算機應用水平、信息化發展速度與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沒有計算機就沒有現代化!沒有計算機網絡就沒有經濟的大發展!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計算機應用和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文件及規定,啟動了“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金稅”等富有深刻意義的重大工程,加速推進“國防信息化、金融信息化、財稅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社會管理信息化”,因而全社會又掀起了新一輪的計算機學習與應用的熱潮。
針對我國高職教育“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知識老化、教材陳舊、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實際操作技能訓練的問題,為了適應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發展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要,為了全面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職業教育”的精神和“強化實踐實訓、突出技能培養”的要求,根據企業用人與就業崗位的真實需要,結合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應用”和“網絡安全”等專業的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與調整的實際情況,我們組織北京聯合大學、陜西理工學院、北方工業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山東濱州職業學院、首鋼工學院、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北方工業技術學院、廣東理工學院、北京城市學院、黑龍江工商大學、北京石景山社區學院、海南職業學院、北京西城經濟科學大學、北京朝陽社區學院、北京宣武社區學院等全國30多所高校及高職院校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的主講教師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士共同撰寫了這套教材。
本套教材包括《計算機基礎實例教程》、《中小企業網站建設與管理》等16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全體作者都自覺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嚴守統一的創新型格式化設計;注重校企結合、貼近行業企業崗位實際,注重實用技術與能力的訓練培養,注重實踐技能應用與工作背景緊密結合,同時也注重計算機、網絡、通信、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新發展,具有集成性、系統性、針對性、實用性、易于實施教學等特點。
本套教材不僅適合高職高專及應用型院校“計算機應用、網絡、電子商務”等專業學生的學歷教育,同時也可作為工商、外貿、流通等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和在職培訓,對于廣大社會自覺者也是有益的學習參考讀物。
系列教材編委會
2014年7月
二版前言
管理信息系統是辦公自動化的基礎,是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的后臺,也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核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作為國家信息化能力與水平的重要標志,直接影響著國家信息化的推進與發展。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面對中國市場國際化發展,各行各業正面臨著更大、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為生存企業就必須注重結合行業特點的管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為發展企業就必須加強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管理信息系統是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也是學生就業、從事IT產業和企事業信息處理相關工作所必須掌握的關鍵知識技能。本教材注重以學習者應用能力培養提高為主線,堅持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職業教育,突出實踐技能培養”的要求;根據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技術設備發展,結合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需要,針對知識要點、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講解。
本書自出版以來,因內容實用可讀性強,而深受全國各類高校廣大師生的歡迎,目前已多次重印。此次再版,結合讀者對本教材提出意見和建議,作者審慎地對原教材進行了反復推敲和認真完善修訂,在保留原書特點和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壓縮理論知識、擴充操作實訓、進行知識更新,意在更好地為計算機應用教學實踐服務。
本教材由李大軍進行總體方案策劃并具體組織,都日娜主編并統改稿,董德寶、韓金吉為副主編,由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董鐵教授審定。作者編寫分工為:牟惟仲(序言),鄭慧勇(第1章),董德寶(第2章、第3章),徐軍(第4章),韓金吉(第5章、第7章),都日娜(第6章、第8章),馬瑞奇、溫志華(附錄);華燕萍、李曉新(文字修改、版式調整、制作教學課件)。
在本書修訂過程中,我們參閱了大量國內外有關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最新書刊、相關網站資料以及國家歷年頒布實施的法規與管理規定,精選收錄了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并得到計算機行業協會和業界專家教授的具體指導,在此一并致謝。為配合教材使用,特提供配套電子課件,讀者可以從清華大學出版社網站(www.tup.com.cn)免費下載。因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不足,懇請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4年8月
第1章管理信息系統基礎知識1
1.1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案例1
1.2信息管理基本概念2
1.2.1信息3
1.2.2信息系統8
1.3管理信息系統基本概念9
1.3.1管理信息10
1.3.2管理信息系統12
1.3.3管理信息系統發展進程與趨勢13
1.4管理信息系統結構15
1.4.1管理信息系統結構模式15
1.4.2管理信息系統功能18
1.5管理信息系統新形式19
1.5.1物料需求計劃19
1.5.2制造資源計劃20
1.5.3企業資源計劃21
1.5.4客戶關系管理22
1.5.5供應鏈管理23
1.5.6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4
1.5.7決策支持系統24
習題與實踐25
第2章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平臺27
2.1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模式27
2.1.1系統平臺的發展28
2.1.2開放式計算機系統29
2.1.3系統模式31
2.1.4客戶端/服務器模式32[3][4]2.1.5瀏覽器/服務器模式36
2.2系統軟件平臺38
2.2.1操作系統38
2.2.2數據庫管理系統41
2.2.3開發工具45
習題與實踐47
第3章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理論知識48
3.1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理論概述48
3.1.1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基本條件48
3.1.2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指導原則49
3.1.3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目標51
3.2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52
3.2.1生命周期法52
3.2.2快速原型法56
3.2.3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57
3.2.4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61
3.3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投標與招標61
3.3.1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招標61
3.3.2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投標62
習題與實踐62
第4章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與分析63
4.1系統的規劃63
4.1.1信息系統規劃概述63
4.1.2系統規劃的必要性64
4.1.3系統規劃的內容64
4.1.4系統規劃的主要方法65
4.2系統分析66
4.2.1系統分析概述66
4.2.2現行信息系統描述68
4.2.3現行信息系統分析74
4.2.4目標系統的邏輯描述77
4.2.5系統運行環境分析80
4.2.6系統分析報告83
習題與實踐84第5章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施85
5.1系統設計85
5.1.1系統設計概述86
5.1.2系統總體結構設計89
5.1.3代碼設計95
5.1.4數據庫設計99
5.1.5輸入輸出設計102
5.1.6處理流程和程序框圖設計107
5.1.7系統設計說明書109
5.2系統實施與評價110
5.2.1系統實施概述110
5.2.2程序設計112
5.2.3系統調試114
5.2.4系統測試報告與說明書115
5.2.5系統轉換118
5.2.6系統實施文檔121
5.2.7系統的驗收122
5.2.8系統的運行管理與評價122
習題與實踐126
第6章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采集 127
6.1數據采集技術128
6.1.1數據采集的定義和特點128
6.1.2數據采集技術的分類及應用128
6.1.3發展中的數據采集技術130
6.2條形碼131
6.2.1條形碼概述131
6.2.2條形碼識讀與印刷設備136
6.2.3條形碼的應用領域139
6.2.4我國條形碼的推廣140
6.3金融信用卡141
6.3.1信用卡簡介141
6.3.2信用卡的應用143
6.3.3信用卡的風險管理144
6.4IC卡148
6.4.1IC卡的特點148
6.4.2非接觸式IC卡150
6.4.3IC卡應用領域及現狀152
習題與實踐155
第7章通用管理信息系統156
7.1企業管理信息系統156
7.1.1企業產品管理系統159
7.1.2企業財務管理系統164
7.1.3企業統計管理系統165
7.1.4應用中的系統問題167
7.2商業連鎖業管理信息系統167
7.2.1應用的效益169
7.2.2應用的特點170
7.3辦公管理信息系統171
7.3.1辦公管理信息系統概述171
7.3.2辦公管理信息系統構成及功能172
7.3.3辦公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現狀173
7.3.4辦公管理信息系統的未來發展174
習題與實踐174
第8章小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實踐175
8.1系統開發目標175
8.1.1開發目的與任務175
8.1.2開發環境的基本要求176
8.2后臺功能的實現 176
8.2.1數據庫的設計與實現 176
8.2.2數據庫服務器的設置180
8.3系統平臺的連接181
8.3.1ODBC的設置181
8.3.2IIS的設置184
8.4前臺功能的實現188
8.4.1動態管理站點的設計188
8.4.2動態管理站點的測試206
8.4.3系統開發報告208
附錄A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
融合的若干意見》209附錄B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辦法(試行)214
附錄C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申報程序(試行)218
參考文獻220
(2)面向對象的系統設計
這一階段主要利用面向對象技術進行概念設計。值得注意的是,面向對象的設計與面向對象的分析使用了相同的方法,這就使得從分析到設計的轉變非常自然,甚至難以區分。可以說,從面向對象分析到面向對象設計是一個積累性的模型擴充過程。這一過程使得設計變得很簡單,它只是從增加屬性、開始服務的一種增量式的擴充。這一過程與結構化開發方法那種從數據流程圖到結構圖所發生的劇變截然不同。
一般來說,設計階段就是將分析階段的各層模型化的“問題空間”逐層擴展,得到一個模型化的特定“現實空間”。有時還要在設計階段考慮軟硬件體系結構,并采用各種手段(如規范化)控制因擴充而引起的數據冗余。
(3)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這一階段主要是將面向對象設計中得到的模型利用程序設計實現,具體操作包括選擇程序設計語言編程、調試、試運行等。前兩個階段得到的對象及其關系最終都必須由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等技術來實現,但由于在設計階段對此有所側重考慮,故系統實現不會受具體語言的制約,因而該階段占整個開發周期的比重較少。
當然,應盡可能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語言,一方面,由于面向對象技術日趨成熟,支持這種技術的語言已成為程序設計語言的主流;另一方面,選用面向對象語言能夠更容易、更安全和更有效利用面向對象機制,更好地實現面向對象設計階段所選的模型。
3.面向對象開發方法的基本概念
面向對象開發的方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論,引入了許多新的概念,這些概念是理解和使用面向對象技術的基礎。
(1)對象
客觀世界的問題都是由客觀世界中的實體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組成的,將客觀世界中的實體抽象為問題空間中的對象。由于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面對的對象也就不同,因此對象是不固定的。一本書可以是一個對象,一個圖書館也可以是一個對象。對象的定義是對一組信息及其操作的描述。對象由以下部分組成。
①私有數據結構和處理,這些處理又稱為操作或方法,包括控制和過程。其中私有數據表示了對象的狀態,該狀態只能由私有操作來改變,每當需要改變對象的狀態時,只能由其他對象向該對象發送消息。
②消息是用來請求對象執行某一操作或回答某些信息的要求,消息統一了數據流和控制流,程序的執行是靠在對象間傳遞消息來完成的。表示消息的形式是消息模式,對同一消息模式的不同消息,同一對象所作的解釋和處理都相同,但是會由于對象狀態的不同而導致操作結構的不同。一個消息模式定義對象的一種處理能力,所有的消息模式及相對于消息模式的處理能力,定義了對象的外部特征。
(2)類和實例
在客觀世界中,有著許多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如小轎車、大客車、卡車等都可歸類為機動車。從對象的觀點看,具有共同的屬性、共同的操作性質的對象的集合就是類,而單個對象則是對應類的一個實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