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應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與自然世界相平行的虛擬現實世界,與之相伴隨的是網絡攻擊現象頻發,網絡空間行動出現了一系列難解之困。攻擊者是誰、其目標是什么,原本清晰可辨的問題在網絡空間卻疑云重重,對于該如何應對才符合倫理規范更是眾說紛紜。解決網絡空間行動的倫理困境首先應該正確認識其本質屬性,它是一種政治行動而不是黑客行為,是政治目的統領下的有組織的暴力性活動,只有將網絡空間行動與黑客性攻擊行為區別開來,才能將其置于國際法等倫理規范約束之下。網絡空間行動有著鮮明技術特征,其行動
本書的主題是生態學及其實踐中的基礎問題。本書在環境問題與現代環境運動方面,區分了三類不同性質的環境問題,論證了《寂靜的春天》在現代環境運動中的歷史地位和現代環境運動的三重意義;在生態學的理論圖景方面,闡明了生態學的學科現狀,生態系統作為生態學研究對象的合理性,建構了作為統一的生態學理論框架的多樣性理論;在生態學的實踐形式方面,明確了生態學價值實現的三種社會路徑,以及生態學通過環境哲學等評價性哲學學科實現其價值的哲學路徑。
本書系統化梳理分析中華優秀傳統家風家訓著作,從中汲取文化力量和民族智慧,明確了立志奮斗的意義、原則和細目,厘清了持續奮斗需要夯實的七個基礎條件,總結出奮斗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十種方法。旨在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新時代奮斗者在新征程中取得新成績。
本書為著名漢學家、比較哲學家、孔子文化獎得主安樂哲的新作。 作者對一貫主張的儒家角色倫理學進行了深度詮釋,從宇宙論基礎出發進一步揭示其思考起點——儒家過程性的人之理念:“人之成為”或“成人”。在本書中,安樂哲分析了儒家傳統中“關系性構成的、敘事性的、焦點—場域的人之理念”,并以之貫通“仁”“孝”“禮”“和”等儒家經典觀念,讓儒家以其自身語言講述其自成一格的道德生活愿景。在此基礎上,結合比較哲學洞見,針對“個人自主”“民主”等當代社會政治議題,作者提出了儒家方案來對抗在西方占統治地位,甚至在一
本書從人類文明形態的高度,探尋生態危機的文化根源,總結了現代工業文明的四大邏輯:二元對立邏輯、同一化邏輯、“進步”邏輯和最.化邏輯;探索建構生態文明的整體思路,指出了生態系統具有生態、經濟和精神三重價值,并提出了這三重價值共同實現的模式。作者的視角和方法是系統性和根本性的,可為生態文明相關理論研究提供啟發。
《中國倫理學年鑒》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辦。《中國倫理學年鑒》2011年在九州出版社創始,共出版了4卷。 自2015年卷始列入中國社會科學年鑒系列,改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倫理學年鑒2021》以2021年倫理學研究成果以及社會道德建設重大事件為基礎,設定“特載”“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道德實踐”“論文薈萃“學術動態”“倫理事件”等欄目。比較全面地反映了2021年度中國倫理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和成果。
這是一部以書信形式與女性對話的心靈成長類圖書。作者宸冰,作為曾經的央視主持人、金牌閱讀推廣人和北京讀書形象大使,多年來致力于閱讀研究與推廣普及工作,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和社會公眾提供專業閱讀服務。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給閨蜜的20封信”為主題,通過第一人稱的敘述,將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在工作、生活、情感和婚姻中所遭遇的各類困惑娓娓道來,每一封信都由一個關鍵詞展開,用充滿哲思的方式和理性而不失溫度的對話,為讀者提供可行的建議,既是心靈的慰藉,也是行動的指引。在每一封信中,作者都會結
欲明大道,必先學史。中國古代有不少家訓,凝結著古人家庭教育的智慧,流傳千古。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是家庭言行的方向燈,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家庭的價值觀、道德觀、世界觀,也反映出家庭成員的道德水平、文化素養、價值追求。良好的社會風氣離不開優良的家風,而優良的家風又需要家規來培育。 本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核心價值理念為依據,從傳統典籍文獻中精選了100余條關于家風家教的典故,并以1
《倫理視閾下的現代西方正義論》是倫理學專著。通過系統梳理倫理視角下的正義觀念歷史,闡明現代西方正義論的歷史淵源,并揭示其內在問題及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做的理論解釋的努力。書稿重點闡釋了啟蒙運動以來西方正義觀念的發展,包括康德、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