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文學史家陳思和教授為大學生開設的研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的通選課講稿,以名家名作串聯起現當代文學史,精選名篇佳作,進行細致的文本分析和解讀,引領讀者進入精彩紛呈的文學殿堂,獲得文學審美的熏陶和享受。新版對原書各講進行了增刪和合并,增加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轉型和《紅旗歌》兩講,在保持課堂現場感的基礎上潤色了全書文字,在口語和書面語間找到了更佳的結合點,內容更豐富、完善。 本書2004年初版,2012年二版,共印刷二十余次,銷量超十三萬冊,受到高校師生和廣大讀者的歡迎,并列入“十二五”國家規劃
中國當代文學出現了一批卓有建樹的作家,他們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他們的作品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果。這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在國內外讀者中間擁有廣泛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夠為中國文學的發展提供更為充足的養分,早日實現中國文學從高原向高峰的邁進。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請當代最具影響力與活力的評論家、學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結合的陣容,撰寫一套全新的“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采用專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專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對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點
本書系作者的首部評論集,總字數在十九萬字左右,全書共分三輯,統攝文學現象思潮、作家論和作品論三個方面,展示出一個未來學者的寬廣視野。上編是對中國當代文學現象與思潮的討論,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有:現實主義在今天的可能性、偵探小說或歷史小說等亞文類與當代文學敘事的關聯性、青年作家的日常敘事等等。值得人們留意的都是他在解決與論述這些問題時所采取的方法。如在《現實主義語境中的先鋒寫作可能》與《人文性與文學性的和解》這兩篇文章中,作者都試圖將兩個看似矛盾的觀念把握成一個合題。在我們以往的研究中,現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很多關于災害的作品。這些作品記敘了自然災害的恐怖場景、人們困苦的生存狀態與痛苦無望的心態,記錄了多種抗災、救災及防災手段,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本書以文學為本位,采用災害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對古代文學的災害書寫進行了宏觀考察,總結了其中蘊含的可貴的民族精神,對當下精神文明建構有重要意義。
本書旨在研究上古禮制遺存與古文論早期思想的相關性,分為四個章節,其內容概括為以下四方面:(一)從考古遺存看三代審美風尚。上古三代雖時代久遠,但其中蘊含的早期審美經驗、審美心理機制等為后來文論話語的發生提供了重要的前理論準備,而三代考古出土的實物遺存則可與傳世之審美心態互相對比印證,獲得兩者在感性上的關聯性。(二)從符號構成角度切入古禮表意機制研究。上古禮制是統攝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龐大意義網絡。禮儀表意雖與語言體系不同,但蘊含了與言語相似的構思機制,如概念對舉、寫實與象征的體認等,因此在
文學創作與接受并非個人心靈獨語,總是“制度”中介后的創作與接受。新媒介對傳統文學制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建構了網絡文學制度。本書對新媒介文學場域的組織機構、行動者及其關系進行了總體考察,并探討文學網站對作家制度、讀者制度的建構,先鋒派對文學制度的重構,它們代表著相反的兩極,前者試圖以資本統合整個文學場,后者則在傳統與網絡制度夾縫中“抵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文學批評制度的裂變、著作權制度的變革與新媒介語境中的經典化制度問題,經典總是場域行動者合力的結果。為培育文學生態,應重建
書稿共為三輯——“魯院現場”“閱讀拾記”“木鐸文聲”。第一輯中收錄的是作者近些年對魯迅文學院學員作品的評論,魯院學院作品豐富,因此作者所寫的評論也多樣,有對小說創作特色的評介、有對散文特質的評論,還有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溫暖觀照。第二輯主要是對當下文學作品的短評,文短意長,既有對文本的關注,也有對主題的挖掘和對創作理念的探究。第三輯是作者以為文本為中心,文學史為線索,對經典作品進行新領域的解讀與思考。
本書在中華文化的總體格局中,以歷屆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女作家及其作品為重點研究對象,探究少數民族女性文學的生成方式、文化內涵。
《穿越云層的光亮》收錄作者近年來的批評文字!艾F象尋蹤”對當下文壇的熱點現象與前沿問題進行了多角度的觀察與思考!白骷宜孛琛币詣⒄鹪、羅偉章、王占黑等為個案對老中青幾代作家的創作進行綜合性論述!靶≌f小評”以短平快的形式跟蹤文壇新作,快言快語點擊熱門新作!拔膶W跨界”則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探討文學和其他藝術門類的跨界與融合。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穿越與超越能力,這既來源于扎實的功底,開闊的視野,也來源追求批評的獨異性的自覺意識。作為作者的首部文學評論集,是他對自我成長之路的一次集中檢閱,涵蓋了
《茅盾研究年鑒(2020-2021)》系浙江傳媒學院茅盾研究中心與浙江省桐鄉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聯袂主持的大型系列文獻之一。茅盾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本年鑒全面呈現了茅盾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凸顯出最活躍的茅盾研究隊伍的弘毅身影,精心遴選出茅盾研究領域的重要論著、論文,以及期刊、報紙、學位論文的要目索引,梳理了2020-2021年茅盾研究大事記,為文史專家和文學愛好者提供了重要資料,以便更好地傳承茅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