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參差集》收錄了詩人白雙忠近年來創作的200余首作品,體裁涵蓋詩、詞、聯、賦,內容涉及山水、田園、旅懷、人情、鄉愁、節令、氣候等,全方面反映了作者的精神面貌以及觀察生活、書寫生活的能力。作品風格雅正,氣格高古,而又不失時代氣息,其中一組《白洋淀紀游》,從多層面多角度抒發了作者對故鄉風土人情的依戀、對父老鄉親的感恩。另一組《題畫》,用詩的語言解構、補充、詮釋了作者的畫外之音與未盡之意,使其詩畫漸趨摩詰之境,詩中有畫面,畫中有詩意。
本書收錄了于承惠先生1975年—2010年間創作的詩詞、楹聯、散文,集結為《武學篇》《文藝篇》《楹聯篇》《對話篇》,全面呈現了于承惠先生在武學、美學、哲學等領域的心路歷程。于承惠先生以古樸、精練的文字,不經意間點出其精研武技與美學多年而體悟出的人生至道。閱讀本書,不禁感嘆于承惠先生內心的堅忍、胸襟的曠達,同時亦折服于其對生命意義的執著求索、與“宇宙精神”獨往來的情懷以及對于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和關懷。
本書是著名古代文學專家程千帆、沈祖棻所著, 經改編后、面向青少年的古詩詞讀物, 包括《程千帆唐詩課》《沈祖棻宋詞課》兩冊。兩大名家精心選編、評點、賞讀一百首唐詩、五十首宋詞名作, 教給孩子還原傳統的詩詞學習法, 用心精講解析, 帶領青少年讀者真正走進唐詩宋詞的世界, 感受文學之美。本書回歸古詩詞學習“圈點評講”的傳統, 在一圈一評中讀懂古典詩詞。
在西雙版納密云嶺,為了阻止受地震驚擾即將跨出國境線的象群,民兵連的戰士無計可施后請來了老象奴巴松波依,頭象扁召屯認出了曾經養育它的主人,帶領象群返回了正確的遷徙路線。傣族老獵人波巖桑在捕獵時和一頭母鹿掉進了捕象的陷阱里,沒想到陷阱里還有一頭饑腸轆轆的豹子,終奄奄一息的母鹿將波巖桑和剛出生的小鹿送出了陷阱。梅里山鷹金薔薇誕下了兩只雛鷹,它終憑借母愛打破骨肉相殘的生存競爭法則,成功養育了兩只雛鷹。
本書描寫了民國時期湘西地區的土匪師興吾、瞿伯階、瞿伯平等人的傳奇故事。以眾多人物的命運為縱線, 講述了那個如寒冬般凜冽殘酷的時代背景下湘西人民承受的苦難和壓迫, 以及他們被時代大潮裹挾之下做出的種種選擇交織而成的傳奇故事。同時以社會歷史的演進為橫面, 展現了傳統的、神秘的帶有巫儺色彩的前現代的湘西文化是如何被現代化的進程碾壓侵蝕, 在鋼鐵與火藥帶來的混亂與變革之后, 湘西人民終于隨著解放軍的到來踏上了“綻放著朵兒碩大的如雪的花簇”綿延的希望之路。
本書為散文集。作者出生于華僑家族,在上輯中收錄描寫華僑家族側影的文章,展現先輩們為生計而離鄉背井,遠赴海外,艱難創業,以及華僑家庭飽受聚合離散、悲喜酸辛之苦的歷史;在下輯中收錄寫家族遷居廈門后的生活,以及與華僑文化相關往事的文章。作者由追溯自家過番史而放眼閩南地區過番史,并且展現華僑對于祖國的赤子情懷。此外,作者在書中不僅慨嘆華僑家庭的興衰聚散,而且著力表現以母親為代表的僑鄉女人的堅強和柔弱,字里行間情感濃烈。
本書是一部以探險為主線的游記。全書共分五個章節,以時間為脈絡,記述了作者的五次西藏及川西高原徒步和雪山攀登的故事。作者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不僅記錄了旅途中的美景,也記錄了探險途中形形色色的攀登者。全書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向讀者呈現了一幅幅高原美景和生動有趣的細節。讀來頗有身臨其境之感。除卻故事描述外,作者對探險旅行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也作了較深刻的思考。是與同行友人相處的感動和歡喜,也是于登山徒行中遇自然美景的激動與欣喜。
本書內容講述: 陳昔是一名事業成功的女強人, 經營著一家母嬰類的公眾號, 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外人眼中她是兼顧事業與家庭的當代成功女性典范, 但實際上的她并沒有看上去的風光無限: 事業上公司面臨上升瓶頸期, 生活中, 孩子問題不斷, 自己的愛人兼合伙人齊浩不但在事業上并不能為自己助力, 還要鬧著離婚。生活一地雞毛, 卻又無從下手。
本書囊括豐子愷不同創作時期的經典作品, 涵蓋名篇。是一部有趣、有料、有情的生活美學。記錄四時之美, 留戀行游之樂, 敘說百般況味。有趣、有心、有情的人生哲學。書稿中充滿童心與佛心, 閱盡豐子愷藝術精華, 收錄四十余篇豐子愷經典散文作品。
本書收錄了二十三篇或柔美、或輕靈、或深沉的古典情事。古典情事也是今天之情事, 書中的世界、書中的人物、書中的生命方式離我們似乎很遠, 但作者用她魔術般的情境再造與詞句雕琢, 重新尋回了古典愛情的氣味、聲音、色彩。與其說它是一本愛情之書, 不如說它是一本回望魚還鄉之書, 時間制造了太多廢墟, 而生命卻不會消亡, 在二十三篇古典情事的閱讀中, 我們悲欣, 歌哭, 緊抱生命中走失的部分, 得以真切地看清自己, 回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