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第39屆青春詩會詩叢之一種,是湖北青年詩人北瀟的一部詩集,精選詩人多年來創作的詩歌百余首。本書記錄了作者的個人成長,及其對詩歌的理解和追求。不僅有對青春的徊徨的記錄,更有對生命和存在的多向度凝視、詰問和思考。北瀟的詩歌寫作表現出了超越年齡的勇敢和決絕。這些詩負載著強烈的抒情氣息和鮮明的現代女性特質,同時內藏著一顆熾烈之心。她的詩從個人經驗出發,通過觀看、閱讀和體驗,由詞語抵達一種詩與思融合的美學維度。
本書為第39屆青春詩會詩叢之一種,是江西青年詩人范丹花的一部詩集,精選了詩人近三年創作的最為滿意的詩歌140余首。本書是詩人對經典的重構,是自我快慰的語言轉化,是詩人對生命的感悟在語言中歸統的靈動譜寫,也是理想在現實的多重碰撞下的撿拾與校對。范丹花的寫作,有凌厲且決絕的判斷,她善于從細節出發,從事物的局部著眼,以綿密、結實的敘述和細膩、幽微的情思,去洞悉內心深處情感的風吹草動,去抵達更寬廣、更豐富的精神緯度。
本書為第39屆青春詩會詩叢之一種,是安徽青年詩人王太貴的一部詩集,精選詩人多年來創作的詩歌140余首。王太貴的詩歌詩歌語言質樸流暢,內容豐富,體現了詩人不俗的洞察力。既立足于日常生活,又充滿豐富的想象,有宏大敘事,也有小我抒懷。對社會、人生以及生命的思考,對故鄉、童年以及對生于斯的人們的追問,見心見情,深刻真實。瞬間與永恒交融,情感和意象疊加,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構成了王太貴的詩歌美學,表達出濃濃的鄉愁,透出濃濃的家國情懷
本書為第39屆青春詩會詩叢之一種,是青年詩人李昀璐的一部詩集,精選詩人多年來創作的詩歌100余首。李昀璐的詩深受中國古典美學潤養,同時具有對當代生活的敏感體察力。詩人擅長于細微處雕刻,在平淡處百轉千回,語言清麗又不失柔韌,詩境澄凈而不斥斑斕,以真切的個人體驗和對美本體的注目,塑造出一方旖旎瑤臺。最難得的是,她對詩歌和語言始終保持著虔誠謙遜的態度,努力在詞與物的相契中構建詩歌表達的抒情話語,追求藝術呈現過程中的較高辨識度
本書體裁為散文集。本書輯錄了作者發表于公眾號上的一系列關于成長、關于生活、關于愛情的文章,讓讀者跟隨記錄者的眼光去感受都市中男男女女的奮斗、拼搏的故事。本書亦可算作一本形形色色的都市青年共同的成長日記,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為當代年輕人的婚戀、就業、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也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了真實、生動、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性引導。本書文字清新而流暢,在作者舒緩的敘述中,還原人世的悲歡離合,個人的成長奮斗,以及社會的發展變遷。
這是一部長篇小說,是作者無數次前往火場實地,收集素材創作的作品。以謝家、黃家和姚家三個家庭幾代人在歷史變遷中的興衰沉浮,以及眾多人物的生活際遇,圍繞這三個家庭的人與事展開敘事。主要以黃大長和袁瑩瑩的曲折愛情為線索,以龐躍進、李以民、姚革新等人的家國情懷為暗線貫穿始終,刻畫敢愛敢恨、愛哭愛笑的男女人物,敘述充滿吵鬧、沖突、荒誕和糾葛不斷的故事。記敘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既刻畫了主人公李以民、龐躍進等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又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書寫山鄉巨變,時代
《春水流》為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作者已發表的《米元寶》《嗩吶夢》《扎紙人的人》《黃紙白花》《小武哥》《房祭》《普渡寺》《春水流》等8部中短篇小說。小說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刻畫了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物群像。通過接地氣、生活化的場景再現以及曲折的情節演繹,小說反映了平凡小人物身在泥淖、心向光明、堅韌不屈的品質。通過對每一位平凡個體生命的描寫,《春水流》整部作品都在嘗試挖掘不被看見之人內在的韌勁兒以及精神力量,進而重塑他們的生命價值與個體尊嚴。
小說從理想與現實、現在與過去、個人與行業等多條線索入手,采用多種敘事方式,以輕松幽默和具有時代感的語言,記敘了主人公我與李一畫之間跨越十年的愛情,由此引發的與李一畫父母等兩代人的遭遇,與莎、偉、小何等同齡人的都市工作經歷,以及在行業、社會變化中的碰撞與追尋等,全方位呈現了一代人、一個群體、一個行業、一個社會階段的成長、沉浮與變遷。不僅側面展示了當代青年的成長過程,對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探尋與思考,社會變革中價值觀、人生觀的追問,以及對理想主義的致敬與堅守。是一部兼具故事性、可讀性、社會
這是一本散文集。反映新時代、新農村、新社會和新事物的社會變化,鄉村風貌和人間百態,間或回憶舊時鄉村親切人事物件與珍貴年華。歲月遠去,鄉村一點點零落。幼年熟悉的人老了,動物們日見稀少。回鄉下,說物是人非已屬奢侈。那物被更替得變了樣子。那消散和遺失了的卻只是舊物的影子,它被收藏起,在這里成一本獨語。作者動情感慨,化作萬語千言。
本書分為鄉村器物、鄉村美食、鄉村風貌、鄉村的聲音、鄉村文明、土地里野趣、萬物生長、鄉村年俗等八個部分,可以說是一本獨特而可貴的鄉村風物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