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 共24章, 分別講述了彭玉麟書生從戎、創建湘軍水師、促成“鎮南關大捷”、一生心托梅花緬懷初戀的故事。彭玉麟品行高潔, 不置田宅, 不遺子孫, 不受功名利祿的羈絆, 屢辭高官, 但當國家民族需要他時, 又會不計一切挺身而出。本書敘事精細入微, 情節引人入勝, 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名臣彭玉麟剛正廉潔、勇于奉獻的一生。彭玉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 值得所有后輩學習和景仰, 有助于幫助當下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20世紀60年代至世紀末,以杭漢為代表的杭家第四代傳人,以杭得荼、杭得放為代表的第五代傳人走人歷史的主場。
接連遭受打擊的杭漢,退避到山中專心事茶;杭得茶與愛人重逢,為她、為信念毅然挺身而出,擔起家族重擔。杭家人經歷各種考驗,體現出前所未有的頑強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獨立人格精神。
一切塵埃落定后,微風吹拂著茶山,茶園仿佛涌開了一條綠浪,推著茶葉,也推著杭家人緩緩步人新時代……
《是樹木游泳的力量:顧城詩選(作家經典文庫)》是一本顧城詩歌精選集,精粹收錄了顧城各時期創作的詩歌代表作二百余首,包括《一代人》《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是樹木游泳的力量》等。作為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顧城一生留下大量詩文作品,他的詩歌通過創造性的想象,著重開掘人的心靈深處,追求“純凈的美”,留下了不少至今我們都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本詩集既能全面反映顧城詩歌風貌,也展現了顧城詩作純稚、夢幻的風格。
本書為余華的經典散文集,包含對往事的追憶、對文學和音樂的感悟、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對整個社會和歷史的深思,對我們所處的時代進行由外而內的深刻反省。而這些又共同累積成余華厚重的文學創作基底,激蕩出蜚聲中外的小說名作。余華的散文風格和他的小說截然相反,跟隨他的文字走進他的日常生活,走進他的童年,走進他閱讀與創作的過程,探尋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能看到一個幽默平和的余華。他談到與父親、與兒子的相處,讓人笑出聲來。這是他今天成為一個文壇“段子手”的根基。
故事發生在大奉王朝期間。一年,巨額稅銀,在押運途中突然失蹤,一時間朝野震動,龍顏大怒,頒發敕令:斬首護送者,三族連坐!縣衙捕快許七安意外卷入此案,被打入大牢。在流放前夕,他抓住重要線索,覓跡尋蹤,邏輯推理,以超常的手段迅速破案,由此得到朝廷重用,成為王朝的打更人。此后,他又卷入桑泊案、灰尸案、恒慧與平陽郡主案等一系列大案中……
小說中,作者將社會背景、儒釋道等諸家文化巧妙結合,表現了主人公許七安在偵破數起離奇案件中的睿智機敏,展示出多種多樣的探案巧
《小說風景》源自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在《小說評論》開設 重讀現代中國故事專欄,發表時曾產生廣泛影響。在此書中,張莉用隨筆式的寫作重讀魯迅的《祝福》,郁達夫的《過去》,沈從文的《蕭蕭》,蕭紅的《呼蘭河傳》,孫犁的《荷花淀》,莫言的《紅高粱》,余華的《活著》,鐵凝的《永遠有多遠》……從這些耳熟能詳的篇目中,發現那些我們未曾窺見的小說微光;探索作家們的成長革新之路,思考他們如何在百年文學傳統的脈絡里確立自我風格。通過精微的文本細讀,作者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中國現當代
本書以1895-1917年的中國小說創作為考察對象,不僅邏輯嚴謹地構建認同模式的理論模型,從“立人”命題的三個層面把握認同維度、認同向度與認同強度之間的相互關聯,而且深入系統地分析近代小說認同模式的特征,力圖準確把握其在中國小說現代轉型中的關鍵作用。本書將理論建構與方法演練融為一體,為敘事理論研究、近代小說研究以及小說批評等領域提供了參考。
詩集《空鏡子》是詩人王立詩歌歷程的一次檢閱。詩集分為四個部分:心靈樂章、情愛畫廊、蒼穹之下、雪泥鴻爪。收錄了詩人所創作的有關風土人情和風光景色之類的詩歌,文章玲瓏剔透,詩意盎然,別有情趣。書中呈現的世界日漸多姿斑斕、氣象萬千,蘊含了現實之境與幻想之境的切入和融合。整卷詩集呈現出高貴、遒勁、真摯的品質。
這部詩集是作者展翅繼《時光不再了……》《往事,來歷不明》之后的第三部作品。
時間消磨意志,而我在徘徊中得到醫治,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而我是潛伏在暗涌中水草,有你看不見的生動和枯萎,
一段一段的時光,敘述如風一般飄散,
有趣的、無趣的、在流逝中都沒有人在意。
本書內容講述: 女刑警歐慶春將已故未婚夫的眼角膜捐給大學生肖童, 重獲光明的肖童被歐慶春的成熟穩重深深吸引。肖童出于對歐慶春的愛慕, 接受了深入販毒集團內部充當內線、刺探內幕的任務, 配合警方將販毒團伙一網打盡, 也為此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