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家雪漠“動物小說系列”之一,讀者對象是青少年。小說講述了西部農村獨特生態環境下人與動物的關系。老農民老順馴養兔鷹捉野兔,以資生活,圍繞著老順和兔鷹的日常生活,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反映了西部土地上的獨特人文景觀,和一種值得提倡的自然、和諧與堅守的精神。故事簡潔精彩,語言風趣,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小說內容實際選自雪漠成名作和代表作、入圍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大漠祭》。作者在原內容基礎上做了些修改,更適合少兒閱讀,并增加兒童風格的彩色插圖數十幅。
《串場河》是一部以江蘇地區陵海縣的城市化進程為背景的小說。小說通過官場中的小人物——文化館館長孟世長穿針引線,將以傅斯年、郝風景、吳悠蘭等人為代表的官場,以金北方、沙傳生為代表的商場,以孟世久、盛富來為代表的鄉場,以石乃荷、余慧為代表的情場等串聯起來。官場上的謀略、商場上的算計、鄉場里的質樸、情場里的糾葛,都是孟世長的見聞;官場上的堅守與背離、商場中的迷失與籌謀、鄉場里的逃離與回歸、情場中的掙扎與解脫,都在方寸之地上演。
這是一個另類的有關霸王與虞姬的故事,這是一本講述青年人奮進為發展鄉村做貢獻的長篇小說。烏江、蘭花塘、失姬橋、鬼門關,一個個閃亮的旅游符號,講述著遙遠的如浮云一般的往事。何進、周志遠、周甜甜、于歡,一個個微小的力量匯成了推動項羽文化旅游項目前進的強大洪流。他們的愛情有笑有淚,他們的工作激情重燃,他們的學習有成功也有失敗。小說刻畫人物鮮明生動,對地方風物、文化的描寫引人入勝。生活是一團麻,且看主人公們是如何相互幫助、相互鼓勵,解開這團麻,走出生活、工作、學習的迷霧,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鐫刻似水流年》是一部都市情感類小說,以兩位大學生由入學時邂逅相遇,到暗生情愫,到畢業后走進婚姻殿堂的感人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了新時代青年男女的婚戀觀、事業觀和價值追求。其中經歷的曲折,諸如復雜的社會生活、異地生活、情感疲勞等,還有收入、住房等具體困難,考驗了兩位年輕人的感情生活,終圓滿結局。小說所講述的不僅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家國情懷的勵志故事,能夠對年輕讀者的愛情觀、價值觀起到一定的正面引領。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 分為“草木本心、山河昭昭、此彼黍離、人間春秋”四個部分, 共26篇散文, 19萬字。寥寥春光, 杳杳夜色, 氣收禾黍熟, 風靜草蟲吟, 固守的韻味, 諸多的美好, 都在人間的河流兩岸, 在蓬勃明媚的沉淀中產生。作者以所熟悉的千里沅江與八百里酉水作為底色與基點, 大處著眼, 小處落筆, 以小見大, 聚焦河流兩岸的“山水村城、風物人事”。呈現土地倫理與自然美學, 尋幽探微人與自然如何合諧相處共榮。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的所見所感所悟所得。全書分為四個主題:第一個主題“丹桂飄香”,主要是以福建南靖的茶產業、南靖土樓茶公共品牌為題材;第二個主題“樓窯故事”,主要是以家鄉的土樓、東溪窯與人文為題材;第三個主題“奇山秀水”,主要描寫異國風情與山水田園;第四個主題“蘭谷書香”,有蘭花、有海上絲綢之路、有廈門大學等。
本書書名暫擬為《中國古代文論專題講讀》,是針對中文專業本科生而撰著的古代文論讀本。本書重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圍繞古代文論的核心論題進行專題式分析,轉化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積極吸收學界新近成果,在具備學術性的同時,讓學生(讀者)了解相關研究動態,加深對傳統文論的理解。二是有效融合文論主題的梳理和文論作品的講讀。文論選偏重作品的注解而短于理論思想的梳理,文論史偏重理論思想的梳理而短于作品的深入解讀。本書則將經典作品的分析融合到相應的主題脈絡當中,對文論作品的講讀重點不在于字詞的解釋
《云影參差集》收錄了詩人白雙忠近年來創作的200余首作品,體裁涵蓋詩、詞、聯、賦,內容涉及山水、田園、旅懷、人情、鄉愁、節令、氣候等,全方面反映了作者的精神面貌以及觀察生活、書寫生活的能力。作品風格雅正,氣格高古,而又不失時代氣息,其中一組《白洋淀紀游》,從多層面多角度抒發了作者對故鄉風土人情的依戀、對父老鄉親的感恩。另一組《題畫》,用詩的語言解構、補充、詮釋了作者的畫外之音與未盡之意,使其詩畫漸趨摩詰之境,詩中有畫面,畫中有詩意。
本書收錄了于承惠先生1975年—2010年間創作的詩詞、楹聯、散文,集結為《武學篇》《文藝篇》《楹聯篇》《對話篇》,全面呈現了于承惠先生在武學、美學、哲學等領域的心路歷程。于承惠先生以古樸、精練的文字,不經意間點出其精研武技與美學多年而體悟出的人生至道。閱讀本書,不禁感嘆于承惠先生內心的堅忍、胸襟的曠達,同時亦折服于其對生命意義的執著求索、與“宇宙精神”獨往來的情懷以及對于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和關懷。
上海話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承載了這座城市的時代回音、文化血脈、歷史記憶,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海上風情——上海話朗讀》選取的絕大多數是上海作家的一些描寫或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散文,內容涵蓋上海弄堂生活、海派美食、鄰里之間交往、親情友愛、外出旅游等諸多方面;小部分為其他地方作家的散文,作者從另一側面看上海文化、看上海人生活的點點滴滴、看上海的各種風土人情。作家原作大部分使用通用語寫,經由編寫者改寫成適合滬語誦讀的文字后,請人用滬語誦讀。《海上風情——上海話誦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