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作者的首部評論集,總字數在十九萬字左右,全書共分三輯,統攝文學現象思潮、作家論和作品論三個方面,展示出一個未來學者的寬廣視野。上編是對中國當代文學現象與思潮的討論,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有:現實主義在今天的可能性、偵探小說或歷史小說等亞文類與當代文學敘事的關聯性、青年作家的日常敘事等等。值得人們留意的都是他在解決與論述這些問題時所采取的方法。如在《現實主義語境中的先鋒寫作可能》與《人文性與文學性的和解》這兩篇文章中,作者都試圖將兩個看似矛盾的觀念把握成一個合題。在我們以往的研究中,現
精選丁立梅各時期散文六十篇左右。此為精裝版。丁立梅文筆細膩,清新溫婉;作品清新,意境雋永,在看似平淡尋常的小場景小事件中,傳遞著愛與感動,讓人從身邊日常的平凡小事中看到生活的美好,感受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真、善、美的力量,引人深思。丁立梅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鮮活的創作力,每年都有新作面世。本書從她各時期的代表作品中精選,按內容和主題分輯編排,以全方位反映丁立梅散文風貌,呈現丁立梅美文篇章中的精粹。
本書為“作家精品集”之一種,“作家精品集”書系收入沈從文作品共三冊,分別為《邊城》《湘行散記》《從文自傳》。本冊《邊城》為小說集,精選精編了沈從文的小說名篇《邊城》《三三》《蕭蕭》《虎雛》《月下小景》等共十一篇,按創作時間編排。《邊城》為沈從文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34年,曾入選由《亞洲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名第二位,僅次于魯迅的《吶喊》。《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
小說集《小陶然》包括九個中短篇,風格多樣,取材廣泛,講述了不同年齡層次的當代中國人的情感生活體驗。《小陶然》與《老陶然》是姊妹篇,詼諧老辣又不乏溫情,描述了老年男女在晚年遭遇的情感危機,以及他們各自的選擇。《南方》短小精悍,不動聲色地表達了中年人無處言說的迷茫。《九三年》亦莊亦諧,呈現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青春記憶,并與當下庸常困頓的生活形成了反諷。《果奠》溫潤含蓄,將滅火英雄背后痛失愛子的中年母親喚到讀者面前,英雄母親對兒子從事的消防事業的樸素的理解與支持讓人動容。《一個人的歸途》節奏明快
本書主要寫德云女孩的追星經歷,表現德云女孩整體的風貌,她們有困苦、有熱情,能吃苦也能開懷大笑。本書的目的在于傳播曲藝相聲類的傳統文化,并引導青少年兒童正確地追星,不要過度迷戀偶像,沉陷錯誤的追星泥潭。全書勵志、正能量,是一本優質的青少年青春勵志讀物。
本書為知名美食作家林衛輝的第二本隨筆散文集,收錄有五十余篇舊時光里發亮的美食記憶,從千里之外的江湖味道到靈魂深處的家鄉味道,都在書中娓娓道來。書中圍繞瓜果蔬菜、飛禽走獸、水產海鮮、四方食事等四部分寫起,作家詳細記述對美食、廚師、食肆等多角度的切身觀察,動情分享美食與愛的故事。沉浸書中,讓讀者秒懂美食為什么好吃、為什么有些菜非得這么做,字里行間帶讀者閱盡生活滋味,仿佛置身四海美食盛宴。作者希望通過分享親身的實踐經驗,傳遞更加健康美好的飲食觀念和習慣,與大家一道親手打造簡單豐盛的美好生活。
29歲的李薄荷在“葦航”演藝經紀公司工作七年了,也許到了“七年之癢”的瓶頸期,身心俱疲的她決定放下眼前的一切,出國深造。為給李薄荷送行,大學同學打算組織一次久違的“同學會”。果然,沒有什么比“同學會”更“內卷”的場合了。觥籌交錯間,炫耀、嫉妒、感念、攀比、逢迎,五味雜陳,暗流涌動。 大家都沒有想到,這一場平平無奇的同學會竟改寫所有人的人生軌跡,他們的命運原本像多米諾骨牌一般交互擺放,相安無事,如今被一只無形的手指輕輕碰觸
長篇小說,全篇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講述主人公家人的婚姻故事,敘事的線索是第一人稱主人公的情緒和情感,作者就是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更容易將讀者帶入到每段遭遇,每段情感。全篇每個章節可獨立成章,中間不斷插敘,倒敘主人公自己的感情經歷,完成主人公對婚姻的懵懂,認知,誤讀,救贖等一系列的升華,敘事方式頗有新意。全篇并沒有非常清晰的時間邏輯,就去看每段遭遇,每段情感就可以了。因為在人的記憶中,對于往事的回憶本就是跳躍而不講邏輯的,是碎片化的。
民國才女作家雷妍的短篇小說集,共收錄雷妍小說作品18部,如《乘風而去》《新生的一代》《黑十字》《冰冷的宇宙》《小力笨》《古屋》等,并附錄有若干隨筆,如《為伯龍而歌》。這些都是雷妍后人珍藏多年,第一次對外公開的一手資料。這些作品自民國時期發表于報刊后,七八十年來首次匯編成集,面向當代讀者。集子中每一部小說都標有原出處和發表時的署名,作品署名除“雷妍”外,還有一些署的是其鮮為人知的筆名,為現代文學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線索。
2018年9月3日至9月29日,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軍事文藝創演系在徐貴祥主任的帶領下,共有11名干部教員,以及文學、音樂、戲劇、舞蹈四個專業的39名學員,共赴河北其中口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創作實習。 此次活動以聚焦強軍目標為指導思想,端正辦學方向,對接部隊需求,培養文藝人才。瞄準目標任務,提高新形勢下帶兵任職能力,培養一專多能文藝素質。具體地講有五個一工程學會一門手藝,結交一個戰友,采訪一個典型,創作一篇作品,撰寫一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