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空鏡子》是詩人王立詩歌歷程的一次檢閱。詩集分為四個部分:心靈樂章、情愛畫廊、蒼穹之下、雪泥鴻爪。收錄了詩人所創作的有關風土人情和風光景色之類的詩歌,文章玲瓏剔透,詩意盎然,別有情趣。書中呈現的世界日漸多姿斑斕、氣象萬千,蘊含了現實之境與幻想之境的切入和融合。整卷詩集呈現出高貴、遒勁、真摯的品質。
這部詩集是作者展翅繼《時光不再了……》《往事,來歷不明》之后的第三部作品。
時間消磨意志,而我在徘徊中得到醫治,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而我是潛伏在暗涌中水草,有你看不見的生動和枯萎,
一段一段的時光,敘述如風一般飄散,
有趣的、無趣的、在流逝中都沒有人在意。
本書是一部以杭州為地標進行創作的詩歌作品集,分為“茶香春早”“夏日記憶”“枕一簾雨聲入夢”“一樹枇杷幾盆花”等10輯。作者用心貼近故鄉杭州的每一寸土地,從繁華都市到鄉村原野,以質樸、簡潔、輕松的語言,寫出了對杭州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眷戀,展露出作者充滿情趣的內心世界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表達對親情、友情的感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感悟。作品富有生命力、充滿正能量,能夠給讀者以美的感受與啟迪,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出版價值。
作者以洪澤湖畔淮河岸邊的家鄉情結為原點,生發出師生情、山水情、家國情的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更高層次的家國情懷。作者從獨特視角、切身感受、哲理性思考,把家鄉、祖國的歷史變遷、時代風貌、山水風光、熱愛之情融入到詩文中。全書共分五輯,每輯根據內容細分為若干節,每節按時間順序編排。本書作者觀察事物細膩,善于捕捉細節,注重以小見大,創造美感,寓于哲理。是一本以情動人、以美感人、以愛啟迪人的值得一讀的詩文集。
《遠行記》精選季羨林所寫與旅游相關的經典散文作品,涵括國內、歐洲及亞洲諸多自然及人文風景勝地。在季老筆下,有敦煌壁畫之精美、黃山之奇絕、蓬萊閣之縹緲、延邊活魚宴之動人心魄,更有德里、孟買、仰光等城市的異域風情,以及歐洲的獨特味道。經由文字之眼,可與季老暢游世界,體察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養貓記》一書收入了季羨林寫動物、植物以及雨霧自然現象等的散文,其中包含名篇《夾竹桃》《馬纓花》《清塘荷韻》等。通過季老生動的筆觸,可以看到季老與愛貓之間互動的細節,季老在家中老狗身上所賦予的對母親的深情與懷念,更可見絲瓜、荷花等所蘊含的奇妙且強大的生命力,體現了季老筆下萬物皆有靈,皆可入懷和入筆的細膩情懷。
伴隨著當代文學史書寫取得實績,當代文學史研究也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本書從話語層面切入,全面、系統整理中國當代文學素材,重繪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學史書寫的史實圖景,對未來的文學史書寫與研究極具現實意義。不同的文學史觀,影響著不同文學史研究的話語,本書對文學史和文學史觀進行系統化分析,極具理論價值。
蘇軾詩歌藝術成就甚高,是宋詩的代表作家。后世出現了多種蘇詩注本,除了宋人注之外,清代涌現了多種高質量的蘇詩注本,其中查慎行注、馮應榴注、王文誥注最負盛名。王文誥生活于乾隆、嘉慶、道光年間,他在前注基礎上所輯注的《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包括《詩目》一卷、《編年總案》四十五卷、《編年古今體詩》四十五卷、《帖子口號詞》一卷、《兩宋雜綴》一卷、《蘇海識余》四卷、《箋詩圖》一卷。孔凡禮先生負責點校的《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以王文誥的《編年古今體詩》為底本,成為今人研究和學習蘇詩的重要注本。本書主
《共品香茗》是一部文史隨筆集。全書共分五大部分,作者立足江南文化重鎮上海松江的人物典故與地理風貌,對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文人的立論、故事、作品(包括書札)進行解讀與推介,比如,關于江南松江的地域、沿革與風物的記述等。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古代一些朝廷大臣、地方要員的襟懷與智慧,歷史上一些有影響的文人學士(如陶宗儀、徐階、陳繼儒、夏完淳及現當代的王季思、浦江清等)的情致與學養。全書內容看似天馬行空,實則精心鋪排,在字里行間與歷史老人隔空對話,從浩如煙海的史料里鉤沉搜羅,類同于古代筆記小說的作法,
散文集《茶溪聽雨》精選作家何顯玉離開繁華都市,“歸隱”九華山茶溪小鎮四年間創作的散文五十余篇。按作品內容分“茶溪歲月”“山河故人”“星霜荏苒”“萬物有靈”四輯。這些文章帶著泥土的芬芳和鄉野的氣息。“茶溪歲月”記錄了作者四年間在茶溪山中一磚一木修建何園,開挖荷塘,開荒種地的自然純樸生活;“山河故人”充滿溫情地追憶親情、友情的美好光陰以及探尋歷史遺跡后的文化反思, “星霜荏苒”由山中生活追憶山外歲月;“萬物有靈”通過人與動物的相處,反思如何善待動物、善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