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選作者自1955年到1998年創作的詩歌作品將近200首, 囊括其畢生詩歌創作的所有代表作品。昌耀的詩, 以張揚精神困境中的生命意識見長, 融感悟和激情于一體; 意象凝重、壯美。飽經滄桑的情懷、遼闊曠遠的人文背景、強烈的生命意識, 構成作者宏大的詩歌整體。收入代表作品: 《慈航》《斯人》《劃呀, 劃呀, 父親們! 》《大山的囚徒》《一百頭雄牛》《一個中國詩人在俄羅斯》《峨日朵雪峰之側》《哈拉庫圖》等。
本書是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學者劉寧編的一部詩詞名家講詩詞的演講集。書中10位演講者都是優秀的前沿學者, 在詩詞領域深耕超過20年, 造詣深厚, 研究與創作兼擅。他們所作的演講, 不做一般知識介紹, 始終聚焦詩法、體悟詩心、直探詩藝精髓, 能夠根據當代人理解詩詞的獨特需要, 對詩歌語言特點、創作法度, 做精要提煉與闡述, 是當代古典詩詞研究前沿思考的一次集中展示。本書對當代人學習詩詞、品讀詩詞、創作詩詞,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信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和喜愛。
本書作者是一位旅行達人,先后出國自駕游多次,具有豐富的旅行經驗。本書主要寫了作者及其家人游歷挪威、芬蘭、日本、葡萄牙、瑞士、荷蘭等國家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思所想。作者能夠比較深入地了解游覽國家與地區的歷史,觀察當地景點的種種細節,該書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能給人一定的思考與啟發,由此引發的感悟也較為獨特與深刻。
本書內容包括:駝哥的旗、徽州女人、失刑斬、香魂曲、美丑悟、西施、寸草心、獨秀山下的女人、千里淮河王家壩、無字碑、自梳女、江南雨、李漁與喬姬、鴻儒之戀。
本書分似水流年、書海拾貝、打工歲月幾部分。內容包括:一個人的海;我的肖桃紅老師;我的忘年交;即將中考,一個初三家長心里的起伏跌宕;過年的那些事兒;從海濱公園到香爐灣;鳳凰山南的石溪公園;斗門有個接霞莊;看神灣的“菠蘿世界”;圓明新園的浪漫櫻花稍等。
少年王孝和親歷苦難,渴望著一個光明世界。在上海電力公司工作期間,王孝和積極參與組織工人運動,領導工人與廠方斗爭,為廣大工人群眾謀福利。被捕入獄后,他關注民族解放前途,堅守黨的秘密,鼓勵大家保持斗爭熱情,也牽掛著妻兒老小。臨刑前,革命者王孝和堅信著自己未曾輕擲好青春,大膽揭露當局的陰謀。王孝和短暫而不平凡的一生,飽含勇烈之氣,他在刑場上露出的自信的微笑,是人世間的信仰所應該有的樣子:美好,光明,樂觀,自有著永恒的光環……
本書是探尋巴人失蹤歷史的懸疑小說“巴人密碼”系列的第三部, 也是結局篇。本書講述: 傳說中的五只石虎聚齊, 上面鐫刻的神秘圖符被一一破譯, 構成一組完整的謎語。五位巴族年輕人為了完成巴人先祖遺留的遠古使命, 在三峽地區錯綜復雜的神秘洞穴之中, 按照謎語提示苦苦找尋一個消失的王朝。沒想到, 一個對的巴王秘宮寶物垂涎已久的神秘集團, 從石虎乍現開始, 就緊緊跟蹤, 密謀奪寶。五個青年憑著勇敢、智慧、協作, 戰勝邪惡勢力, 最終找到了被湮沒在洞穴中2000多年的巴王秘宮。
本書從中國古代文學的起源與類別入手,梳理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演變,之后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學觀念、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理論,并研究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當代性意義,最后探討了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化機制運作的規律與特點。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父親的村莊》《母親的眼睛(外一篇)》《母親的耳環》《記得紅嫁衣》《何以為根?》《此恨綿綿》《小腳姑奶奶》《蒼涼的回望》《童年三題》《表嫂,你走好!》《時先生》《孟鳴老師》等。
本書是作者王云默的作品合集,前半部分為古典詩詞,后半部分為散文。詩詞部分構思巧妙、意境開闊,句子凝練,給人以如臨其境之感。且全部采用新韻,體現了其為推廣新韻、繁榮古典詩詞所費心血。散文部分體現了作者濃濃的鄉情。具體包括:《初雪》《故鄉荷塘》《端午感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