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飛花令(綿綿情思卷)/“詩詞大會”奪冠文庫》選擇包含“相·思”“情·思”等令字的名句,并配有翻譯或賞析,有利于讀者全面了解詩句的意思,使《超級飛花令(綿綿情思卷)/“詩詞大會”奪冠文庫》不僅能成為選手參與“飛花令”競賽的制勝寶典,也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本書收錄林文月教授十三篇文章,撰于作者在臺灣大學任教期間。主要內容有:六朝及唐代田園、山水、宮體詩等研究;作者的外祖父連雅堂先生的為人與文學生活;《長恨歌》與《源氏物語》比較研究等。六朝文學是作者學術興趣和專長所在,本書所收各篇文筆清麗,見解獨到,頗具啟發意義;對外祖父的追憶,融入個人情感,在書中極有分量。作者較早從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譯有多部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本書附有其對《源氏物語》的部分譯注,便于讀者閱讀比較。
本書為“中小學生背誦名家美文”書系中的一冊。本書精選魯迅、朱自清、周作人、許地山等名家關于詠物的散文50余篇,所詠之物涉及動物、植物、食物等,內容豐富。所選文章大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中小學生背誦學習,對于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豐富其閱讀量大有裨益。
《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卷二 風生水起,記錄了199□-□001十年間廣東省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等諸多側面的變化,努力以求呈現□0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開放初期,廣東省風生水起的建設成就,廣東人民日漸開放活躍的觀念及思想和社會變遷。 作品以詳實的數據串聯著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敘述樸實,既展現了成就,也寫出了反思,主體激昂,在曲折中前行。如“四張考卷”寫到村民集體土地的再次解放,是敢為天下先的順德人闖出一條路;“分享艱難”中,企業改制
《啞水手/陳應松文集》收錄了陳應松包括《火鳥》《八爺》《父親的清明節》《冰湖初開的時候》等短篇小說。在《啞水手》中,作者用大篇幅的筆墨刻畫了水手和女人們的樣子,在他們身上尋找生活的磨難和活著的卑微。啞水手是平凡人中的一個,在他的身影里,讀者看到的是萬千平凡人的辛酸。
《康熙時期中朝詩歌交流系年:1662-1681》時間范圍以清康熙元年(1662)為上限,康熙二十年(1681)為下限,歷時20年,收錄《燕行錄》作品25種,以康熙時期中朝詩歌交流本事及創作時間為重點考察內容,通過對以使臣為媒介的中朝詩歌交流實況的系統考察,透視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風貌。本書所言“朝鮮”,指朝鮮半島自1392年由太祖李成桂建立,至1896年高宗李熙宣布獨立這一段歷史時期,史稱朝鮮王朝,與古朝鮮、整個朝鮮時期及當今朝鮮國家相區別。本書所錄朝鮮文士的詩歌、日記等皆為漢詩、漢文作品,非漢語創
本書是陳應松的小說集, 共收錄《呆頭呆腦的春天》《歸鄉記》《尋找老鳡》《金色漁叉》《龍巢》等中篇小說。《龍巢》講述的是一個漁民甘老大的悲苦的生活: 兒子欠債逃走了, 留給他一堆債務和受傷的孫子, 以及失去丈夫的兒媳婦, 三個人在龍巢相依為命, 祈望這片蒼涼的湖澤能回報他們, 減去他們身上的那座大山。
本書是陳應松的長篇小說, 是陳應松“神農架系列小說”三部曲的其中一部。故事圍繞以白秀為主的幾代獵人在時代的變遷中, 與山斗, 與山中的生靈斗, 與山外的人斗, 有些情節看似荒誕, 實則是人性純粹的寫照。人與獸、生與死, 早已顛倒混雜, 扭曲不堪。
《2019年軍事文學選粹》收入了2018年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人民文學》《青年文學》等刊物的有代表性的軍事題材既有經典軍旅作家朱秀海、徐貴祥、鄧一光,也有中生代作家陶純、陸穎墨,還有新生代作家西元、王棵、盧一萍等創作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節選,所選作品題材涉及廣泛,內容有深度,無論從思想性、藝術性,還是可讀性來講,都極具代表性。
合訂本將2019年9月下、10月上、10月下三本匯編成冊,讓故事愛好者在一本書里暢讀三期雜志的精彩內容。故事會以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恒久的趣味,以故事為載體,通過平實的話語,講述發生在讀者身邊的故事,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讀者有深刻的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