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品茶的老甌,2017年背起行囊,踏上了一段尋茶味、品生活的不尋之旅。《中國尋茶之旅》記錄了作者歷經三年,足跡百余城市村落,在選茶、品茶過程中經歷的各種有趣的人與事。《中國尋茶之旅》能讓你在繁雜的都市工作中靜下心來,能讓你在疲憊的差旅之余洗滌塵心,更能讓你在瑣碎的生活里感受真正屬于自己的那一顆凡心。行走在《中國尋茶之旅》的字里行間,讓你看得見水清、望得見山高、品得到茶香、悟得到人生。此刻,你只需帶上自己跟隨老甌一起去品茶、尋味、養心。
《上嶺村的謀殺》聚焦當代農村現實,以一起謀殺案引發對人性與道德的詰問,深入揭示了處于“空心”狀態的鄉村留守婦女的欲望與道德的沖突、鄉村現實中人情與法理的沖突。上嶺村欺男霸女的村霸韋三得上吊自殺,派出所副所長田殷收到匿名短信,舉報韋三得并非自殺,而是被人吊死,田殷隨即到村里展開調查,大學生黃康賢、治保主任黃寶央、村民韋民全、村民唐艷、大學保衛干部韋波等人成了嫌疑人。韋波有人脈有力氣,且與韋三得有“挖祖墳”之仇;唐艷手機里有和韋三得的短信記錄,其有約韋三得見面,且在少女時代被韋三得強奸;韋民全
《魯般魯饒(漢英對照)》分為七章,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朱古羽勒排和開美久命金的愛情悲劇,被譽為納西族殉情文學中絢爛的詩篇。《魯般魯饒(漢英對照)》是譯者團隊大量文獻學考證和民俗學調研工作的結晶,翻譯過程中還原了大量納西族東巴經典籍的原語生態信息,展現了納西族民族特色,有利于推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中小學生誦讀名家美文》叢書根據當下中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精心打造,分別從事與人、情與理、詠物、繪景幾個角度精選現代名家散文編排而成。所選文章均為名家名篇,情感真摯動人、文字清新雋永,在拓展閱讀面、提升寫作能力之外,更給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南山有我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種菜,種麥,種春風。
作者是一位現實中的田園造夢者,也是一位讓夢想成真的普通人。六年來,在城市邊緣的鄉野之間,他以自然農法點瓜種豆、鋤草翻地,與菜農們一起享受勞作的快樂。在春種秋收中一任四季更迭,不受繁世紛擾,亦不受身心靈的束縛,只享受著大自然的純粹與美好。他的生活方式,為都市中每一顆向往山水田園的心提供了一種可能,也告知我們有時最簡單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我們”的詩系列,源自一群可愛而極富探索精神的詩人,他們最初和一直活躍在北大的“我們文學社”皆有一定之關系,他們始終持著那份對于生命的最初的熱愛,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觀看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表達與述說,并始終持有那份詩人的迷之高傲。第一輯收入胡少卿、程一身、邵風華三位詩人的詩選。
《另外的時間》是詩人邵風華的詩歌自選集。這是一部樸素但卻見詩之高潔品性的詩集,與許多曾大談“反抒情”“冷抒情”的“詩人”不同,詩人邵風華一直呼喚詩歌抒情性的回
《樂府學》是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樂府學\"和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共同主辦的學術叢刊,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研究的文章,是學會會刊,現已出版到第十九輯。這一輯就設立了七個專題。 其中有\"禮樂考察”內有四篇文章,曹勝高的《社祀與邦風婚嗣之歌的生成語境和韓國良的《”漢武首立樂府說”補證》都很有新意;“文獻考辯”有六篇文章,其中李騰焜的《漢郊祀歌十九章編排順序和“詞多難曉”原因探析和武曉紅的陳旸樂書“箜篌”記載疑誤考辯》都以有力證據給予答辯,值得一讀;“文學研究”一欄,內容更為豐富,臺灣兩位學者的文章都比
兩晉陸機、王羲之、顧愷之分別在文學、書法、繪畫上成為我國文藝史上的精神象征。兩晉文藝的自覺、繁盛及兩晉獨特的政治、哲學催生出鮮明的精神與美學風格。西晉文藝主要從墮入卑俗、回歸凡俗方面第一次熔鑄成世俗精神和普遍的華美之風。東晉文藝從超越形式、塵俗和功利方面第一次凝塑成超越精神和明顯的“清”、“淡”、“雅”美。兩晉許多典型的文藝現象既促成又彰顯兩晉文藝的精神和美學風格。人倫日用精神缺失而關懷人性精神張揚的兩晉文藝在文藝品格、思想、美學風格等方面給后世文藝以鑒戒。靈光頻現的東晉文藝在文藝的哲理、山水審
《海岱風華》系列全9冊
《踏葉山語》
作者在病中讀汪丁丁的著作《回家的路》,頗有所思,于是將這些思考訴諸文字,寫就這本隨感集《回家路上》。作者以輕松的筆調談論生死、人生的意義、個人成長之路,以及自己最近八九年在做的北大公益事業。作者的很多思考也會引我們的思考:如何才算活過了,什么才是自由,如何回到心靈的家園等等。人生中,總有些時刻要停下來思考,愿這本書帶給你思考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