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框架術語學 :EcoLexicon教程、術語學和專業翻譯領域的認識轉變、術語學、專業知識表示:從書術語到框架、寫在風中:術語中的文化變量等。
本書編譯者為國內術語學領域權威人士。在《西方術語學名篇選譯一一經典與現代》一書中,編譯者收集了在西方術語學發展史上占據著比較重要歷史地位的名家名篇,盡量反映出西方術語學發展的基本軌跡。《西方術語學名篇選譯——經典與現代》一書分為兩大部分,一共五十一篇文章,按時間脈絡分經典篇和現代篇(收集主要理論名篇和介紹西方術語學實踐的內容)。
本書在內容上分為3個部分:1.普通話水平測試字詞訓練教程;2.普通話水平測試短文朗讀訓練教程;3.普通話水平測試命題說話訓練教程。同時在短文朗讀訓練部分精選60篇短文朗讀作品,通過逐句講解和斷句練習,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短文朗讀,并為每一篇短文配備專業講師的朗讀音頻二維碼,讓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朗讀和斷句練習有更為直觀的把握。 隨書附贈練習冊,包括聲韻母拼合練習、50套練習模擬卷、普通話水平測試用輕聲詞語表共3部分內容。
本書依托“1453教學法”,旨在使零基礎學員在短時間內具備法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本書內容曾在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法語”、北京大學暑期學校的“速成法語”等非法語專業課程中試用;也曾對標專業法語,在北京大學卓越項目中的法語教學中試用。以上兩種教學模式(二外/專業)均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本書是希望短期內達到較高法語水平的零基礎人士的理想啟蒙教材,也適用于高等學校的法語二外課程及法語專業的精讀課程。除文字材料外,本書還有配套的有聲材料,包括每課詞匯表、翻譯句子和翻譯文章的錄音(可掃描第1—16課標
全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現代日語教學的開展情況,分別介紹了現代日語教學的現狀、現代日語教學的意義。第二章為現代日語教學的理論分析,從認知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兩個基本理論出發,分析現代日語教學存在的相關問題。第三章為現代日語教學的內容,外語教學目標分為“聽說讀寫”,日語也不例外,本章詳細介紹了日語教學中的聽說教學、讀寫教學和翻譯教學的內容,并分析相應的教學要素。第四章為日語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路徑,從教學原則、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三個方面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建議。最后一章為現代日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文
本書詳述了一項關于中國外語教師語篇反饋的歷史個案研究, 揭示出在中國外語教學環境下針對大學生的英語說明文,教師構建語篇反饋、學生加工語篇反饋時,他們的決策過程(decision-making)符合社會認知理論所提出的"身心世界"一體原則。在反饋過程中,教師、學生、情景之間的復雜動態交互也有助于學生作為寫作者和反饋接收者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實現發展。
本書側重漢語數字詞語的本體研究,首先重點討論了數字詞語的結構、語義和句法功能;其次探討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語言的演變而出現的新興數字詞語;最后從跨文化的角度,對比分析了不同語言中數字的含義和文化差異,這對漢語數字詞語的國際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研究時,將共時分析與歷時分析相結合,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既有詞群分析,也有個案分析。
《漢字里的中國故事》是一本面向中小學生和中等文化水平讀者的講漢字的書。 作者袁勇既是一位傳統文化學者,也是河南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更是孩子們眼中博學多才、風趣幽默的袁老師。袁勇畢業于師范學院中文系,曾長期擔任中小學語文教師。他有學識,好讀書,做過編輯,也教過孩子,所以他寫的書,會根據孩子對知識的理解特點,選擇恰當的內容和有趣的表達方式。《漢字里的中國故事》集合了袁勇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漢字文化時積累的知識和感悟。每一個篇章,都經歷了作者的精心撰寫和反復打磨,在課堂上得到了孩
該書原作由著名學術出版社勞特利奇出版社出版,全面介紹了項目式語言學習(PBLL,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包括重要的理論依據、實證研究、技術工具和基于研究的框架等,多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和多種語言學習環境的學者把技術使用作為重點,通過實證研究,展示了項目式語言學習與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趨勢。
基于雙音節VO式動賓結構“有X”詞匯化和語法化、“有+NP、有+VP”功能演變及相關現象的描寫與分析,探究漢語相鄰語言單位的語義負載與語法化之間的內在關系。“相鄰語言單位”指的是言語交際/語言分析中兩個相互緊鄰的線性組合單位;“語義負載”則是指語言單位在言語交際/語言分析中都負載語義,都向外傳遞語義信息;不同語言單位語義負載不同。相鄰的兩個語言單位同為語義負載候選單位時,不是語義負載的語言單位較之語義負載語言單位更易于發生語法化;語法化的發生誘發語言結構的重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