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這一歷程進行回溯, 嘗試找到中國自主創新崛起的內在機制和過程。本書強調, 自主創新企業崛起的根源在于, 它們貫注于以工程師為主導的戰略承諾, 并通過組織動員和激勵機制構建起自主的組織技術學習系統。本書通過對汽車和通信設備兩個產業的深入分析, 通過對吉利、奇瑞、比亞迪、華為、中興等企業的案例研究, 闡明“市場換技術”企業和自主創新企業的行動差異, 探討中國工業創新在過去四十年做對了什么, 又錯過了什么。本書既有學理分析, 又有對歷史細節的生動講述; 既飽含深情, 又客觀理性。
本書是中國財務公司協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合作創作出版的連續性年度報告。報告從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了7年。本書為第8本。本書以大量數據真實記錄2022年財務公司行業發展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數據背后的原因,運用大量案例生動展現全行業發展的特點,并分析研判2023年行業發展的趨勢。2023年
本書從廣義機會主義視角出發,探討外部利益相關者間接影響和直接影響下IPO公司的機會主義行為,闡釋核準制下IPO公司機會主義行為動機,分析核準制下IPO公司機會主義行為表現,遵循“動機-表現-治理”的理論邏輯,探索由核準制推及至注冊制的IPO公司機會主義行為治理途徑。
本書明晰了新興產業的內涵和分類,在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問題與成因的基礎上,從政策支撐體系、創新支撐體系、金融支撐體系、新基建支撐體系四方面系統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的支撐體系,并結合國家規劃、粵港澳大灣區中長期發展目標及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的發展經驗,從9個方面提出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本書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新技術,尤其是自動化和機器人領域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并解釋了人機協同在目前階段的重要作用。在宏觀經濟層面,本書在對地區和領域的創新能力進行衡量時,將創造性毀滅這一因素納入了考量,分別從城市整體和城市各行業兩個維度,結合百度指數考察了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所遺漏的經濟增長,計算出了各省份以及按城市等級劃分的一、二、三線城市對新技術的吸聚力。在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層面,著重梳理了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現狀,國內機器人發展的技術能力、市場規模、投融資特征和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市場環境、消費習慣的變化,現在許多企業家渴望找到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決策之道(第8輯)》以“第二增長曲線:方向與方法”為專題,內容以中外企業案例為主,涵蓋了互聯網行業的微軟、制造業的豪邁集團、家電行業的添可等……內容來源上有專家約稿、采訪對話、經典摘錄等形式,努力實現內容形式的多樣化。
本書總結了重大工程項目、科研組織需要關注的各類風險,介紹了如何將風險決策和持續風險管理納入整個工程項目和組織;如何將全面風險和機會管理與工程組織的其他管理活動有機銜接。總結了全面風險和機會管理的具體流程,包括梳理分解工程項目和組織的目標層次,建立風險容忍度和機會偏好,識別風險和機會情景及前瞻指標,識別和評估可選的風險管控措施、機會利用措施等。
本書是一本OKR應用的指導用書,作者根據自己在知名企業中推廣、應用OKR工作法的經驗,解析了OKR的本質特征和實操意義,解答了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在實施OKR工作法的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如OKR的實操準備、OKR的表單設計及利用OKR增效的關鍵點等。本書的最后一章還從不同性質企業、不同規模企業、同一企業的不同階段這三個層面剖析了企業的推行OKR工作法的實操差異。
本書是第3版,與之前版本相比,既存在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相似之處包括“如何做(how-to)”部分,不同之處在于術語改變了,模型更新了,模塊增加了。對于理解績效咨詢來說,理論和概念是重要的,但績效顧問在面對實際情景中知道如何應用這些理論和概念也是非常關鍵的,因此本書既提供了指導思維的概念,又提供了被證實有效的技術。你將在本書中了解績效咨詢的步驟與邏輯,以及在執行績效咨詢過程中每個步驟時的最佳實踐和方法。
相關研究顯示,大約70%的企業失敗并非緣自企業戰略,而是因為這些戰略沒有能夠被有效執行。成功的戰略被有效執行的案例不足10%。戰略執行而非戰略本身已日益成為投資者研判企業價值時會考慮的最重要的非財務因素,而確保戰略有效執行的基礎正是組織能力。三位資深企業高管基于自身20多年的管理實踐經驗,在參考借鑒國內外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構建企業組織能力建設的五星模型,將戰略、組織、人才、文化和領導力聯系起來,以進一步探討組織能力建設。與戰略管理多傾向于理論上的探討不同,企業組織能力建設更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