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一生著譯60余種,其中中文著作11種,英文著作40種,英譯中的譯著6種,中譯英的譯著3種,累計2000多萬字;學科領域涉及文學、語言學、歷史學、教育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等眾多方面。本書以林語堂作品出版時間為序,立足報紙、雜志、文集(自選集、他選集)專著及海內外各個不同時期的資料,梳理作品自面世以來的初版、再版、增訂版等不同版本,去偽存真,呈現林語堂的原話、本意。林語堂從翻譯到創作,全面、系統、立體地向世界介紹、傳播中華文化,呈現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糾正和改變了外
全書四輯約200千字。第一輯“白石老人自述”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生動記述了其從一個鄉村木匠蛻變為一代書畫大師的絢麗人生。第二輯“文存選粹”從現存白石藝術文章中精選了與書畫篆刻有關的文字,集中表現了齊白石在書畫篆刻等藝術方面的觀點和經驗。第三輯“白石信札”為齊白石與諸位書畫友人的書信往來,字里行間反映出白石的人物性格、處世風格及藝術追求。最后附有齊白石年譜,方便廣大讀者了解查詢齊白石一生的重要活動和經歷。全書內容豐富,對于了解齊白石本人及其藝術成就均有較高閱讀價值。
本書是一部現代詩集,精選了作者多年來的新詩作品一百七十余篇,共分五輯:植物的高度、情感的濃度、感悟的深度、青春的鮮度、鄉愁的溫度,收入了《滲入枝葉和泥土》《一棵樹的守候》《時間都去哪兒了》《完成著耕耘的人生》《第一聲祝福》《七個標點記錄三十個夜》《陽光明媚了心》等作品。詩歌以歌頌自然、親情、鄉情為主,夾有對生活的體悟,語言清麗自然,風格溫婉細膩,特色鮮明,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親情、鄉情的珍視。更有一些對普通勞動者的歌頌與贊美,真摯感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
萬里江花風塵落,千年煙雨幾回頭。人間恰似天上水,陰晴圓缺不可違。距離寒武紀不知過了多少個春秋,工業革命才姍姍來遲,世界人口開始極速膨脹,大量空間開始被改造。其中龐大的生產物資和行為被量化,并用貨幣結算的時日維持了許久,作為其成熟的標志一金融市場的能力不容小覷……
本書講述自1938年武漢會戰開始,國民政府軍事當局覺察到日軍的作戰部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懷疑軍隊內部潛伏有日軍間諜,于是成立由軍統骨干劉賢仿為組長的聯合調查組進行秘密調查。劉賢仿通過文娟、法恩、方同、張新林等特工及軍統技術室的技術人員覃懷遠和美國密碼專家雅德利對日軍展開情報戰,追蹤日諜,獲取情報,還誘導日軍做出錯誤決策,拯救陷入危機的真實身份為中共情報人員的文娟;甚至通過“羅盤行動”,讓美國決策者面對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時誤以為這是它國在挑撥離間,沒有采取相應的的應對措施,讓日軍偷襲得
本稿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系列出版物,研究范圍涵蓋中國古代文學的各個領域,及時反映當今學界的前沿問題和最新學術進展,為海內外學術研究提供學術平臺。主編為陳尚君,陳尚君,浙江慈溪人,1952年6月15日生于江蘇南通,中共黨員,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文科資深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本輯共收錄17篇文章,其中包含一個專欄“文本留存與時空延展”,專欄主要討論了《文選》學及先唐文學研究的有關問題,本輯所收四篇文章,對《文選》研究均在時空
崔立,青年作家,《文學報》資深編輯,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上海微型小說學會副會長。曾在各類文學報刊發表小說、散文、雜文等作品,其中有小小說1000余篇,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讀者》《青年文摘》轉載或入選權威選本,獲各種獎項百余次,有50多篇小小說被作為全國各地中高考試卷閱讀分析題。出版有作品集《那年夏天的知了》《大嘴王大元》《策劃時代》等多部。本書為作者小小說創作的精品結集,選入作者以當代社會中的心態變化和道德沖突為核心,反映社會轉型期普通人及小人物生活的喜怒哀樂的小說作品。作品的題
《90年代中國文學備忘錄》是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干發表于1989年的6月至2001年3月期間的文學評論集。90年代的文學可謂現象迭出,話題眾多,王干當時作為《鐘山》雜志的編輯,深入參與其中,及時寫作,及時傳遞當代文學的最新動向,這成就了他頗具現場感的寫作,成為王干文學批評的一種方式。《90年代中國文學備忘錄》像一本散裝的90年代文學史,自然如初,保存著當時原始的信息和資料,更有現場感和真實感。本書分為三輯:《專論》、《個案》、《聲音》,《專論》是就一些文學現象和文學潮流作的專門論述,寫于不
本書收錄五個小說,分別為《春天的奧德賽》《微暗的荒野》《繁花將盡》《陸上飛行》《那瘋狂又愚蠢的愛》。
本書內容包括:懷夢的男孩;黑匣搜索員;三重賦格;出元江記;生物鐘調校師;終點站到菁桐;屠龍;鏡像賦格;六番棋(外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