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研究:以云南為例》構建了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行為模型。對云南九種典型少數民族農戶行為連續三年收集數據,分析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行為特征,測算少數民族農戶生產行為、生活行為、消費行為的碳排放量。分析少數民族農戶低碳生產行為、低碳生活行為、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進行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評價。分析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激勵機制現狀,綜合評估激勵機制有效性,設計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激勵機制方案。提出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建設措施。
《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研究:以云南為例》理論分析與實際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可供從事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高等院校師生和研究人員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將“生態文明”納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論體系之中,說明我國已經意識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對生態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文明從低碳行為開始,低碳行為的目標是實現生態文明。農戶是與自然界聯系最緊密的人,尤其少數民族農戶生活在物種豐富、景觀獨特,同時又是生態系統脆弱和極易遭到破壞的地區,少數民族農戶行為現狀客觀上決定少數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微觀基礎,對少數民族農戶行為進行研究,分析農戶生產行為、生活行為和消費行為特征,估算生產行為、生活行為和消費行為的碳排放,分析影響因素,積極引導少數民族農戶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選擇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彝族、苗族、壯族、回族和云南世居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納西族共9個少數民族的農戶為調查對象,采用與人口規模成比例(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的抽樣方法,通過日記賬和訪問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收集數據,獲取9個少數民族共計2745戶2012~2014年現金、實物收入與支出的數據,測算2012-2014年少數民族農戶生產行為、生活行為、消費行為碳排放量。在綜述相關文獻及結合少數民族農戶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運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得到家庭特征是白族農戶低碳生產行為主要影響因素;運用Logit分析得到常住人口年齡、家庭規模、家庭收入及民族風俗是影響彝族少數民族農戶低碳生活行為的因素;運用對數平均迪氏指數法(logarith micmean Divisia index,LMDI)模型得到各少數民族農戶消費支出與收入的比率、消費結構、戶均收入均對家庭生活消費間接碳排放起驅動作用。根據文獻和調查選擇低碳經濟、低碳生產行為、低碳生活行為、低碳消費行為、低碳意識、低碳制度和低碳環境七個一級指標共25個二級指標構建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評價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th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結合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進行實證研究。
農戶低碳行為的形成不能僅依靠意識與精神約束,需要建立一種機制激勵農戶,使其行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影響因素和評價分析基礎上,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激勵機制現狀,找出其不足。運用加權綜合評價模型建立激勵機制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針對激勵機制不健全、激勵力度不夠、激勵效果有待提高等問題,結合農戶的需要,構建新的激勵機制方案,探討激勵方案的運行模式。最后從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戶等層面提出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建設的措施。
本書是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研究——以云南為例”(項目批準號:71263030)的研究成果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因素和有效路徑研究”(項目批準號:71463034)的階段性成果。感謝王樂、李明云、夏瑩、胡靜、徐夢菲、何潔、劉海洋、程元鵬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書中引用了許多學者的觀點和資料,在此一并致謝!
查看全部↓
第1章 生態文明與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
1.1 生態文明與少數民族農戶行為
1.2 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行為模型
1.3 基于生態文明的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
第2章 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行為特征分析
2.1 農戶行為數據來源
2.2 少數民族農戶生產行為特征分析
2.3 少數民族農戶生活行為特征分析
2.4 少數民族農戶消費行為特征分析
第3章 少數民族農戶生產行為碳排放量測算和分析
3.1 生產碳排放測算方法
3.2 按年份農戶生產碳排放測算結果及分析
3.3 按行業生產碳排放測算結果及分析
第4章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生產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4.1 研究假設與模型選擇
4.2 方案設計與實施
4.3 模型設定、實證分析與主要結論
第5章 少數民族農戶生活行為碳排放量測算和分析
5.1 碳排放測算
5.2 碳排放測算結果及分析
第6章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生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6.1 構建農戶低碳生活行為影響因素模型
6.2 檢驗及分析
第7章 少數民族農戶消費行為碳排放量測算和分析
7.1 直接碳排放測算及分析
7.2 間接碳排放測算及分析
7.3 消費碳排放測算及分析
第8章 少數民族農戶生活消費間接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8.1 模型的構建
8.2 戶均生活消費間接碳排放影響因素
第9章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9.1 評價指標設計原則
9.2 國內外現有的相關評價指標
9.3 評價指標的確定
9.4 相關方法綜述
9.5 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
第10章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評價實證分析
10.1 數據收集
10.2 數據處理
10.3 計算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指標數據對于最優參考數列的關聯度
10.4 綜合分析與評價
第11章 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激勵機制現狀分析
11.1 墨江縣、洱源縣的基本概況
11.2 墨江縣、洱源縣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代表性
11.3 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的激勵機制現狀問卷調查分析
第12章 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激勵機制綜合評價模型
12.1 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激勵機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2.2 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
12.3 激勵機制評價
12.4 生態文明建設中農戶低碳行為的激勵機制現狀綜述
第13章 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激勵機制構建
13.1 構建激勵機制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3.2 構建激勵機制的前提條件
13.3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激勵機制方案
第14章 基于生態文明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建設
14.1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建設原則
14.2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生產行為建設
14.3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生活行為建設
14.4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消費行為建設
14.5 少數民族農戶低碳行為模式建設措施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