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為大學一年級新生編寫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教材,主要根據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新形勢和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客觀需要,緊密結合低年級大學生自身特點組織編寫。本書在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就業、創業意識,掌握基本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深入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積極投身就業創業實踐,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與能力,為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前 言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寶貴人才資源,是實施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后備力量與生力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就業、創業作為共享發展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堅持就業優先戰略,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工作。
然而近年來,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日趨復雜嚴峻,不容樂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200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有107萬人,2010年上升到631萬人,2015年為749萬人,2016年高校畢業生達到765 萬人,比上年增加16萬人,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速快、增幅大,給就業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經濟形勢對就業形勢的負面影響也日趨明顯,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減緩,增長動力不足;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就業領域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難”與“招聘難”同時普遍存在。而在高校畢業生群體中,就業、創業觀念與能力問題也較為突出,如部分畢業生就業觀念固化,存在著“有業不就”、“有業不創”的現象;畢業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對社會形勢認知不足,對就業、創業期望值過高;畢業生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不足,難以適應高標準的職業生涯和創業實踐的要求。
基于以上形勢,我們認為,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教育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因此,我們組織編寫了本書,希望對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和水平、求職擇業能力、創業素質與能力等方面有所幫助。
本書根據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理論,緊密結合國家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全面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要求,圍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培養、就業指導、創業指導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和掌握職業生涯規劃原理與技巧,學會根據自身需要,樹立科學、理性的職業發展觀,制定出符合個人特點的職業生涯發展之路,不斷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為走向成功、實現人生職業理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書在內容選取、案例收集、版式設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等方面注重貼近實際,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是大學生了解和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讀本,也可以作為大學生開展就業、創業實踐活動的行動指南,同時對于從事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教師來說,也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本書主要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且長期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就業指導教學的教師編寫。孫國勝擬定全書的編寫大綱并編寫第1章,劉時新編寫第2章,楊啟梅編寫第3章,肖軍編寫第4章,白冰編寫第5章,張惠麗、蔡鑒編寫第6章,張惠麗、李艷編寫第7章,蔡鑒、孟佳編寫第8章。最后由劉時新對全書進行統一修改、定稿。
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專家和同行的書籍、論文等文獻資料,在此向相關學者表示由衷的感謝!由于參加本教材編寫的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錯誤和不足,敬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6年7月
孫國勝, 武漢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主持中共武漢科技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負責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招生就業、審計、信訪、保密及穩定工作。分管學生工作部(處)、武裝部、校團委、監察處、審計處、保密辦公室。聯系文法與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